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城市變成不肖商人的化工廠時,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自己攝取更多的毒物進入肚子裡。

坊間的食品衛生,或許得靠政府的立法來做規範,然而每個家庭中一些存在的毒物,卻是我們可以自己評估審核的,而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毒素就是「黃麴黴素」。

 

所謂的黃麴黴素是種有強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是最強的致癌物質,常由黃麴黴及寄生麯黴等另外幾種黴菌在黴變的穀物中產生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氫化鉀的10倍!該如何避免攝取黃麴黴素進入肚子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發霉的花生、玉米

黃麴黴素藏在發霉的食物中,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濕潤的環境下,一旦霉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建議:

(1)每次少買點,不要「存」,以免霉變。

(2)因為黃麴黴素以孢子形式傳播,食物容易牽連霉變,而且黃麴黴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如果您發現有一顆花生壞了,那一碗花生,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都得扔掉。

(3)家裡有食物殘渣的邊邊角角也要清洗乾淨。

 

2、變質的米飯

別以為煮熟的東西不會變壞,因為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別因為不想浪費,而捨不得丟掉已經散發酸味的米飯。

建議:

做飯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當天吃完,不留剩飯菜。

 

3、發苦的堅果

瓜子中最大的安全風險來自黴菌,比如致癌的黃麴黴素。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霉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素,經常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

建議:

吃到霉變的、發苦的堅果千萬別犯懶,一定要馬上吐出來。

 

4、沒洗乾淨的筷子

很多家庭的筷子用到細縫發黑都不捨得扔掉,洗碗布也完全沒有形狀了,還在努力服役。而年輕人的早期肝癌可能跟我們使用的筷子有關。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素,但我們平時使用筷子來吃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時,筷子縫裡最容易藏澱粉,一來二去霉變了,黃麴黴素就藏在裡面了。

建議:

(1)最佳選擇是鐵筷子,很難出裂痕,也就不會有食物殘渣。

(2)平時洗筷子的時候要記得先泡一泡,軟化上面的食物殘渣,以便容易清洗掉。

 

5、劣質芝麻醬、花生醬

有些不肖業者為了降低成本,會使用變質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黴素。而且這種加工後的產品,可比發霉花生難識別多了。

 

6、私人的榨油

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內部已出現黃麴黴素,而小作坊的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的工藝,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鍊。即使自己選料,也可能會出現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問題,以及存在高致癌物黃麴黴毒素問題。

 

黃麴黴素怕「熱」嗎?

很多人會認為,食材只要加熱就能達到「消毒」的效果,然而一般烹調加工溫度並不能將黃麴黴素破壞,因為黃麴黴素裂解溫度為280℃。只有達到280℃的時候,才能滅活,一般的烹飪方法都不能消毒。

除了以上的方法可以避免攝取到黃麴黴素外,還有以上兩個小技巧也應該學起來!

1、油熱了先加鹽

在食用油倒入鍋內加熱後,並放入少量食鹽,攪拌10~20秒,這樣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的食用油裡的黃麴黴素。食鹽對黃麴黴素的中和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黃麴黴素。

 

2、多吃點綠葉蔬菜

多吃綠葉蔬菜可以讓我們平時不小心吃下去的黃麴黴素失效一部分,因為葉綠素能夠阻止黃曲黴素吸收,預防肝癌。


所謂「病從口入」,其實很多細菌和病毒都是被我們吃下肚的,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特別注意,如此才能確保安全,吃得健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