我們曾分享一篇名為《排名在前1%的學生是靠天賦還是靠努力?其實是靠思維方式》的熱文(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其觀點與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不謀而合。
Carol Dweck認為,擁有“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的孩子,遇到挑戰時,會自信地認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難,因此越戰越勇,最終走向成功。而擁有“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的孩子,通常會束手無策,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或運氣不足,最終走上截然不同的平庸之路。
那麼,是什麼最終影響了孩子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模式的呢?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影響不可忽略。一個心態積極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所謂“成長型思維”的孩子,而一個心態消極的父母,則更容易教導出所謂“固定型思維”的孩子。
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張家庭教育表,從“對待家庭關系、當孩子出現問題、對待孩子的學習、家庭教育觀”四個角度,全面讀懂積極父母和消極父母的根本差異。
對待家庭關系
積極的父母 | 消極的父母 |
努力經營 | 湊合著過 |
我一定要通過提升自己改變家庭的命運 | 我命不好 |
我錯在哪兒了 | 我找錯人了 |
我還很年輕 | 要是我再年輕一點 |
我會不斷學習 | 我受的文化程度不高 |
幸福要靠自己 | 要是我老公(老婆)是…… |
不斷進取才是一切 | 平平安安就是一切 |
要學會管理風險 | 別去冒風險 |
堅持才有希望 | 我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 |
我要多溝通讓家人理解我 | 家人並不理解我 |
我要掌握說話的藝術 | 我說了多少遍他都不改 |
貧困才是萬惡之本 | 貪財乃是萬惡之源 |
我的愛好是讓錢生錢 | 我對錢不感興趣 |
我的修養不夠 | 他總惹我生氣 |
我要不斷升值(錢要追我) | 我要不斷的掙錢(我要追錢) |
我必須更新自己 | 我年齡大了不想變了 |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家 | 這是一個讓我感覺不安的家 |
當孩子出現問題
積極的父母 | 消極的父母 |
通過學習想辦法解決問題 | 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發火或無奈 |
這是我的原因造成的錯 | 這是孩子的錯 |
需要和他(她)溝通了 | 這是我老公(老婆)的原因導致的 |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 這孩子沒救了 |
我先改變自己 | 我要改變孩子 |
先看孩子的優點 | 只看孩子的缺點 |
我需要先變成一個好學的人 | 孩子不愛學習是沒有遇到好老師 |
我應該放手讓孩子鍛煉 | 孩子不獨立,太沒有主見 |
我要提高自身修養不要在家裡發脾氣 | 孩子性格不好 |
我要成為一個大器的人 | 孩子心眼小 |
我要成為有上進心的人 | 孩子沒有上進心 |
我要和他成為朋友 | 孩子背逆 |
對待孩子的學習
積極的父母 | 消極的父母 |
一定要找個適合孩子的學校 | 一定要考個好學校 |
渴望孩子成為一個喜歡學習的人 | 渴望孩子拿第一 |
我有了發現孩子問題的機會 | 孩子成績下降真糟糕 |
期待孩子全面發展 | 期待孩子學習好 |
孩子的問題是暫時的 | 孩子的問題是長久的 |
不斷地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是關鍵 | 多報補習班 |
創造機會讓孩子多體驗 | 千方百計讓孩子多學習書本知識 |
孩子的發展空間很大 | 孩子比別的孩子差的遠 |
一定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填補頭腦的空白 | 這孩子腦袋空空的 |
孩子只要有夢想一切都會好起來 | 孩子學習不好將來沒有出息 |
家庭教育要改進 | 我的孩子真糟糕 |
家庭教育觀
積極的父母 | 消極的父母 |
眼界決定未來世界,我不能讓孩子做井底之蛙 | 孩子現在已經不錯了 |
孩子積極進取而且性格好我就放心了 | 只要孩子學習好我就放心了 |
我要作表率讓孩子知道我是怎麼做的 | 我要幫助孩子成長 |
我一定要幫助孩子成為精神強大的人 | 除了學習好我不要求孩子什麼 |
孩子只要愛學習這比上大學更重要 | 孩子將來考個好大學就好了 |
讓孩子有苦的體驗才能促進他的心靈成長 | 我不能讓孩子吃苦 |
讓孩子知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 孩子不能吃虧 |
先讓孩子做好人 | 讓孩子將來發大財、做大官 |
抓住每一個機會讓孩子懂得事理 | 孩子小不懂事 |
只要孩子有能力,走哪兒都會被搶著要 | 要是我有錢就可以送孩子出國了 |
通過自己努力讓孩子知道什麼才是積極人生 | 寄希望於孩子努力 |
我要多鼓勵孩子讓他更有信心 | 孩子真讓我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