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偏方期待“轉正”,好偏方應該為更多人服務!

醫壽延年 2017-06-21 17:23

點擊關註:醫壽延年

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提供可靠、精緻的閱讀服務!

特色梅花針輕輕叩刺,配以中藥調理,棘手的白癜風迎刃而解;運用師承方“復原活血湯”,上肢骨折病人手法復原後服藥 20 來天即愈,總費用不過兩三百元……“讓老百姓花最少的錢,到最方便的地方,看上病、看好病,民間醫藥是很好的一條通路。”安徽中醫學院院長王鍵說。

安徽中醫學院臨床學院、藥學院、針灸骨傷學院曾做過一次調研,對民間驗方、民間特色診療技術、民營中醫醫療機構進行現場拉網式調查。“為避免因調查線索的來源單一化,還發動學生利用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參與調查,借返家機會發動親朋好友提供線索,共有 360 位同學參與,覆蓋全省 56 個縣 412 個鄉鎮。”中醫臨床學院副院長鬍榮峰介紹說。如此細密的調查收效顯著,完成了民間驗方調查表、特色診療技術調查表等共 800 余份,僅學生寒假實踐活動中就收回調查表 158 份,其中明確記載藥方的有 86張。

“調查中,我們最大的感受是,無論大的醫療機構,還是小的個體醫療機構,無不以特色鮮明的專科專病治療立足。”胡榮峰感慨。例如,僅在蒙城縣,就有對咽喉科多發症、疑難病的診治造詣頗深的田氏喉科,有以運用四物湯加柴胡、香附等治療不孕症聞名省內外的盧松筠醫生等。“民間中醫作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健康衛士’,治療某一種病的單方驗方和一技之長最具特色,真正體現了‘簡便驗廉’,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省中醫局局長董明培認為,但由於這一群體以家傳和師帶徒為主,輕易不外傳,正面臨失傳困境,必須進行搶救性挖掘,徹底的拉網式調查是保護的第一步。

“杏林之寶”待搶救

“民間是傳統中醫的根!調研中,我們真正感受到許多民間驗方和技術對一些疑難病症療效顯著。”胡榮峰說。例如,歙縣汪來好自明朝末年延續至今的家傳驗方“蛤蟆葯”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等療效確切,自 17 歲開始行醫的歙縣霞景村吳沅生家傳驗方尤其擅長治療各類眼外部損傷、結膜炎等眼科疾病。

“但不可否認,也有部分民間醫藥存在療效不明確或毒副作用大等問題,甚至還有一些江湖游醫混跡其中,打著‘祖傳秘方’旗號非法牟利。”胡榮峰坦言,調研中也會常遇到一些民間中醫藥人員,由於未受過現代醫學教育,經常講過頭話,給參與調研的專家帶來不少顧慮和尷尬,“他們常自稱啥都能治,這反倒讓人生疑。”同時,也正因魚龍混雜,讓散落民間的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偏方、祖傳秘方持有者對“獻方”顧慮重重。“這些醫方或技術是那些民間醫生的‘飯碗’,他們難免擔心公開後丟了生計。”一調查組專家坦言,在已收集的 800 多份調查表中,主動獻方的僅占 40%左右,且絕大多數提供的醫方中無劑量等關鍵因素,還有一些確有療效的驗方,持方者始終不肯獻方獻葯。

順著話頭,胡榮峰表達了下一步工作的難度。“接下來,調查將進入篩查、臨床驗證和評估階段,但正因收集的民間偏方良莠不齊,如何形成整理篩選和評估的技術線路還是難題。”採訪中,專家呼籲,“對於有療效、持方者又不肯捐獻的單方和驗方,希望政府能出台政策幫助其申請專利、支付相關費用、且專利權歸持方者所有的優惠政策,鼓勵持方者踴躍獻方,造福廣大百姓。”

“非法身份”多尷尬

作為調查組的負責人之一,胡榮峰的辦公電話是全省公開的“獻方熱線”,“諮詢電話幾乎每天都有,焦點問題不約而同集中於——發證。”胡榮峰所說的“證”即是從醫資格證。 近年來,民間中醫師的發展面臨政策門檻,祖傳中醫、師帶徒無學歷的中醫、只有一技之長的中醫由於大多無文憑、不懂西醫、不會外語,很難通過考試取得從醫資格證。“口碑是口碑,但缺少從醫資格證這個‘尚方寶劍’,大多數民間中醫師難免脫去‘江湖郎中’的帽子,身份得不到合法認證,這也是民間中醫得不到傳承的重要因素。”於是,胡榮峰和她的同事們在調查中常遇到這樣尷尬的事兒,“提供線索的‘官方’人士會親自帶我們去尋,但走到那些無資質的行醫地點附近就止步讓我們自己過去,因為這些行醫攤兒正是他們日常工作中要打擊的非法行醫目標。”

採訪中,專家認為,民間中醫藥正是現代中醫藥的根本和源頭,“我國首批 30 位國醫大師,全部有民間中醫經歷,80%為師承或家傳!”他們呼籲,政府應出台相關政策,對那些沒有醫師執業資格者,採取符合中醫特色的認證方式,如採取學緣背景調查、所治患者療效調查、較為基礎但系統的中醫藥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和考核等方式,予以有限定性的資格從業認證,使民間基層的中醫藥隊伍相對正規化。“發展民間醫藥應該採取放水養魚的方式,魚養活了之後才能產子,這既是對民間醫藥的保護,也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傳承提供了有利條件和環境。”安徽中醫學院參與此次調查工作的王德群教授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