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食具,古漢語稱箸、或挾提。用於將食物夾起並送入口中。在東亞、東南亞及世界各地的東亞裔移民群體中被廣泛使用。
中國
傳統中國的筷子由木製,有時也用塑膠,多半是長而厚重,而中國家族成員龐大,吃飯習慣圍圓桌而坐,人們用筷子自由取食,筷子需要長一些。
筷子的形狀大多為近似的長方體或圓柱體,或頭圓尾方(暗合「天圓地方」),只在頭部與尾部略細,近年尖頭筷子也流行起來。由於竹的生長比較快和廣泛,竹筷的使用率很高,也有用傳統的紅木和象牙等名貴材料製作的筷子。
日本
日本筷子頭尖,因為料理中有著大量海鮮,為了剔除魚刺的需要。此外,許多「和食」都是1人1桌,所以筷子長度較短。
繼承中國的固有制筷工藝,又別出心裁地將其本土化。日本流行尖頭的筷子,款式十分繁多,通常都是木制,也有包漆的,名稱沿用中國古語「箸」,也有特別為烹調用的巨型長筷,日語稱為「菜箸」,台灣也常見。
朝鮮半島
韓國人吃飯不像中國是大家族,也不像日本多是個人,所以筷子長度居中。此外,韓式料理有飯、肉、湯、菜、海產相當多樣,扁薄的鐵製筷子不容易被湯水沾濕。
韓國筷子多鐵製,外型扁薄,適合多樣的韓式料理。最早引入筷子文化的中華境外地區,約有一千多年,他們把餐具的功能分得較細,吃飯用匙、夾菜用筷,視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是不正規的行為(他們認為這是乞丐討飯才會做的事),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因為戰亂關係,為使筷子更耐用,原來的木製扁筷改為不銹鋼,既合乎當地飲食又方便清洗使用,所以他們的筷子都是扁平的兩片金屬製成,稱之「젓가락」。
越南
很早就使用筷子,雖然曾被法國長期殖民統治,受過西方文化的衝擊,但依然保持用筷子的傳統。
琉球
他們的筷子形狀與中式筷子相似,通常為竹製,但上面部份會塗上紅漆,代表太陽,下方則會塗上黃漆,代表月亮,也有殺菌作用。琉球語把筷子稱為「ウメーシ」。現時琉球雖已成為日本領土,但琉球人仍然使用與日本本土形制不同的傳統筷子。
新加坡
因為當地華人約佔七成左右,因此是繼越南後第二個使用筷子的東南亞國家。
人類使用筷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筷子是何人發明,何時誕生,歷代雖有很多傳說,但至今仍無得而知,但筷子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把這冷知識分享出去,身為筷子民族如果連都不知道就太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