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愈來愈多人喜歡吃海膽,不過,在大啖美味的同時,許多人並不明白海膽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我們平常吃的又是牠的哪個部位?更不用說海膽的種類、構造、生態、生活環境等。
 
所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今年寒假前推出了《有膽有識──海膽大驚奇》特展,讓我們一次就能了解跟海膽有關的常識,還能透過互動式體驗,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海膽的小菊花
 
走近特展入口,可以看到牆壁上有幾朵模樣奇特的花朵──等等,這些可不是畫壞的花,而是海膽的「頂系」。
 
「頂系」就像是長在海膽上的菊花一樣美麗,它位於正型海膽的體殼頂部,輪廓很接近有著五片花瓣的花朵;但令人意外的是,頂系負責的可是排泄與生殖!
 
頂系是由負責排出糞便的「肛門」、「圍肛板」,以及「生殖板」所組成;五片生殖板之間,還鑲嵌著五片具有眼孔的「眼板」,構造相當精巧。
 
進入展場中,最搶眼的就是左側巨大的海膽狀小亭,雖然它不是某種海膽的放大模型,卻很具體的表現出海膽的特徵與意象;坐在裡面時,抬頭就能看見頂系的圖案,讓觀眾更加了解相關的構造位置。
 
歪掉的歪型海膽
 
往前走幾步,就是這次展覽最主要的展示區。別看展示櫃似乎不算大,其中可是有著大大小小數十種海膽標本。
 
展示櫃分成三個區塊,左側是「歪型海膽」──所謂的歪型海膽,主要潛伏在沙內,以底質的有機碎屑及微生物為主要食物,而且牠們的大棘不發達,刺較小而軟,通常是包覆著毛絨絨的細刺。
 
與我們常見像一顆圓球的正型海膽不同,歪型海膽的體殼形狀很奇特,有的扁扁平平像是一片餅乾,有的像是一枚錢幣,有的還像心臟或饅頭的模樣呢!
 
更特別的是,歪型海膽的肛門位置不在體殼頂部,而是在身體側面,甚至在口部的附近!看著展示櫃中像富士山、像餅乾,甚至是像外星人的歪型海膽,真令人張大了嘴,差點合不起來呢!
 
除了「長歪」的歪型海膽,還有長得很正的正型海膽;而我們常吃的海膽,其實是牠們的生殖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