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心媽和懶癌爸,哪個更利於孩子成長?

每一次出差後來,我都會發現涵涵的巨大進步。上次出差回來,涵涵晚上睡覺前,準備脫裙子,我知道這個難脫,正準備上手去幫忙,可她攔住我說:“媽媽,不用,不用,你看著哈!”

她先是把胳膊從袖子里縮回來,然後再把頭套出來,成功地脫掉了。不僅如此,還有好多事竟然也會自己做了。我就深深地做了個思考,針對我這種整天喊不要包辦,其實無形中包辦不少的“操心媽”。

每次,涵涵說:“媽媽不用”時,我老公總是在一旁自豪地笑。

其實,在涵涵小的時候,我就發現,爸爸帶她時,跟我是非常不一樣的,雖然那個時候爸爸單獨帶她時,總是能把娃給帶生病,但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

比如我帶著一歲多的她玩社區的滑滑梯時,因為地上沒有任何保護的東西,就是硬硬的地板磚,我怕她摔著了,總是寸步不離地守著她。可爸爸卻站的遠遠地看著。後來我發現,跟我在一起時,她會變得膽子小,和爸爸在一起卻很勇敢。嚇得我趕緊忍住“撒手不管”。現在涵涵比我膽子要大很多。

於是,我漸漸地控制自己,試著不去“瞎操心”,比如我們一起去超市的時候,涵涵總喜歡去拿購物車,而且是去最遠的那一排拿。但上次她拿購物車時,因為輪子被軌道卡住了,她使勁拉,可推車還是被卡的動不了。我忍住過去幫她的衝動說:“好像使勁拉不管用哦,試試別的方法吧!”,涵涵這次換朝另外一個方向使勁拉,可還是拉不動。

這時,我依然忍住過去幫她的衝動,說:“你試著後退一下,把推車放正了再拉呢?”涵涵照著我的話去做,很快就把車拉出來了,小傢伙很興奮地拿著推車向我們走來。我趁機鼓勵了她:“涵涵好厲害呀,自己把推車給拉出來了!”從她的表情可以看出,這個表揚很受用。

我在想,幸虧人當時不多,不然我肯定怕影響別人伸手去幫涵涵,而錯失了這次讓她自己探索,肯定自我的機會。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夠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去引導孩子,反而能夠讓孩子更加獨立和自信。

下面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組,關於“操心媽和糊塗爸”的對比圖。看完後,我被逗樂了,但更多地是深思。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粑粑VS麻麻

出門前:

  

我可以買這個嗎:

  

未接來電:

  

家長會前:

  

吃東西:

  

朋友來家玩:

  

我餓了:

  

我沒錢花了:

  

打電話:

  

日常交流:

  

我可以。。嗎:

  

哈哈,看完後有沒有發現什麼呢?是不是覺得爸爸雖然有些糊塗,但是他更相信孩子,更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甚至是朋友,而不是自己的所有物,不是一個孩子呢?

這樣的對待方式,的確能夠給孩子很多鍛煉機會。難怪心理學博士林文采說,孩子3歲之前,媽媽很重要,這個時候媽媽主要是給予孩子安全感,讓他以後能夠更好地學會分離。而3歲之後,爸爸就很重要了,孩子主要從爸爸這裡獲取:肯定、讚美和認同的心理營養。

哈,果真是這樣呢!媽媽處於母性的保護欲,總是無可避免地操心和焦慮,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孩子自我探索和自我獨立的特性,從而失去自我肯定的機會。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媽媽的操心和焦慮不好,或者是不對,都是出於本能,這個沒有對錯,咱這裡只是說,希望媽媽能夠少操一點點心,同時呢,給爸爸一些單獨和寶寶相處的機會,因為隨著寶寶的成長,他確實需要來自寶寶的心理營養。這樣也可以解放一下我們自己,從而以更好地狀態回到孩子身邊。

操心媽同胞們,你覺得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