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茶館,也是為了把茶文化帶給年輕人。宋代的中國詩人,把茶以水墨畫的形式來拉花,可以媲美如今的咖啡拉花,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很多年輕人喜歡學泡咖啡,為什麼就沒想過學茶呢?這不是他的疑問,而是輕嘆。

因為喜歡喝茶,所以葉耀宗開了一家叫“老葉的兒子”的茶館。年幼時受父親影響,茶館,就以別人喚父親“老葉”來命名。父親在他小學的時候,經常用個大壺子泡茶給他喝,“當時不是品茶,而是一大壺的,大口大口地喝。”自此,他把喝茶養成了習慣。

“我們那時喝的是黑茶和水仙,水仙就是用來拜神那種,這些老茶在那年代不是很好的茶,而且便宜,可在我的回憶里卻很有懷念價值。”

這類老茶如今賣得很貴,除了年份所致,也因為品質好的老茶,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韻味和口感,好不好喝則另當別論。像早期被視為勞工粗茶的六堡茶,可說是錫礦場里的清暑聖品,甚至還把它叫作“救命茶”,當時在錫礦場當書記的岳父天天都喝六堡,但今天的六堡,已是售價昂貴的老茶了。

茶質+感覺=好茶

好茶主要有兩個因素組成。好的茶質,在轉化過程中能提升好的茶氣;第二則是感覺,就像入禪或回憶。如今人們買茶大多數是買感覺和陳味,大過於茶本身的特性。現時流行的潮州工夫茶就是很好的例子,那是記憶中父親和爺爺在舊時穿著鷹塔標背心來泡茶的感覺。

茶從中國傳到全世界,形成各國獨具一格的茶文化,到了一個時期已經斷代,反而透過交流會或茶展,由本地傳承回去。

中國自經濟好了後,喝茶的人越來越多。

因為以前貧窮,老茶都賣出去,所以反而來南方尋找老茶。以前從中國入口的茶屬於重焙茶,是因為舊時交通不發達,船運的茶葉要耗六七個月時間才到南方,倘若是輕焙茶,很容易就發霉。

“重焙茶的口感比較干,碳味很重,火氣很盛,喝久了會喉嚨痛。但由於茶葉含水量低,可延長茶葉的貯藏壽命,經過幾十年的發酵,火味會退變成順口。倘若重焙的功夫到家,茶的品質就能保存久遠,即使過了數十年,還能泡出好茶來;相反的話,時間久了,依然改變不了茶的品質。”

葉耀宗真正認識茶,是80年代念室內設計系畢業時,“當時院長也是喜歡喝茶之人,他時常帶我去茶館喝岩茶,我才發現好的茶是如此好喝。”這成了他開店的理念,他想讓愛喝茶的年輕人接觸好茶。

“茶是很好的飲品。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學手泡咖啡,為什麼就沒想過學茶呢?”他心裡覺得惋惜。摸上“老葉的兒子”門的,90%是年輕人,他想趁這個機會把茶文化推廣給年輕人。

茶的種類繁多,且每種茶的特點不一樣,初學者可以品茶後的感覺來選擇。(上圖左起)綠茶、白茶(白毫銀針)、白茶(牡丹)、台灣烏龍(下圖右起)熟茶(普洱)、生茶(普洱)、紅茶、岩茶(大紅袍)(圖:星洲日報)

好茶不一定貴,喝了讓人身心舒服

追溯歷史,茶源於中國,日本著名的綠茶也是。宋代時,日本的高僧修道參禪而逐漸形成茶禪,跟著把綠茶傳到日本,不過,他們把抹茶做得很精緻,並將之發揚光大。宋代的中國詩人多,當時藝術旺盛,他們更把茶以水墨畫的形式來拉花,而且拉得很美,可以和咖啡拉花媲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好茶,不一定是貴茶。如果一直以來喝的是茶室的“雪茶”,或者喝肉骨茶店提供的茶,來茶館喝岩茶,會忽然間有“原來好茶是這味道”的感覺,就像覺醒過來一樣。

好茶,喝下去讓人身心舒服,至於茶的層次,需要經過學習才能細細品嘗到當中細微的層次感。這是從學茶、認識茶到愛茶,一步接一步往上爬的過程,提升的不僅是茶的內涵,能品出好茶時,心靈的涵養也會跟著升華。

以“老葉的兒子”來命名茶館,除了是紀念父親,也是名字特別,人們容易記,會輕易地引起好奇心。此外,名字象徵了傳承,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兒子、孫子都可以沿用“老葉的兒子”。甚至,無論傳承了多少代,每一個年代,都有故事可敘說,而一代接一代的故事更豐富。

“老葉的兒子”也能夠做其他事業,可是做茶是葉耀宗的目的。他的小孩也喜歡喝茶,喝茶的喜好不能逼,逼反而適得其反。

他有一個客戶,品茶是聯繫家庭關係的橋樑,茶席擺下一家人就會放下身邊的事情,圍在一起喝茶、說笑、聊天,分享各自的生活點滴,因此這位客戶很捨得花費購買高品質的茶。“茶的生存價值,不是價錢,而是感情,如此一來茶藝術才能代代傳承。”葉耀宗微笑道。

含有鐵質的高嶺土製成的柴燒壺,經過1300度高溫窯燒後,壺身呈鐵質,視覺上即樸素又原始。(圖:星洲日報)

天然,就是美!

他的茶館有“侘寂”(Wabi-sabi)的味道,那是一種日本對美學的藝術意識,存在著缺陷美。看起來老舊,蘊含在裡頭的,卻是經歲月洗滌後留下的痕迹。那份美感,帶著樸素和寧靜的味道。“不做作,天然,就是美。”葉耀宗說罷,飲了一口茶。

茶館裡頭陳設的柴燒壺,就有“侘寂”之美感、美態。由含有鐵質的高嶺土製成的柴燒壺,經過1300度高溫窯燒後,壺身呈鐵質,視覺上即樸素又原始,這是柴燒壺和紫砂壺的差別,各有各的好處。“柴燒壺可以把水分細化,泡出來的茶比較柔滑,銀壺也是同樣道理,茶湯似若絹。”

白毛猴、水仙在葉耀宗父親的年代不是名貴的老茶,除了泡來敬神,也會大壺地喝,也成了他最珍貴的回憶。(圖:星洲日報)

喜歡喝才會去研究,初學品茶靠感覺

茶有6大茶類,即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當中以青茶的工序最多。

白茶屬微發酵茶,因製法獨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滿披白毫呈白色,故稱“白茶”。

白茶包括貢眉、白毫銀針、牡丹、壽眉等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黃酮類含量比其他茶類高,所以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過了7年的白茶稱老白茶,可消炎降火、降三高。以前的老人家和藥材店,把白茶當藥引,小孩出麻疹、牙痛、發燒、喉嚨痛的時候,煮了白茶添加蜂蜜就讓喝。

一般茶客不曉得如何分辨熟茶生茶。只有黑茶類經過發酵的如普洱才有分生、熟,而生茶是不經過渥堆發酵處理的。茶製作的工序,包括采青,萎凋,炒青,蒸軟,壓成餅,之後晾乾。普洱茶熟茶之所以能收藏,是因為陳化(後發酵)的進程,是越陳越香的關鍵。

年輕人大部份傾向於綠茶,上了年紀的人,普遍上喝普洱、鐵觀音,因為這些茶在舊時的南洋一代已非常風行,人們喝的彷彿就是那時代的回憶,品的也是那時代的味道。

剛入門學茶的人若要了解如何選茶,葉耀宗說:“靠感覺,喜歡清淡或者重口味的濃茶,是很個人的感覺。因為喜歡,才會繼續喝和想要進一步去研究。”大部份剛開始學茶的人,都以香氣開始,這是最直接的方式,至於口韻,要到某個層次才能感覺到。

他喜歡喝岩茶,像大紅袍、肉桂和水仙,這類茶有獨特的性格、香氣和口韻。這茶的工序最多、技術要求最高、最複雜的茶類,經過繁冗的工序,細緻的工藝,能散發不同的滋味。岩茶喝的,是岩谷花香,因為這類茶樹生長在岩石;老樅茶,茶樹有整百年,喝的是青苔味。

品茶的人若把身、心放鬆,在寧靜的氣氛下,每一泡都能品出不同的感覺、感受。他微笑說:“‘品’有3個口,品茶,意即以3口慢慢來飲一小杯的茶,可以沉澱一顆心。”

“老葉的兒子”是茶館,也是葉耀宗(左)與太太的工作室。(圖:星洲日報)

白茶有抗氧化活性的黃酮類,含量比其他茶類高,所以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圖:星洲日報)

在以高嶺土燒成的花器上插一抹的綠和紅,雖幾近乾枯,卻讓一室瀰漫圓融、圓滿的氣息。(圖:星洲日報)

“侘寂”呈現“不完美、無常、不完整”的美感。在燈光照射下,頗有禪意,讓人不自禁地就放輕手腳、聲音,深怕驚動了那份寧靜。(攝影:李秀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