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養生君要為大家介紹一個道家的小方子,這個小食方是已故的南懷瑾大師,在講學時講到的,幫助了很多陽虛怕冷、脾胃寒涼、宮寒痛經、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患者。大德妙方,功德無量,希望有緣看到的您,能仔細看完全文。

講這個食方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陽虛都有哪些常見癥狀。

1、濕氣重,畏寒怕冷,手腳冰涼

這是陽虛患者最明顯的癥狀。陽虛,簡單理解,就是陽氣不足。 

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如果陽光少,就無法驅散霧氣,自然濕氣重,讓我們的身體處於一種「寒冷」的狀態。

2. 完谷不化,脾胃寒涼,不能吃生冷食物和涼性水果

指的是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食物的消化就好比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好似煮飯的鍋具,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的火,沒有「火」,米就無法煮成「飯」。所以當陽氣不足時,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腐熟」(消化)。

而陽虛中常見的胃陽虛、脾陽虛,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脾胃寒涼,這類人一吃生冷的東西胃就不舒服,吃西瓜等涼性水果還容易拉肚子等,大便稀溏。

3、宮寒,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

其實只要是寒症,都是互為影響的,引起的原因也大同小異。

一般而言,宮寒可因早產、流產等原因而使女性先天脾腎陽虛,脾腎陽虛不能很好地運化體內的水濕之氣,故而內寒積聚;也可因如貪涼涉水、長期居處寒涼之處、經期吹空調,貪食寒涼食品,夏天穿露臍裝或寒冬臘月遭受寒邪侵襲等,容易引起月經錯後、月經量少、痛經,甚至宮寒不孕等。

4、失眠多夢,精神不振

心陽虛患者,容易出現心悸心慌,心胸憋悶疼痛,失眠多夢,心神不寧。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減弱,所以表現為萎靡懶動。

陽虛的原因都有那些呢?

這個問題的成因的較多,有的人先天不足,體質虛弱;現代人常見的勞倦過度,耗損正氣,七情過極,損傷臟腑,久而不復;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氣血虧虛;夏天多吃生冷,吹空調,加上外感入侵;還有的是大病之後,失於調養。

 

總之,不外先天與後天兩方面因素。

南懷瑾大師慈悲推薦:熱性食方肚臍貼

現在我們來談談,怎樣調理陽虛體質。

首先當然是調整生活方式,比如少吃生冷,多吃溫性食物,夏天不要貪涼,注意保暖,飲食上不要暴飲暴食。

其次是中醫調理,比如艾灸,艾葉或花椒煮水泡腳,熱敷肚臍等。上個世紀,日本發明了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以調理腸胃病。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是日本人把中國道家的老方法拿出來賣錢,這個在道家叫灸臍法。

南懷瑾大師在講學中說,其實用不著溫灸器,我給你們個道家的小秘方,成年人老年人都能用,效果比這個好。方子如下:

花椒六七顆,干桂圓肉一顆,加一點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放在肚臍里就行了。

上面是南師的原話,​​被收錄在他的《我說參同契》第54講,大家可以去查閱。

食方材料放肚臍後,用醫用膠布貼上睡覺,第二天早上揭掉就行了。記住,早上要揭掉,不然容易引起上火,因為方子里用的都是熱性的食材。貼上後肚臍周圍暖暖的,睡覺非常舒服,同時又在睡眠中調理你的陽虛體質。

如果有上火現象,大家可以同時貼腳底的湧泉穴,引火下行,同時排濕氣。

大家不要小看肚臍,肚臍是會吸收的,我們在娘胎里,靠的就是臍帶吸收營養。所以中醫上,艾灸要灸肚臍,熱敷要敷肚臍,還有專門的各種臍療法,就是這個原因。 

 

由於人的體質不同,這個肚臍貼小方子用後,可能會打嗝、放屁、肚子咕咕叫,內有股曖氣上下流動,開始可能拉肚子等,這是正常的藥性反應。尤其胃寒的人,容易引起排便不暢,拉肚子其實是在排寒氣,保持每天貼,熱進寒退,日久生變,身體康健。

這個小方子,開始是聽南師課的師兄嘗試,反饋很好。後面流傳開來,很多人試過,包括養生君自己,據統計,大概75%的人用後效果明顯,20%的人要堅持用半個月後才慢慢有感覺,5%的人沒有感覺。因人而異,癥狀不同,這也很正常,但好在這是天然食方,不會產生什麼壞作用。

大德妙方,有緣見到請珍惜。大家可以選擇好的食材,自己在家做,一次多做點,多用一段時間

你知道嗎?濕邪之症不可小視

正值三伏期間,現在去醫院門診轉一轉,你會發現很多人的病都跟「濕氣」有關。為什麼?濕邪,可以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10個人里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這是因為現代人運動量越來越小,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濕邪內郁。加之人們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

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濕邪,留在體內,導致渾身發沉無力、頭髮油,臉上油以及腹部凸出、水腫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癥狀的發生。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有關。

濕氣不除, 睡再久也睡不夠!去濕氣邪毒,刻不容緩!(圖/微口網)

古人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

1、痰多

「濕痰內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則咳嗽痰多;痰濕停胃,胃失和降,則噁心嘔吐;痰濕阻膈,氣機不暢,痞悶不舒;痰濕留注,則肢體困重;阻遏清陽,則頭目眩暈。」

2、全身乏力

許多患者經常抱怨:「醫生啊,我全身沒勁,兩條腿沉重無力,上下樓梯困難,好像有千斤重擔,腰部也像背了個大包袱,沉重異常,頭也昏昏沉沉。」

這些睏乏的表現,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因為「濕生重濁」。

3、口水多

體內濕邪過重,還會淹沒五臟六腑,充斥於臟腑經絡。五臟化生五液,就會通過五液的形式來排泄,患者就會表現為五液過多。

《黃帝內經》說:「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汗為心液,鼻涕為肺液,淚為肝液,涎為脾液,唾為腎液。

4、肥胖

許多年輕的女性,體重不斷增加,控制飲食也不能解決問題,借用患者話說:「喝水都長肉」。

其實,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三臟有密切的關係,當三臟功能異常時,水液在體內的代謝就會出現異常,輕則體重增加,重則出現浮腫。許多人長胖,並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內停所致,稱為「水腫胖」。

濕邪除了上述這些表現形式外,還有很多,比如,皮膚經常起濕疹、雙腿經常浮腫、女性白帶清稀量大等。

除了以上主要的四點,還有三個判別方法:

5、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睡再久也睡不夠,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6、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若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也可以肯定體內有濕。時間長了,則百病叢生。

7、洗漱時-看舌苔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如果以上癥狀,你已經滿足了1項以上,那你就必須要祛濕邪排濕毒了!(圖/微口網)

有一位名眾去拔罐,拔罐師父說他體內濕氣太重了,他靠飲食調理幫體內除濕氣,後來體重竟足足減少了4.8公斤,讓他不禁懷疑自己減掉的應該不是肉,而是體內的水汽濕氣。說到這兒,大家一定很好奇他到底是吃了什麼靈丹妙藥安全有效地祛濕了呢?

一、老中醫給的食療「祛濕三寶」紅豆薏米山藥,百試百靈秘方:

祛濕邪排濕毒。(圖/微口網)

材料:紅豆、薏米、山藥、茯苓、蓮子、紅米

做法: 洗好後就開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燒開,然後轉小火煮1小時。

臨床上,我們治療濕症一般會採用中醫的食療方法,對付體濕、肥胖、皮膚暗黃,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健脾胃肺利尿的食物。這個方子是根據唐代食療大典《嚴龜食法》所研製出的,祛濕效果真的很好!

二、按摩承山穴,祛除人體濕氣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它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所以濕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記住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三、少食甜膩食物,避開生冷食物,建立濕氣防火牆。

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特別是有些女生特別愛吃甜食,濕於影響內分泌紊亂,造成氣血不足,臉色難看,肌酸乏力。

四、保持衣物乾爽,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圖/微口網)

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乾衣服)。

五、雖然天氣很熱,但也要運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方法。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上班族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六、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

盡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夏天10件事最傷脾胃,增加濕氣,少做最好】

1、狂吃冷飲

一到夏天,冷飲便進入了熱銷期。有些人吃起來毫無節制,寒氣也隨之進入體內。寒傷脾,常見的表現是舌苔白膩,輕則腹痛、腹瀉,重則噁心嘔吐。

2、猛吹空調

空調吹出的冷風為外寒,也對脾胃不利。很多人在空調、電風扇環境中,容易出現肚子涼痛,甚至腹瀉,都和外寒侵襲脾胃有關。

3、穿衣露腰腹

夏日的街頭,很多時尚女孩穿著露臍裝,趕時髦的代價是脾胃受傷。裸露腰腹會讓神闕穴和命門穴這兩個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襲,不僅傷脾胃,還會傷腎、傷骨頭。

4、喝太多涼茶

對於脾胃本就虛寒的人來說,喝太多涼茶就是「雪上加霜」。涼茶不宜長期飲用,月經期女性、准媽媽、產婦、幼兒都不宜多飲。

5、不吃主食

一到夏天,很多人胃口不好,不愛吃主食。如果胃口差,可適當吃開胃的食物,如四川泡菜,或熬點養生粥,如綠豆薏米粥、山藥扁豆大米粥、紅薯燕麥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6、蔬菜只吃生的,不烹制

熱天在廚房做飯是種煎熬,因此很多人選擇不用開火的涼拌菜或者直接生吃。但冷盤偏涼,生吃不容易消化,都傷害脾胃。

7、沉迷麻辣重口味

夏天夜晚的街頭,麻辣小龍蝦、麻辣燙等重口味小吃是很多人的最愛。但吃得太多會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長口瘡,這時可喝點綠豆湯或吃點西瓜清火。

8、大量喝酒

酒精同樣會刺激胃黏膜,還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對脾胃極為不利。

9、飢一頓飽一頓

脾胃喜歡規律的生活,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是保養脾胃的要訣。如果經常飢一頓飽一頓、邊走邊吃或吃飯中談事,時間長了必然導致脾胃虛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10、熬夜

夏天天長,再加上炎熱,很多人習慣晚睡。熬夜傷陰,容易引起陰虛、氣虛,不僅傷害脾胃,五臟都很受傷。要想養生,必須睡好「子午覺」,即晚上睡覺不能晚於11點,中午再睡半個小時,才有益於健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