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個,不可稱,「不可稱智,是妙觀察智」。稱是稱贊,無法稱贊的,這是第六識。「此智觀察不可稱境」,無量無邊的境界,這不可稱境。這裡也舉一個例子,「謂一切法,如幻如夢,非有非無,離言絕慮,非逐言者所能稱量,是故名為不可稱智」。這實在是不容易,如果不讀大乘經你決定不知道,你會把一切法都當作真的,以為真有。這一切法,包括極樂世界、包括十方一切如來的剎土,沒有一個是例外的。《金剛經》上跟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現在這樁事情我們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真正清楚明白了,那就應該放下。現在還沒有放下,那就是還不是十分明白,放不下,這就是半信半疑。真正相信,沒有疑惑,肯定放下。所以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非常重要,我們要常常念,最好每天能念一遍。經文不長,記得很熟,不必看字也能背誦。                        

 

    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這是講凡人起一個念頭,「幾念幾相幾識」,佛是這麼問的。彌勒菩薩就答復,「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念到這裡就夠了。這幾句話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一切法如幻如夢,非有非無,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解釋這兩句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為什麼如幻?為什麼如夢?為什麼非有?為什麼非無?彈指之間三十二億百千念。多少個念頭?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我們一秒鐘彈得快大概可以彈五次,要以一秒鐘做單位,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生滅。每個生滅都有物質現象,世尊所問的,幾相,就是物質現象,彌勒菩薩講「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就是相。「形皆有識」,識是什麼?受想行識,每個物質現象統統有受想行識,念念是獨立的,念念不相同。凡夫不知道這個事實,凡夫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就是這種相似相續相所產生的幻相。如幻如夢,非有非無,好像是有,實際上沒有。大乘教裡頭佛常說,「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大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一切法包括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沒有例外的。所以離言絕慮,你說不出來,你也不必去想它,絕慮是不去思考它,不必去解說它。世間人離不開言語,言語對它無能為力,言語說不出的。思想呢?思想想不到的,所以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叫不可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