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19日於花蓮德興大草坪進入第二天精彩活動。(圖/花蓮縣政府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 /花蓮報導
2025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19日於花蓮德興大草坪進入第二天精彩活動,儘管天色陰鬱、細雨綿綿,「Cidal太陽之夜」依然溫柔登場,帶來不被天氣左右的文化光芒。來自全台的民眾不畏風雨共同參與這場南島文化盛會。
「Cidal」在原住民族語中是太陽的名字,是部落裡象徵光明、信仰與重生的存在。花蓮縣長徐榛蔚親自帶領現場盛會,與來自復活節島的議員 Teao Drago 賢伉儷、Cultural Ballet Karikari 舞團負責人 Maima,以及花蓮勝安部落潘樹成頭目共襄盛舉。並有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 Panay Mulu 局長、宜蘭縣議員孫湯玉惠、花蓮縣議會副議長徐雪玉、花蓮縣議員笛布斯·顗????、鄭乾龍議員等貴賓蒞臨現場,一同見證來自南島各地的族群,以樂舞交織出的文化樂章。
徐榛蔚以族語溫暖致意,感性表示:「即使今天沒有陽光,但我們內心的太陽依然明亮。我們透過樂舞向祖靈致敬,向大地獻上敬意,也讓世界看見,花蓮的文化之美從不受風雨阻擋。」
儘管天候不佳,德興大草坪依舊聚集大量觀眾。人們撐起傘、披上雨衣,穩穩站立在舞台前方。有人隨著原民節奏輕擺身體,有人拉起親友的手共舞,笑聲、呼喊聲此起彼落,彷彿整片草地也跟著舞動起來。文化在每一個腳步中延展、生根,在雨水中更顯堅韌與溫柔。
晚會由阿美族舞團演出《Rimurak nu niyaru 尋・源》揭開序幕,透過肢體訴說族群起源與信仰;鄒族接續帶來《Yonghu na nsou ta fuengu 森林祈福之舞》,以沉穩節奏傳遞人與自然之間的神聖連結;來自復活節島的 Cultural Ballet Kari Kari 壓軸演出《Kimi Ma’ara》,融合戰舞與祖靈之歌,展現島嶼的傳說與靈性,贏得滿場喝采。
▲▼來自復活節島的 Cultural Ballet Kari Kari 壓軸演出贏得滿場喝采。
徐榛蔚於現場致詞表示,花蓮不只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更是透過洋流與海水,與我們有著血緣關係的文化家人得以連結的地方。我們一年一年地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南島兄弟姊妹:過去幾年迎來夏威夷、大溪地與紐西蘭毛利朋友,今年更特別邀請到復活節島的夥伴蒞臨。這一路奔波至復活節島、馬達加斯加,背後是人民處的辛勞努力,我們以最真誠的態度展開文化交流,也為花蓮、為台灣寫下重要的一頁。
「今天是活動的第二天,也就是『太陽之夜』,即便風雨,我們依約而來,展現對文化的熱愛與堅持,請大家給自己熱烈掌聲!」
徐榛蔚也幽默邀請民眾:「肚子餓了,記得到前面158個攤位走走,無論是工藝品還是原民美食,絕對原汁原味、值得細細品嚐。嘻哈那屋哩,感謝大家,祝大家有個美好的夜晚!」
除了主舞台的精采演出,活動現場同步開展多元文化體驗,六大沉浸式場域主打「看得見也參與得了」,讓民眾不僅欣賞文化,更能親手創作。從植物印染、竹器手作到羽飾創作,每一場課程都是走進文化的邀請。體驗採線上預約,每日限量,廣受好評,歡迎民眾把握豐年節最後機會,報名詳情請見:https://reurl.cc/axrqYY
市集區同樣熱鬧非凡,150組來自台灣與南島各地的品牌齊聚,不論是原住民工藝、島嶼美食、大溪地刺青,或摩艾造型文創商品,都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雨水澆不熄群眾熱情,每個攤位前都湧現笑聲與交流,文化在這裡跳動、呼吸、流動著。
官方限定周邊商品也掀起熱潮,包括草編包、絲巾、帽子、水壺與環保餐具等,設計融合南島圖騰與自然意象,不僅實用,更成為今年最具紀念價值的文化收藏。
▲儘管天候不佳,德興大草坪依舊聚集大量觀眾撐起傘、披上雨衣站立在舞台前方。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表示:「Cidal太陽之夜」讓我們看見,即便沒有陽光,文化與信仰依然能照亮人心。這是一場在風雨中誕生的感動,也是一份屬於花蓮的溫柔與力量。
2025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將持續至7月20日,明(20)日晚間壓軸的「Fali山風之夜」,將帶領大家走入自然與靈性的終章,為三日盛典畫下壯麗且靈性的句點。
每日17:30開放入場,更多資訊請見官方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49378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