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不僅僅來自於大廚們的創意,有時也來自於戰士們的遐想。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如何填飽肚子一直是戰士們所面臨的大問題,於是乎各種各樣的戰地食品便應運而生了。其中有的戰地食品因其可口且易於加工,在戰爭過後便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了為廣大老百姓所喜愛的美味佳餚。        

          

▲戰地野炊        

1.罐頭        

作為一種不易變質且味道鮮美的食品,罐頭一直深受廣大“吃貨”的喜愛。罐頭的品種可謂是花樣繁多,從水果、蔬菜再到肉類可謂是應有盡有,但你知道罐頭是怎麼來的嘛?原來我們今天能夠吃上罐頭,還是拜拿破崙所賜。        

          

▲軍用罐頭        

話說在19世紀初,拿破崙率領法蘭西大軍掃蕩歐陸,席捲四方,但士兵們的吃飯問題卻難住了這位戰無不勝的統帥。由於當時的食品保鮮技術較差,四處征戰的法軍所攜帶的食物難以被長期保存,拿破崙雖然可以在戰場上征服強悍的敵人,但是卻無法征服這些討厭的細菌,最後拿破崙決定把相關問題交給專業人士解決。        

          

▲拿破崙        

一個叫尼古拉•阿佩爾的廚師覺得自己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便揭了皇榜,挑起了這幅擔子。他先是用沸水將食物煮熟,然後再將煮熟的食物密封於瓶中,結果被密封食物的保質期果然得到了有效地延長,這就是現代罐頭的原始雛形。阿佩爾的發明解決了法軍的軍需難題,其本人也從拿破崙那裡得到了1.2萬法郎的賞金。        

          

▲1955年法國發行的紀念尼古拉•阿佩爾的郵票        

現在的罐頭早已從戰場走進了民間,成了軍民咸宜的大眾食品。當你掀開罐頭蓋,品嚐裡面的美味佳餚時,你是否憶起了拿破崙大帝的豐功偉績?你是否想起了法蘭西大軍的戰地榮光。        

2.午餐肉        

1932年,美國人傑伊•荷美爾最早發明了午餐肉這一食品,其配料包括火腿、豬肉、糖、鹽、水以及少量的亞硝酸鈉。午餐肉最早是為了迎合大危機時期低收入群體的消費需求,但午餐肉真正大紅大紫起來確是在二戰時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基地,美國隨即捲入二戰。由於午餐肉易於保存且熱量較高,於是美軍後勤部門為美軍前後共訂購了數十億罐的午餐肉。這樣,隨著數百萬美軍遠征歐陸,午餐肉也伴隨著勝利的凱歌而聲威遠播。        

          

▲1943年的美國午餐肉廣告        

雖然午餐肉的口味實在是不咋地,以至於美國大兵們稱其為“疑似肉”、“下水肉”,還曾編出段子對午餐肉進行惡搞。但午餐肉至少保證了士兵們在戰時的熱量需求,其對美軍打贏二戰的功績絕不亞於“謝爾曼”、“加蘭德”。在戰後,美國對其他國家的援助物資裡,還包含有大量的午餐肉,午餐肉也因此成了風靡世界的上品佳餚。        

          

       

▲正在吃午餐肉的美國軍人        

          

▲美國斯帕姆午餐肉的吉祥物小豬        

今天的午餐肉已成為了世人所喜愛的大眾美食,無論是涮鍋還是燒烤,午餐肉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員。在享受佳餚,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我們不禁的讚嘆,原來充滿著血腥與暴力的戰爭也能推動飲食文化的變革。        

3.芬達汽水        

芬達是一種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的飲品,但很少有人知道芬達的誕生竟與二戰的爆發有直接的關係。芬達可是正宗的德國造,而不是芬蘭造哦。原來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以後,德美兩國相互宣戰,德國的可口可樂分公司無法再從總部獲得可樂原料的配方,為了維持工廠運轉和工人們的生計只得另想辦法。而且當時的德國軍隊也需要一種清甜可口的飲品,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的負責人馬克斯•凱斯於是決定另覓出路,依靠現有的條件開發出一款新式飲品。        

          

▲二戰時,德國的芬達廣告        

經過一番艱苦的探索,用做起司後的乳清、榨蘋果汁留下的殘渣以及當時能夠獲得的其他水果創建了一款新的飲料,並將其命名為芬達。此後芬達在德國境內大受歡迎,僅1943年一年,芬達在納粹德國的銷量就超過了300萬瓶。戰後,可口可樂總公司接納了“芬達”這一品牌,並對其進行了大規模推廣。從此以後,“芬達”因其良好的口感而遠銷世界各地,成為了備受青睞的大眾飲品。        

          

▲芬達飲料        

4.荷葉包飯        

提起荷葉包飯這款著名的小吃,想必很多人都會因其鮮美的滋味而豎起大拇指,但熟不知荷葉包飯其實也是一款源自於戰爭的美食。據史書記載,公元555年,北齊大軍南下進攻江南梁朝,梁朝大將陳霸先率軍抵抗。因正值雨季,物資運輸困難,前線部隊的軍糧供應出現了問題。        

          

▲陳霸先        

這時江南百姓紛紛來到前線犒軍,他們將米飯和鴨肉用荷葉包裹起來送到士兵手中,梁軍士兵們吃過了這些荷葉飯後,戰力倍增,士氣大振,隨即在陳霸先的率領下打退了北齊軍的進攻。此後千百年間,曾被當作是臨時軍糧的荷葉包飯,逐漸成為了深受民間歡迎的美食。        

          

▲荷葉包飯        

5.涮羊肉        

要問“火鍋族”們的最愛是什麼,估計十有八九非涮羊肉莫屬。涮羊肉鮮嫩可口,味道鮮美,深受食客的喜愛。有關涮羊肉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但流傳最高的一種說法是與元世祖忽必烈有關。        

話說有一次忽必烈帶兵南征。一日,大軍中途休息,忽必烈忽然想吃清燉羊肉,便命令廚子去做。但是過了不一會兒,突然發現附近有敵情。廚子於是乎急中生智,用快刀迅速切了十多片薄羊肉,然後迅速將其扔進了沸水里,等肉色一變,馬上撈起來投入到碗中,並拌上細鹽等調料,然後呈給忽必烈食用。        

          

▲忽必烈        

          

忽必烈吃了幾碗羊肉後,翻身上馬迎戰敵軍,最後獲得了勝利。戰後在慶功宴上,忽必烈將這種新發明的羊肉烹飪方法賜名為“涮羊肉”。而今,忽必烈早已作古,但“涮羊肉”這道佳餚卻在民間傳播了開來,成了喜歡吃火鍋的人必不可少的美食。        

          

▲涮羊肉        

6.冒菜        

冒菜是一道頗具特色的美味小吃,這道小吃的來歷也和戰爭有關。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各地戰亂頻仍。當時軍中的很多士兵因為連年征戰,紛紛染上了一些疾病,從而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這時軍醫官們為了保證士兵的健康,於是就往士兵的飯菜之中加入了一些中草藥。沒想到這些藥材不僅能治病,還能散發出香味進而改善飯菜的味道。        

          

▲冒菜        

於是,久而久之這些原本用來治病的藥材,在經過廚師們的改良後,就變成了做菜用的滷料,冒菜這種小吃也就隨之產生了。喜歡吃冒菜的人,在知道了冒菜的來歷後,想必更能品出其中的不凡滋味。        

7.蚵仔煎        

蚵仔煎(閩南話讀做ǒu—ā—jīan)又叫做海蠣煎,是閩南地區的知名小吃,據說在當地,要考驗一個婦女的廚藝如何,關鍵就是看她蚵仔煎做得如何。這道小吃最早也是一款軍旅食品,其起源與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有關。        

          

▲鄭成功雕像        

1661年,鄭成功率軍進攻盤踞在台灣荷蘭人。但由於荷蘭人事先將糧食全部藏了起來,導致鄭軍出現了缺糧的局面。鄭軍將士在這種情況下就地取材,將蚵仔、地瓜粉用水和在了一起,然後做成了餅煎著吃,從而解決了軍糧問題,並一舉打敗了荷蘭侵略軍,收復了寶島台灣。從這以後,鄭軍將士發明的這種新吃法逐漸在民間流行開來,最終演變成了閩南名小吃——蚵仔煎。        

          

▲蚵仔煎        

8.素食香腸        

香腸是一種深受大眾歡迎的美味食品,但大部分香腸都是肉類製品,那麼素食主義者們如果饞香腸了,該怎麼辦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吃素食香腸就能解決既解饞又不用吃肉的難題,可謂是一箭雙雕,一石二鳥。        

          

▲素食香腸        

素食香腸最早出現在一戰時期的德國,當時在英國海軍的封鎖下,德國城市生活物資匱乏,很多食品往往供不應求。在德國西部城市科隆,當地市長為了解決肉類缺乏的難題,於是就用大豆為原料製作了一款新型香腸,德國人將這種香腸稱之為Friedenswurst(和平香腸),這就是素食香腸的最早起源。        

一戰結束後,素食香腸的生產工藝逐漸被推廣到了世界各地,在讓人們的餐盤變得更加豐富的同時,也給廣大素食主義者們帶來了莫大的福音。順便說一句,發明素食香腸的那位科隆市市長不是別人,正式二戰後擔任聯邦德國首任總理的康拉德•阿登納。        

          

▲康拉德•阿登納        

戰爭無疑是殘酷的,但戰爭的內涵與外延又是極其複雜的。我們今天一邊咀嚼著戰爭時代留下來的經典美食,一邊品味著“禍兮福之所倚”的社會辯證法,我們的心中或許會有一分無奈,但更多的則是對人類命運的不解與自嘲。我們祈禱人世間煦日永照,我們期盼歲月間萬物安好,願那些至今仍帶著些許硝煙氣息的美味佳餚,能夠在愉悅人類口腹的同時,也能夠留住人類對和平的祈盼與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