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會獨立最佳年齡,不是5歲也不是7歲,處理不當容易變“媽寶”!
媽媽們都知道自己照顧不了孩子一輩子,孩子們應該學會獨立,那麼應該多大獨立呢?孩子學會獨立最佳年齡,不是5歲也不是7歲,處理不當容易變“媽寶”!
昨天跟一群朋友聚餐時,其中有個朋友帶了孩子,四歲多了,看他老膩在媽媽懷裡,吃飯的時候還要我朋友喂吃喂喝,稍不如意就哭鬧不止,完全不顧忌其他人的感受。感覺現在的孩子真是一批不如一批,遇到困難只會哭著叫媽媽,比如:3歲多的孩子,還要父母甚至是奶奶爺爺追著餵飯,有一次我還聽到鄰居家長竟然說:您批評我,別說孩子……看著這些孩子和家長,我真是極度震驚。
早期教育太重要了,往往孩子出了大問題,家長才會意識到,已經來不及了!對於孩子來說,上幼稚園,上小學等都是一次次的挑戰,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以後都是要離開父母的懷抱,自己學會去適應新的環境,對於父母來說也是,總是呆在自己身邊的孩子背著小書包去外面的世界,他們也會擔心和期待。我有個侄女婷婷4歲了,她原來是個很內向、膽小的孩子,超愛粘人。
也不愛與其他小朋友們交往,負面情緒比較大,後來經過了她父母訓練後,孩子的變化很大,起碼性格比以前開朗了一些,不再每天粘著她媽媽了,在社區玩耍時與小朋友交往的慾望也增強了不少,遇到問題會主動自己想辦法。孩子的行為習慣來自於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能夠在日常中給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他們也會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變得逐漸優秀。
社會上優秀的精英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逐步的培養。協助孩子始終應該比幫助孩子更有效果,所以父母應該學會讓孩子養成獨立的好習慣:
(1)千萬不要過分去寵溺孩子,, 一般2到3歲時,大人就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刷牙、洗臉、吃飯的能力,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大人不要一味的責怪他,要有耐心指導在一旁協助孩子,並且告訴他哪裡做的不夠好,並鼓勵他加油。
等孩子到了3~4歲時,就可以讓他們學著自己穿衣服,4歲以上,可進行藝術類學習的培養,如畫畫、跳舞蹈等, 等到了5歲,可以讓孩子獨立洗一些小件的東西,比如襪子啊、手帕等,不在乎要多乾淨,只要他肯去洗,慢慢的會養成一個好習慣。
到了6歲時,可讓他們學著幫大人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收拾桌子、掃地等,讓他學學生活自理,對以後上幼稚園還是有很大好處的。(2)少點規矩,多些自由。當孩子大了一些,自己可以動手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大人不要制定各種規矩來規範他們的行為,有時候這些“條條框框”會限制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影響孩子獨立性格的形成,所以試著給孩子多些自由,少用規矩來束縛孩子的個性,而且有時候允許孩子做決定,當大人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時,他們會感覺到被尊重,如果孩子的決定正確並產生好的效果,那麼孩子就會很有成就感。
(3)尊重孩子的隱私。很多大人以保護孩子為由,忽視孩子的隱私,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簡訊等,讓孩子感覺不被信任,同時也損害了大人的形象,聰明的父母應該充分信任孩子,不要窺探孩子的隱私,而要成為孩子的朋友,成為孩子的好哥們好“閨密”,這樣,孩子就會在信任的基礎上,主動將內心世界告訴媽媽。
(4)自己問題讓他們自己解決。大人不要對孩子有求必應。
他們自己能夠解決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去處理,比如:讓孩子自己整理書桌及玩具,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孩子在處理這些事情的過程中.就會養成獨立的個性,有些大人總是擔心孩子還小,沒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其實一個人的能力就是在不斷地鍛煉的過程中得以提高的,如果你不讓他去做,那他永遠都不會有提高的可能,當父母正視孩子的能力。
不再替孩子包辦的時候,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都會得到大大提升。
(5)鼓勵孩子獨立交往。很多大人喜歡控制孩子交朋友,生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其實這種擔憂完全是不必要的,因為孩子將來需要獨自面對社會,因此媽媽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和人接觸,和人交流,培養孩子獨立交往的能力。當然,如果孩子和朋友之間鬧矛盾,起衝突,媽媽也要協調好,並且要教孩子一定的交往原則和交往技巧,讓孩子在人際關係中收斂自我中心的意識,多為他人著想,寬容待人,孩子的社交能力加強了,就多了自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