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調養需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素問·髒氣法時論》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北京積水潭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李欣介紹說,關於「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是指稻、黍、稷(粟)、麥、菽(大豆),另一種是指麻(大麻)、黍、稷、麥、菽。五穀是養育人體之主食。五果指板栗、桃、杏、李、棗,有助養身和健身之功;五畜指牛、犬、羊、豬、雞等五種畜類肉,對人體有補益作用,能增補五穀主食營養之不足,是平衡飲食食譜的主要輔食;「五菜」是指各類菜蔬,能營養人體、充實髒氣,使體內各種營養素更完善,更充實。那麼怎樣的飲食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ADVERTISEMENT

溫涼平衡

《漢書·酈食其傳》:「民以食為天。」《禮記·禮運》:「夫禮之物,始諸飲食。」又:「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靈樞·五味》云:「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可見飲食是民之根本,沒有飲食滋養,人類性命堪憂,更談不上發展。經過長期的發展,人類飲食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膳食結構。即:雜食——植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主次——植物性食品為主,動物性食品為輔。豐富多樣的飲食雖好,但食用也要講究節制。

《素問·調經論》:「夫邪之生也……得之飲食居處。」《素問·口問》:「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靈樞·玉版》:「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不節。」說明飲食不當將會致病。

現代生活方式的流行,讓很多人迷戀冷飲、冰食,以致寒氣傷及五臟,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還有一些人,常食用滾燙的食物,造成臟器灼傷。食物的溫度一定要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這樣才能起到滋養人體的作用。

ADVERTISEMENT

李欣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水若之寒熱,感則發於六腑。」這句話提出了外感與內傷不同的根本原因,意思是,水谷寒熱不適,傷胃腸及水谷運化相關的器官。

《靈樞·師傳》:「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其是說,飲食也不要過冷過熱,而應寒熱適中。孫思邈也指出:「熱食傷骨,冷食傷肺,熱無灼香,冷無冰齒。」意思是,食物進口時應保持適當的溫度,熱的食物不能燙嘴唇,冷的食物不要冰得牙齒酸疼。日常生活中堅持做到這兩點,能生津養脾、呵護腸胃。

健康飲食        

               

社會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之後,常吃肉食已不難辦到。很多人貪食肥甘厚味而缺乏運動,導致脂肪集聚過多,出現肥胖、內分泌失調等諸多病症。

《素問·本病論》:「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李欣進一步解釋說,過食油膩之物,可使人陽氣內郁而生內熱;過食甜味之物,則易使中氣滯緩而不行,導致脘腹脹滿。

ADVERTISEMENT

《素問·通評虛實論》:「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逆發滿,甘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意思是,凡診斷為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粗急發喘逆等病者,如肥胖權貴人所患,則是由於偏嗜肉食厚味所造成的。可見不健康飲食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

「三因」施膳        

               

李欣說,三因指因時、因地、因人。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人要選用不同的食物,才能飲食得當,起到強健身體的作用。

因時施膳是指春季溫,飲食的性味喜酸,有助於升補;夏季熱,飲食喜苦,有利於清補;暑天濕氣重,飲食喜甘,有利於淡補;秋季燥,飲食的性味喜辛,適合於平補;冬季寒冷,飲食喜咸,適合於溫補。

因地施膳,《素問·異法方宜論》曰:「故東方之城,天地之所識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ADVERTISEMENT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洌。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炙芮。故灸芮者,亦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瘺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摩。故導引按摩者,亦從中央出也。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意思是,東方的天地始生之氣,氣候溫和,是出產魚和鹽的地方。由於地處海濱而接近於水,所以該地方的人們多吃魚類而喜歡鹹味,他們安居在這個地方,以魚鹽為美食。但由於多吃魚類,魚性屬火會使人熱積於中,過多吃鹽,因為咸能走血,又會耗傷血液,所以該地的人們大都皮膚色黑,肌理松疏,多發癰瘍之類的疾病。對其治療,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從東方傳來的。

西方地區是多山曠野,盛產金玉,遍地沙石,這裡的自然環境像秋令之氣,有一種收斂引急的現象。該地的人們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風,水土的性質又屬剛強,而他們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蓆,但飲食都是鮮美酥酪骨肉之類,因此體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們的形體,他們發病,大都屬於內傷類疾病。對其治療,宜用藥物。所以藥物療法,是從西方傳來的。

北方地區的自然氣候如同冬天的閉藏氣象,地形較高。人們依山陵而居住,經常處在風寒凜冽的環境中。該地的人們喜好遊牧生活,四野臨時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內臟受寒,易生脹滿的疾病。對其治療,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療方法,是從北方傳來的。

南方地區像自然界萬物長養的氣候,是陽氣最盛的地方,地勢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霧露經常聚集。該地的人們喜歡吃酸類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膚腠理緻密而帶紅色,易發生筋脈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對其治療,宜用微針針刺。所以九針的治病方法,是從南方傳來的。

中央之地的地形平坦而多潮濕,物產豐富,所以人們的食物種類很多,生活比較安逸,這裡發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熱等病,這些病的治療,宜用導引按摩的方法。

因人施膳,是指體胖者遠肥膩,宜清淺;體瘦者遠香燥,宜滋陰生津;陽盛實熱之人,宜清熱瀉火;陽虛有寒之人,宜溫熱養陽。病患之人,可根據病症的寒熱虛實、陰陽偏盛,結合食物的五味、四氣升降浮沉及歸經等特點來加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