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肉:
味甘酸性涼,具開胃理氣、止咳潤肺、解酒醒神之功,主治嘔逆食少、口干舌燥、肺熱咳嗽、飲酒過度等病症。因其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P,可輔治高血脂症、動脈硬化及多種心血管疾病,其所含的“諾米林”物質還有明顯抗癌作用,可預防胃癌。
陳皮:
橘子干燥成熟的外皮,以陳者佳。其性溫味辛苦,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降逆等功能,可治療脘腹脹滿及疼痛、食少納呆、惡心嘔吐、噯氣、呃逆、便溏泄瀉、寒痰咳嗽等病症,還可解魚蟹毒。采收陳皮時,去其白內皮後的紅色外皮叫橘紅,去紅外皮後的白色內皮叫橘白,臨床上二者功效同陳皮,但前者側重燥濕化痰,後者則長於和胃化濕。
青皮:
橘子未成熟果實之外皮或幼果,色青而名之。其性溫味苦辛,具疏肝破氣,散結消痰之功,力較陳皮而強,常用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滿、胃脘脹悶、疝氣、食積、乳房腫脹或結塊、癥瘕等症。 橘核:
橘子的果核(種子),性微溫味苦平,理氣散結,止痛。對睾丸脹痛、疝氣疼痛、乳房結塊脹痛、腰痛等有良效。 橘絡:
橘皮內層的網狀筋絡。性甘味苦平,有行氣通絡,化痰止咳之功,主治痰滯、胸脅脹痛、咳嗽咳痰或痰中帶血等症。
桔子好處雖多,但宜常吃,不宜多吃。因為桔子果肉中含有一定的有機酸,其對胃粘膜易產生刺激而引起不適,對胃不利。建議不要空腹吃桔子。
牛奶中的蛋白質易與桔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發生反應,凝固成塊,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因此,吃桔子的前後1小時內不宜喝牛奶。
中醫認為,桔子性溫,多吃易上火,特別是屬於陰虛陽盛體質的人,最好少吃,不然會出現口舌生瘡、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建議吃些柑桔,可免上火症狀。
孩子貪吃、多吃桔子,容易上火。如果孩子吃桔子過多,出現所說的“上火”表現,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應停食1-2周,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