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寶是在中秋晚上出生的,十點十三出來的,中秋前一天晚上我跟老公去超市買過節需要的東西,兩個人大包小包提溜回家,到了晚上躺在床上肚子上拱起了兩個大包,兩個大包不停地變換位置,我知道這是宮縮開始了,那天晚上一晚上沒合眼,剛想睡又疼起來了。第二天早上九點去單位請假,然後去醫院,醫生說開了兩指,讓回家等,等到晚上七點多疼的受不了又回到了醫院,彼時醫生在鄉下過節,讓護士給我打催產針,等到九點多醫生到了醫院我被推倒產房,期間我老公的二舅媽還燉了一晚蛋羹,天吶,哪有力氣吃啊,都怕自己疼暈過去,最終做了側切寶寶才下來。我家小寶是凌晨4點降生的,晚上七點多開始疼,十一點疼的受不了,而且見紅,到了醫院,打了催產針還是遲遲不下來,感覺比頭胎更疼,疼的都沒辦法用力,只想著如何減輕疼痛,醫生讓我不要扭身子,最終在助產士按壓肚子後小傢伙終於出來了。以至於醫生完成了側切縫合我都毫無感覺。
這些年自己生孩子,親戚朋友生孩子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大一部分的孕婦都是在晚上分娩生娃的,白天產房冷冷清清,大多是產婦和孕婦在走廊走來走去。可以確定地說晚上出生的寶寶要遠遠多於早上出生的寶寶。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種說法是人類的起源說。其中最主流的說法就是:人是從猿類慢慢進化而來的。當人類還是猿類的時候,我們還不夠強大,跟其他動物一樣生活在野外,所以“我們”身邊存在著很多競爭,包括很多大型掠食動物,如果“我們”不小心謹慎就很容易丟掉性命。所以為了提高母親和孩子的生存率,我們的祖先們都會盡量在夜間生孩子。其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保護母子(女)。因為在白天的時候,雄性猿類都要出去打獵來維持一家的生活,所以白天雄性都不在家,無法保護生產的雌性。而生產的雌性身體肯定十分虛
弱,如果強敵來臨是根本無法和敵人搏鬥的。
而晚上分娩不僅雄性會保護雌性,而且晚上環境很黑暗,也是一種保護色,不容易被敵人發現。
二是避開捕食高峰期。大部分的肉食動物一般情況都是在早上進行大範圍的捕獵,晚上都會休息,只有很一小部分夜行肉食動物才會在晚上活動。所以相對早上來講晚上的安全率是很高的。
這兩種原因都是我們人類骨子裡的基因記憶,所以這就是從人類起源上解釋孩子晚上出生多的原因。
還有一種非主流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寶寶出生的時間和受精卵結合的時間一樣才算是“足月”,而且一般情況下夫妻生活都是在晚上進行的,所以寶寶在晚上出生的也更多。
不知道大家信不信,我覺得還是蠻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