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得C肝?

C肝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如飲酒,勞累,長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藥物等,可促進病情的發展。C肝的病理改變與乙肝極為相似,以肝細胞壞死和淋巴細胞浸潤為主。慢性肝炎可出現匯管區纖維組織增生,嚴重者可以形成假小葉即成為肝硬化。
                                                         


C肝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1、急性C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C型肝炎病情相對較輕,多數為急性無黃疸型肝炎,ALT升高為主,少數為急性黃疸型肝炎,黃疸為輕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現噁心,食慾下降,全身無力,尿黃眼黃等表現。單純丙肝病毒感染極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狀態下,其中僅有15%的患者能夠自發清除HCV達到痊癒,在不進行抗病毒治療干預的情況下,85%的患者則發展為慢性丙型肝炎;兒童急性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50%可自發性清除HCV。

2、慢性C型病毒性肝炎

症狀較輕,表現為肝炎常見症狀,如容易疲勞,食慾欠佳,腹脹等。也可以無任何自覺症狀。化驗ALT反复波動,HCVRNA持續陽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續陽性,肝活檢可見慢性肝炎表現,甚至可發現肝硬化。

3. 肝硬化

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1%-5%患者會發生肝細胞癌(HCC)導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現失代償情況,如出現黃疸,腹腔積液,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等,其生存率則急劇下降。



C肝要如何治療呢?

1、抗病毒治療方案:

在治療前應明確患者的肝臟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確診為血清HCVRNA陽性的C肝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目前得到公認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長效干擾素PEG-IFNα聯合應用利巴韋林,也是現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C肝治療的標準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複合IFN與利巴韋林聯合療法,均優於單用IFNα。聚乙二醇(PEG)干擾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聯無活性、無毒性的PEG分子,延緩IFNα注射後的吸收和體內清除過程,其半衰期較長,每週1次給藥即可維持有效血藥濃度。
                                                         



2、一般C肝患者的治療:

一、急性C肝有確切證據提示干擾素治療能夠降低急性C肝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發作後8-12週進行,療程為12-24週。最佳治療方案尚未最終確定,但早期治療對於基因1型高病毒載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為有效。

二、慢性C肝應在治療前評估患者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肝功能反覆異常者或肝穿組織學有明顯炎症壞死(G≥2)或中度以上纖維化(S≥2 )者,易進展為肝硬化,應給予抗病毒治療。

三、C肝型肝硬化患者,儘管對治療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為使病情穩定、延緩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並發症的發生,建議在嚴密觀察下給予抗病毒治療。


                                                         
3、特殊C肝患者的治療

一、兒童和老年人有關兒童慢性C肝的治療經驗尚不充分。初步臨床研究結果顯示,IFNα單一治療的SVR率似高於成人,對藥物的耐受性也較好。65歲或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則上也應進行抗病毒治療,但一般對治療的耐受性較差。因此,應根據患者的年齡、對藥物的耐受性、並發症(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願等因素全面衡量,以決定是否給予抗病毒治療。

二、酗酒及吸毒者慢性酒精中毒及吸毒可能促進HCV複製,加劇肝損害,從而加速發展為肝硬化甚至HCC,的進程。由於酗酒及吸毒患者對於抗病毒治療的依從性、耐受性和SVR率均較低,因此,治療丙型肝炎必須同時戒酒及戒毒。

三、合併HBV或HIV感染者合併HBV感染會加速慢性C肝向肝硬化或HCC的進展。對於HCVRNA陽性/HBVDNA陰性者,先給予抗HCV治療;對於兩種病毒均呈活動性複制者,建議首先以IFNα加利巴韋林清除HCV,對於治療後HBVDNA仍持續陽性者可再給予抗HBV治療。對此類患者的治療尚需進行深入研究,以確定最佳治療方案。



向C肝說不,生活上的愛肝三步驟


1、找對醫生看對科

肝功能頗為複雜,一次抽血並不能顯示肝全部的狀況,最好找肝膽或腸胃專科醫生,為你判讀並解釋各項肝功能檢查報告,判斷需要持續追踪還是接受治療。


2、肝功能檢查是不夠的

肝功能正常和肝臟正常,這兩者並不能畫上等號。除了肝功能,還應該驗甲種胎兒蛋白和腹部超音波。甲種胎兒蛋白,可視為肝癌指針。腹部超音波則能透視肝臟,檢驗肝是否長了結節、腫瘤。
                                                         

肝功能指數(ALT和AST)只能表示抽血的那一刻,肝臟有沒有發炎。ALT和AST是肝細胞內最多的酵素,如果肝細胞發炎或受傷,ALT和AST會滲進血液,數值會升高。但是,發生肝硬化、肝癌,那時肝臟已經停止發炎,ALT和AST數值極有可能是正常,所以不能只依賴肝功能指數來判斷肝臟狀況,對於B型肝炎帶原、C肝帶原、慢性肝炎、肝硬化、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至少每半年追踪一次肝臟狀況。



3、慢性肝炎是可以治療的疾病

10年前,肝炎被視為不能治療的疾病。如果得了慢性B型肝炎或C肝炎,醫生只能告訴你“來追蹤”。
可喜的是,有效治療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的藥物已經出現。雖然現在的治療並不是人人有效,但對於慢性B型肝炎或C肝炎病人而言,已是一大福音,可望擺脫“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宿命,就算是感染病毒數十年的人,也可以治療成功。



利用乾擾素或乾安能(即拉米夫定)來治療慢性B型肝炎,縱然不能根除B型肝炎病毒,卻能使部分病人的e抗原陽性轉成陰性(代表病毒數少或已被清除),可能減少往後發生肝癌的機會。中研院院士陳建仁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和沒有帶原者相比,e抗原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癌的相對危險比值是60%,但是e抗原陰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罹癌的相對危險比值下降至9.6%。此項研究刊登在今年7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慢性C肝治療則可治愈超過一半的病人,甚至完全除掉病人體內的病毒,可以選擇使用標準型乾擾素單方療法、標準型乾擾素加Ribavirin(抗病毒藥)或長效型乾擾素加Ribavirin。

不過,目前在選擇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的治療藥物上,除了考慮個人病情、藥物副作用、抗藥性等問題,還要看病人能否負擔昂貴藥費,因為尚未納入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