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淡淡

大家有沒有同感,雨天是睡覺的好日子,只要陰雨綿綿,連白天都不想起床。揉揉眼爬起來到了單位,明明是勤勉上進有為青年的你,伴著雨聲,在辦公桌上也犯困?是你的自制力太差,還是這其中另有緣由?

答案來了~~

睡眠時,聽覺會繼續工作,而雨聲類似於白噪音,會製造一個遮蔽效應,屏蔽了很多突然發生、可能會讓你在睡眠時感覺到的聲音,從而提高了你的睡眠質量。

所謂白噪音是指?

一段聲音中的頻率分量的功率在整個可聽範圍(0~20KHZ)內都是均勻的。由於人耳對高頻敏感一點這種聲音聽上去是有些吵耳的沙沙聲。

類似於雨聲、或沒有信號的收音機、電視機的聲音。

為什麼白噪音能提高睡眠質量?

我們的聽覺系統就像是一個無論醒來還是休息都隨時待機的警報系統,所以即使在睡覺時它也是工作的。這幫助我們避免自己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還能發現危險,採取行動。

在你睡覺時將你弄醒的那些噪音,實際上,並不是噪音本身把你吵醒了,而是突然間的變化,或專業點說,是因為“不一致性”吸引到了你的注意力。比如你睡著覺,突然有人敲門,拿快遞啦!

而白噪音製造了一個遮蔽效應,相當於屏蔽了很多細小、你沒有意識到但還是影響到你入睡的聲音變化。因為不僅入睡前你能聽到,入睡後聽力並沒有像視覺一樣休息,它會一直工作。

如果你還是沒懂什麼是遮蔽效應,舉個例子:

有兩個房間:一間漆黑無光、一間有些光的,你突然打開手電筒,在哪個房間裏手電筒的光線才不會太明顯呢?當然是在那間有些光的房間。

把光換為聲音,在一間完全靜音的房間里,和一間有白噪音的房間里(比如開著淋雨花灑),沖馬桶,在哪個房間里聲音會更明顯?

利用這類原理,有人還專門在辦公區域製造一些類似於雨聲的白噪音、粉色噪音,用來隔絕聲音,起著一定的隱私保護和減少干擾的作用。

我曾經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參觀宮殿的時候,就注意到在一個房間外放有一個類似於滴水裝置。

旁邊有人介紹說,當房間里有談話時,外面這個滴水裝置就會開始咕嚕咕嚕地流水,如此外面就很難偷聽到裡面的對話聲。真是一種妙用。

人類的“原始生物本能”也容易在雨天犯困

除了之前提到的白噪音導致的遮蔽效應,還有另外的重要原因。

這個重要原人體的神經自我調節機制有關,是一種原始的生物本能。

在遠古時代中,陰雨天氣時,蟲、鳥不方便尋找食物,於是蟲、鳥蟄伏,進而以這些蟲、鳥為食的較大型動物也沒了捕食對象,於是,大型動物也蟄伏。

此外,下雨天對動物而言,是相對惡劣的天氣,容易迷路、受傷、雷擊等。所以,絕大部分生物在下雨天都傾向於蟄伏,休養生息。

在生物演化過程中,動物的這種行為傾向性通過遺傳保留了下來,藏伏在生物體內部。遇到下雨天,遠古人類也會躲在洞穴里,休養生息,放鬆精神,或許還會舒舒服服地睡一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