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颱風來時常常看到許多人在窗戶玻璃門上黏貼交叉膠帶呢?誤會大了
因應尼伯特颱風來襲,店家在大片窗戶上貼著膠帶,並在地上擺放一些沙包,預先做好防颱措施。(劉宗龍攝)
颱風時為何常常看到許多民眾在窗戶上貼著層層膠帶呢?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那是為了防止颱風來時,因瞬間強大的風造成玻璃破裂,因此在颱風來之前,用膠帶把玻璃門窗以對角線的方式交叉黏貼在玻璃上,成了許多人的防颱第一要事。但是用膠帶貼落地玻璃窗或門,這樣玻璃真的就比較不會破嗎?對此,專家提出反駁,消防署表示膠帶只能減緩玻璃碎裂、飛濺傷人,一旦遇到強風吹襲,膠帶強化玻璃的作用反而十分有限。
其原理在於,玻璃中間部分較為脆弱,所以在玻璃窗貼上交叉的膠帶,可以增加玻璃的韌度,不但可以對抗較大的風壓,也可以防止玻璃破裂時四濺傷人。另外在窗戶的玻璃貼上膠帶,面臨強風時,還可以降低玻璃震動的頻率,因此較為安全,多少增加防護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膠帶最好是以對角線交叉或米字型的貼法,並且最好貼到窗框之外,讓玻璃中心有較佳的支撐點。
強烈颱風尼伯特持續朝台灣前進,7日傍晚暴風圈已接觸東部陸地,對台影響將越明顯。不少店家在大型落地窗貼上膠帶防颱。
Advertisements
那麼問題來了,膠帶類型多種,要選擇什麼樣的膠帶才能展現出最好的防護效果呢?其實這跟膠帶的厚薄有關係,選材上須具備一定的厚度和彈性,因此黃色封箱膠帶效果較好,而且一定要從室內貼,才有加強效果!反之,一般透明較薄的膠帶則無效果。
此外,平時最好不要用菜瓜布、硬毛刷等硬材質的工具來刷洗玻璃,以免刮傷玻璃產生裂紋,一旦裂紋延伸,颱風一來就更擋不住強風了。
防17級風! 玻璃「貼膠帶」承受力增、避碎裂傷人
每當颱風來襲,家家戶戶都會忙著作防颱措施,其中「玻璃上貼膠帶」也是其中一環,但到底為什麼要貼膠帶,物理老師解釋膠帶能讓玻璃增加強度、避免破碎,而且膠帶接觸面積大、承受力就會變強,因此很多人會貼成「叉叉型」,因為這是最省力、效果又大的貼法。
過去海棠颱風來襲,瞬間17級強陣風,讓花蓮美崙飯店一大片落地窗應聲碎裂,畫面慘不忍睹,避免類似狀況上演,「貼膠帶」成了不少民眾防颱措施的其中一環。民眾:「貼一個叉字型,比較費功的再加一個十字型。多少有點效果,對呀,有點用,在玻璃外面打一個很大叉叉。」
但到底要怎麼貼?最常看到的就是貼叉叉,這可是有學問,貼上膠帶能讓玻璃承受風力強度增加,如果真的破掉也能避免玻璃四射傷人,因此膠帶接觸面積越大、承受力量會比較強,實際測量常見的3種貼法,十字型、26公分,交叉型的長度多一點、32公分,米字型的長度有58公分、效果最好、但黏貼費功,所以大多人選擇黏「交叉型」,而黏貼時要貼在室內才能抵抗戶外的強風。
不過膠帶種類多,哪種比較適合防颱,專家強調「黏度」最重要,拿500克的物品黏貼做實驗,透明膠帶黏到東西後馬上掉落,土色的封箱膠帶能多撐幾秒,市面上有種標榜超強的大力膠布,能持續黏住瓶灌,用來黏玻璃防颱的效果會好一些。
產品示範人員:「如果很大的面積要邊撕邊貼,空氣才不會跑進去。」
另外還有「防爆膜」,號稱貼上這層膜後承受風力變強,玻璃破碎也不會掉落,會黏在膜上、增加清理便利性,小膠帶大功用,就希望能將颱風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