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劇最常出現的一句話便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究竟典故為何?大陸宮廷劇《後宮甄嬛傳》片段。(圖/翻攝自YouTube)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相信不少追劇迷每天看劇聽到最多的不是小情小愛的台詞,而是這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而應該很少人去考究其中的典故為何。這句淵遠流長的「名句」,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創,一生愁擾於出身的他,為給自己的「自卑感」有個台階下,因而創了這句明、清二代沿用乃至今日宮廷劇洗腦名言。
根據大陸媒體《萬花鏡》的考究文章表示,中國歷代皇帝下發公文都會有自己的固定「格式」,以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來說,他所使用的是「皇帝,詔」,顯示自己的「權威與合法性」,在玉璽上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象徵其君權為「神授」,成為皇帝是「天命」使然,「任何人都要遵從」的意味,這項「創意之舉」,受歷代皇帝青睞。
▼朝臣百官下跪接旨。大陸宮廷劇《後宮甄嬛傳》片段。(圖/翻攝自YouTube)
另外,到了漢代,詔書形式大致承秦制,詔書中給了「詔曰」,亦受歷代帝王採用。一直到了元世祖忽必烈,「君權神授」的概念不變,但所使用的詞彙為「上天眷命」,同樣是上天所授權於帝王之意。
朱元璋一生為其出身清寒而「自卑」,常說「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這句話的意思便是,「我本來只是一個小地方的老百姓,皇帝位子跟我有什麼關係?怎麼輪也輪不到我,但我偏偏就坐上去了。」說明了「上天垂青我朱元璋,我和秦始皇一樣是上天選中的男人啊!」
朱元璋因此在南京建立了「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將之命名為「奉天殿」。根據餘繼登所著的《典故紀聞》卷一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嘗言:「見人言動皆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因此,詔書的開頭就變為「奉天承運」了。
該文表示,明朝萬曆時期的天文學家沈德符曾言,奉天承運四字「連用的開創者是朱元璋」,一是因奉天殿,二是因他所執的「大圭佩玉」上有刻著這幾個字,所以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加上了皇帝所下達「詔曰」,就成為今日宮廷劇中常聽到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了,或許正確的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才比較符合意義呢!
▼明太祖朱元璋由於幼時家境貧苦,在父母兄姊相繼去世的窘途下,不得已入皇覺寺當和尚,也使他稱帝後,對出身感到自卑。大陸劇《朱元璋》劇照,圖中為飾演朱元璋的演員胡軍。(圖/翻攝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