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式家庭=焦慮的媽媽+隱形的爸爸+叛逆的孩子」。
確實,在相當一部分家庭里,爸爸們長期處於「缺位」狀態。他們雖然也待在家裡,卻不願意參與繁瑣的育兒之事,理所當然地把撫養孩子的擔子全推給媽媽。
爸爸們這是不愛孩子、不在乎家庭嗎?是忙到沒時間嗎?並不是,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是不上心,沒意識到爸爸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而已。
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就是一個榜樣和標桿。通過跟爸爸相處,孩子們能觀察到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也能見識到男性的責任、擔當、勇氣,這都是媽媽替代不了的。
01 愛妻子
爸爸對待媽媽的態度,就是將來孩子對待配偶的態度。
如果爸爸整天對媽媽大呼小叫,甚至揮拳動手,那麼這種家庭暴力也會「遺傳」給孩子,特別是男孩。
當男孩將來跟妻子發生矛盾時,雖然並沒有要動手的想法,卻也往往不由自主地舉起拳頭、大吼大叫,因為當初爸爸就是這麼對媽媽的。男孩在潛意識會認為,這就是處理家庭矛盾的方式。
對於女孩來說,童年時目睹了爸爸的暴躁、易怒之後,也很容易形成深深的自卑,當成家後遭受家暴時,傾向於選擇默默忍受,而不是反抗、保護自己。
相反,在那些父母恩愛的家庭里,事情就完全不一樣。
男孩從小就目睹爸爸對媽媽的體貼、疼愛、呵護,耳濡目染中就學到了男性該有的包容、大度、責任感;
ADVERTISEMENT
女孩則通過爸爸了解到了「好男人」應該是什麼樣的,在將來擇偶時能很大程度上規避不良青年。
02 陪孩子做運動
嬰兒從5個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不一樣。當爸爸抱他的時候,他已經開始驚奇於爸爸的偉力,因為爸爸把他舉得高,讓他四肢伸展。所以,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教練。
從舉高高開始,爸爸就要陪孩子做運動。爸爸和媽媽不一樣,女性的本質決定了她很少帶孩子參加具有冒險性的活動,而爸爸能通過運動教給孩子勇敢、開朗的探索精神。
而且,有爸爸陪孩子一起運動、遊戲。父親強有力的臂膀會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心理會更健康,無論小時候或長大後,面對挫折或挑戰,都會更有安全感,更積極勇敢。
03 讓孩子贏一次
無論棋類遊戲,跑步,還是別的,爸爸一定要讓孩子贏一次。甚至,隔一段時間就讓孩子贏一次。
每個孩子的心中,爸爸都是英雄,是很強大的所在。如果在遊戲中,贏了爸爸一次,他們會特別驕傲,樹立起只要自己努力,就會很棒,打敗一切的自信心。
有了這樣的自信,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願意嘗試。比起連嘗試都不敢的孩子,當然更容易成功,形成正向的反饋,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
04 聊一聊性別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管西方東方,在所有的文化傳統中,爸爸代表的是社會對個人的規則和要求,媽媽代表的是家庭的溫暖。
性別這件事情,由爸爸聊,對孩子更有說服力,爸爸的一句,頂媽媽的百句不止。如果是男孩,就告訴孩子,我們都是男人,和女孩不一樣,我們的使命是照顧家庭,保護弱小。如果是女孩,就告訴孩子,你的性別和我不一樣,你要像媽媽,做一個溫暖、優秀、會保護自己的女子。
05 給孩子一個擁抱
心理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統計了哈佛大學上千名學生的感受,結論是:來自爸爸的擁抱,帶來的肯定和震撼,遠遠超過來自媽媽的。
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有肌膚饑渴,這早已是心理學的共識。中國的爸爸都不喜歡說愛,那就擁抱吧,你的擁抱,比來自媽媽的,更有用哦。
06 分享一次自己失敗的經歷
別怕孩子會瞧不起自己,孩子知道爸爸也曾經失敗過,會更愛爸爸,面對挫折挑戰的時候,會更勇敢堅強。通過這樣的分享,孩子和爸爸的關係也會更密切,你們的心會靠得更近。孩子會成長為一個誠實面對自己,能接受挫折,並為成功努力的人,會不知不覺變得陽光開朗,願意和你分享秘密,而不是在上學後,成為一個報喜不報憂,偽裝強大,實則虛弱,和你漸行漸遠的孩子。
07 體驗爸爸的工作環境
在大多數的家庭里,爸爸從事的職業都是相對繁忙、勞累、有競爭性的,相比之下,母親就顯得更家庭化一些。
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道路上,特別是職業規划上,父親的作用確實比母親要大一些。
例如有個小區里一位爸爸,是擺攤賣早點的,無論春夏秋冬,每天凌晨4點多就起來準備了。忙活一上午,中午休息一會兒,又開始準備晚上要賣的串串。
他家的兒子才四年級,每天放學寫完作業後,就蹲在攤前給爸爸打下手,用竹籤把捲心菜、蘑菇、豆腐卷等一點點串起來……
熟悉這個孩子的人都知道,這孩子從沒有因爸爸的職業而感到羞恥過,反而比同齡孩子表現得更懂事、更勤奮好學……
所以說,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真的需要帶孩子去爸爸工作的地方體驗一次,看看大人的辛勞與不易。這對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堅強意志,都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