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至今,「最會溝通的政府」變成蔡政府心中說不出的痛。當選時說的謙卑、溝通,甚至「可以拍桌子」,已經成為反對者拿來酸蔡政府的起手式。

民主沒有回頭路,因此,社會中的官民爭議及衝突將會成為常態,只能習慣。不過,在這個人人自認專家的時代中,很多人習於把片面資訊當成整體事實,然後舉起正義大旗批判政府。面對這種情況,與其跟「他們」溝通,不如向社會好好說明。英全政府誤以為所有批評都可以互相說服,只會造成反對的人越來越多。

比如說,何飛鵬在批評前瞻計畫時寫道:「8800億的前瞻計畫,完全不見綠色能源的蹤影」。這當然不是事實,前瞻計畫明白寫著綠能發展就是其中一部分,能不能做好確實需要各方監督,但白紙黑字寫著的東西,卻被說是完全不見蹤影,這正是後事實時代最佳寫照。

在不同事實基礎上,溝通的效果一定很差。更讓固執於反對立場的人,自滿於所得到重視及影響力。簡單來說,你越找他,他就覺得自己越重要,就越要罵你,形成一種無解的循環。

更大的問題是,有些「高級」異議份子,還能得到他人沒有的高規格對待。最好的例子就是郝明義先生。前陣子郝先生一抱怨台電,林全就急著找他談話,不過最後他的開放台電計畫,卻發生進行到一半,核心成員退出說要自設電力公司的狀況。這一次,郝明義針對前瞻開砲,再次得到執政高層的關注。今年520之前,林全沒有發表執政週年談話,倒是跟郝明義聊了很久、欲罷不能。

© 由 風傳媒 提供 20170612「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的記者.會郝明義 (大塊文化董事長)(陳明仁攝)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召開「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的記者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有關前瞻,郝明義先生提出很多問題,其中有些的確應該被回答。但更該被進一步問的是,這些問題,真的沒有被回答過嗎?

例如郝明義說,桃園鐵路地下化要花將近1000億,在計畫中卻不到300個字,暗指草率,但桃園鐵路地下化不是今天才出現的計畫,這是幾年來歷經可行性研究、交通部、國發會分別審議核定的計畫。這一點,只要google就可以找到不少政策說明。一項歷經數年,經過多次研究審議,橫跨藍綠政府的計畫,只因為郝先生不懂政策脈絡,就以這種輕蔑的方式指責,對桃園市民實在不公。

郝先生可以就手上不周全的資料質疑桃園鐵路地下化,但桃園人的日常生活,就是要在連結中壢桃園的繁忙路段上,經過20個平交道、8座陸橋、8處地下道,每年因此車禍死傷的人數,不知道值不值得文化人放下自己的天龍正義感,給予一點點同情。

蔡總統的第1任還剩下不到3年,想要連任,時間就是她最大的對手。執政當局應該把時間花在做正事上,因為這些來自知名人士的天馬行空批評,沒有時間限制,永遠不會結束。你越溝通,他越反對。

*作者為智庫副研究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