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陸深圳市的財政收入就比整個台灣的財政收入都多,小英能動用的錢實際上比深圳市委書記還少,你知道嗎?」,最近剛來台灣訪問的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李毅這樣說著,「台灣人民,台灣青年,確實應該了解這個情況,面對已經崛起的大陸」。

的確,台灣民眾比較其他亞洲國家尤其是四小龍,對於大陸的發展和認知和現實嚴重脫節,朝野政黨對大陸的現況和發展存在巨大盲點,許多民眾對大陸的印象也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甚至因為政治而被「妖魔化」!在最近政壇高喊「親中愛台」的氛圍中,格外顯得諷刺。因為,就連代表台灣民眾的政治精英也還搞不清楚他們心中的「中國」到底現在已經發展到什麼地步,在國際上尤其是區域上的巨大影響力了。

根據大陸每日經濟新聞報導,2016年深圳市的公共財政收入超過7900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增長9.1%;其中,中央級收入實現4765億元人民幣,增長5.6%;深圳市地方級收入實現3136億元人民幣,增長15%。而根據台灣財政部此前公布的資料,台灣2015年的財政收入為26623億新台幣,摺合人民幣約5740億,也就是深圳在財政收入方面早就超越了台灣。

看到這樣的報導無疑對曾經親身經歷過台灣經濟起飛,自豪於台灣錢淹腳目的一代,無限感慨。看到突飛猛進的大陸,藍綠惡鬥的台灣,有點「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悲涼。

我們對於近在咫尺的大陸真的了解太少了,和同為四小龍的南韓和新加坡相比,政府和媒體對於大陸的崛起和現狀都沒有負起應該有的責任。2015年南韓KBS拍攝了《超級中國》的紀錄片,分別從人口、經濟、外交軍事、土地、文化、政治六個方面介紹了中國大陸的發展現狀,並全面分析了中國的發展給南韓和世界帶來的影響。記錄片一經播出,收視率立刻創下新高,引起南韓民眾的廣泛討論,KBS還在播出後專門請專家學者和民眾就紀錄片熱播的現象進行探討。

相比之下,大陸對台灣民間的影響遠遠超過對於南韓民間的影響,但是台灣民眾卻因為各種原因,對於大陸的現狀和認知,不如一個認真看過《超級中國》的南韓民眾。

在新加坡,不論是英文和華文電視台和報章,天天都有中國的新聞。產官學界對中國崛起格外關注,新加坡應如何自我提升應對挑戰是常被討論的話題。曾任新加坡駐聯合國代表,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的馬凱碩,就常在媒體向民眾介紹中國崛起對新加坡所帶來的挑戰。他在哈佛大學「如果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演講深受新加坡人的關注,探討中國崛起的深度和廣度,新加坡應該有的態度和準備,超乎你我的想像。

就連對大陸常常帶著有色眼鏡的西方,都有一些重量級學者和政界人士公開呼籲正視中國崛起現實,提倡西方應該拋棄過去優越感,調整心態適應東方大國崛起後的「新情勢、新問卷和新模式」,代表性人物有原澳洲總理陸克文,著有《當中國統治世界》的英國著名學者馬丁‧賈克。台灣呢?捫心自問,這樣的學者或政治人物可能先被按上「親中賣台」的帽子,然後就被政治口水淹沒了。

大陸對台灣的重要不需解釋,但台灣多數民眾對大陸的認知卻和現實嚴重脫節。追根究底,既是政治氛圍,也是台灣政黨精英怠惰職責,只重意識形態和選舉,連帶影響立場各異媒體,惡性循環的結果。台灣要「親中愛台」的第一步,是多認識身旁的龐然大物。

畢竟,如果多數台灣民眾不知道大陸一個深圳市的財政收入已經超越整體台灣,推動「正常化國家」的政治人物要求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或重提實現三民主義為統一條件,終將面對「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的難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