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路)

1、思想教育  

    必須先從觀念上作改變。我們先重新反省檢討每天究竟吃了些甚麼來維持生命?許多人可能一生中也沒有想過這問題。我們須質問:甚麼是適合自己的食物?這個問題很多人也懂得回答:這些食物必須好味道、健康、衛生、飽肚、廉價(如果你很富有,這一點可以剔除)。但接著我們又須再追問,那麼我現在天天吃的東西,是否合符上述標準?……  

    這樣一連串的自我追問,未必會使你最後得出“素食才是最佳選擇”的結論。不過,自我追問,可以讓我們較關懷留意自己的身體。我們常以為,既然人皆為己,那麼理論上,我們一定給予自己最好的照顧。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進食只是為了驅除飢餓感及滿足舌頭的享受而已,可悲的是,人更常是舌頭的奴隸。  

    生命其實充滿著許多自欺欺人的故事。  

(圖片源自網路)

2、減肉量、少食多餐  

    如果你不完全接受反對肉食的思想,但接受暴飲暴食與過多的肉食對你有害無益,你可以考慮減少肉類消費,增加蔬果進食量,或放棄陸地肉類,做個“半素食者”。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少食多餐,我們胃部的容量便會漸漸縮細減少,胃部因為毋須一次過消化大量及種類眾多、性質回異的食物,患上胃病的機會較少,消化系統也能更有效地吸收營養。此外胃部容量收縮,使飢餓感不會像以前的強烈,胃部因為消化工作較輕鬆,毋須從腦部抽調大量血液,飯後懨懨欲睡之感大減。  

(圖片源自網路)

3、早餐好午餐飽晚餐少  

    想活得健康,應該把早餐安排得最豐富,如果一日三餐是十分的話,早餐最少要佔四分或五分,午餐晚餐各自三分或兩分。不過按照現代生活方式,晚餐常是家人共敘天倫或飲宴社交活動,把晚餐安排得最為簡樸,似乎不近人情,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值得努力改變晚餐吃肉、吃飽的習慣。  

(圖片源自網路)

4.七日成功的開始  

    如果你有興趣成為完全素食者,但又擔心不能適應,可以選擇某一段日子(如較長的假期)中的七天,嘗試在七天之內完全不沾肉食。一般來說,素食的七天則最好在家中進行,因為較為容易安排食物。  

    在起初的幾餐,可能你會覺得很新奇,但三天後,未習慣素食的你,或因烹調方法過份清淡,你可能會輾轉反側,很想再嘗肉味,或感覺擔心營養不足,這種情況有生理及心理原因,均十分尋常,但如果能夠繼續,到第六、七天,你便感覺滿身清輕。

    如果你成功完成七日素食生活,你可能會發覺原來你不必依賴肉食也可以生存,而且身體有清輕的感覺,教人愉快,其中的樂趣,要親身經歷方可明白。  

(圖片源自網路)

5、讓身體適應  

    初開始素食的人,容易在頭兩三個月中生病,如容易著涼,或肚瀉,或腹腔鼓氣,又或頭暈,皆是身體對新的飲食習慣未完全適應,未掌握健康素食之道,又因多吃豆類食物,使腹腔鼓氣,再加上旁人的懷疑與質詢,使許多初階段素食者疑慮素食是否傳言中的健康,最後因抵受不了肉類食物的引誘,而放棄素食。  

    人對食物的反應是依隨“刺激反應”的機制的,如行為心理學的實驗,當每次狗進食均先搖鈴,久而久之,狗一聽到鈴聲,口腔便會分泌唾液一樣。當我們習慣多年以肉食為主糧,一旦見到肉食,或嗅到肉香,便會食指大動,身體各部份傳遞出進食的信息,初階段素食者不能一時間改變這種習慣,對肉食仍有強烈反應,是人之常情。  

    解決辦法是盡量不讓自己空肚,當肚飽時,肉食的吸引便會降低,於一段日子之後,吸引力便漸漸微弱下去,最後完全消失。一般人在素食一年後,已能視肉而不見,有些人更生起厭惡情緒。  

(圖片源自網路)

6、注重營養  

    必須學習為自己安排飲食,初階段素食者應盡量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豆類、生果、穀物。在雜食的時候,我們可能常常只吃幾種蔬果,例如白菜、菜心、橙、蘋果、粟米和土豆等,而不以為然,但當素食開始後,只有多吃不同種類,才會增加吸收不同營養的機會,達致均衡。同時,也因為如此,才可以使食物味道多元化,可能此時,你才發現原來不同蔬果的味道均不同,而且味道細緻,並不像肉食般粗枝大葉,而且更會發現許多以前聞所未聞的蔬果品種。  

    素食者不能是“營養盲”,因為我們無時無刻要面對被指“偏食”的批評,雖然,更多的雜食者對自己每天所吃進肚的食物究竟有多少營養,會一無所知,但素食者為了說明自己沒有選擇錯誤,並非盲從潮流,貪新鮮五分鐘熱度,素食者必須對自己的食物有清楚的認識。當然,現代生活中,人們大都忙碌不堪,沒有多少時間搜集有關資料,但為了不致墮進“偏食”的困局中,我們必須為自己安排有足夠營養的食物。 

    沒有什麼俗世事情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忙碌可能是障礙之一,但不可以成藉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