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擁抱單身的時代。根據統計,隨著時代的演進,不分男女,單身人口的比例有明顯成長的趨勢。在美國,年齡層介於 18 歲到 50 歲之間,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呈現單身、未婚的狀態,逐漸老化的社會結構,讓不少學者提出擔憂。難道,單身真的「錯」了嗎?
社會心裡學家 Bella DePaulo,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研究單身議題,享受單身的她發現,一個人生活的趨勢對我們的城鎮社區、親戚朋友而言,完全是一件非常棒的事,還會重新定義家庭和社區之間傳統的意義和限制。
#1
單身者,保持開放的心態
根據統計,結婚後的家庭,不管有沒有小孩,在生活裡會變得越來越封閉和孤獨,鮮少與鄰居交談互動、主動社交。反觀,單身獨處的人,他們傾向參與更多的公民團體活動、藝術音樂課程,並且還會和鄰居朋友時常保持聯絡、團聚吃飯,他們比已婚人士更樂於和兄弟姐妹和父母分享生活、聯繫彼此,其實更有助於活化社區、凝聚和諧氛圍。
#2
單身者,擁有自信的展現
很可惜,單身的生活時常被誤解以及污名化,單身者普遍被認為「自我中心」,一個人的生活也會很危險,甚至還會被孤獨和悲傷吞噬。然而,Bella DePaulo 卻發現單身的人卻過得比非單身的人開心,他們內心不會覺得孤單、傷心抑或是被孤立,反觀,相處久的夫妻情侶,卻容易受到較差的心理健康,產生孤獨感。部分原因在於,單身者比結婚者更有自信,他們樂於接受新的挑戰、積極成長,更能專注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上,獲取成就。
#3
單身者,了解自己的需求
已婚人士時常把他們的配偶、小孩放在生命的中心,這種主動式的關心、奮不顧身地付出,被視為一種責任和承諾的表現。然而,生活型態一直在改變,單身生活的定義也變得越來越廣泛,結婚是一種選擇,不結婚也是另一種選擇。只是越來越少人會利用結婚,作為逃離單身生活的方式,更多的現代人會勇敢選擇自己想要的,正因為自己了解自己。
選擇單身的生活,不管是對自己、家人、朋友甚至是社會,何嘗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