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前預習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繫以前的知識,並把新問題帶到課堂上,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聽老師講解。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2.課後復習
“溫故而知新”是複習的目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艾賓浩斯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先快後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較緩慢。複習其實就是與遺忘作鬥爭,鞏固所學知識。
3.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幫助時,家長千萬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熱情地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如果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也不能包辦,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讓孩子在家長不露痕蹟的引導下覺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只要嚐到勝利的喜悅,孩子便會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挑戰。
4.認真書寫
書寫並非只是形式,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的素質的評價,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書寫認真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相反,一個連字都不願好好寫的孩子,很難做好別的事情。
5.記筆記並事後整理
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復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而且還能鍛煉自己分析、歸納的能力,一舉多得。所以應養成整理筆記的習慣。
6.主動學習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練習本、試卷上的錯誤,以鮮豔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題彙編、錯別字舉例的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同類錯誤。
7.積極閱讀、寫作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在反覆閱讀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積極閱讀,廣泛吸收課外知識。家長可以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誌,為孩子的閱讀創造物質條件。記得讓孩子在養成觀察、思索、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要勤於寫作,寫寫讀書筆記、讀後感、觀後感和日記之類。這個過程不僅是運用語言文字技巧的訓練,也是一種嚴格的觀察、思維和想像等認識能力的訓練。
8.有條理
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同理,如果做作業時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肯定就高不了。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的耐心培養,訂要求訂計劃,勤檢查嚴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習慣漸漸養成。
點擊查閲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