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計畫反映的民主困境

政事觀察站2017年7月6日 上午10:05

作者:毛奇

立院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在結束行禮如儀的公教年改法案之後,立法院馬不停蹄繼續召開臨時會審議「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為求順利通過,民進黨釋出期程預算規模從8年8900億元,減為4年4200億元的妥協方案,策略果然奏效,在藍綠各退一步下,原先堅持反對的國民黨轉為同意,「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終於在昨天(7/5)三讀通過。

儘管已經三讀通過,但這個耗資數千億台幣的計畫,從決策、社會對話、國會審議、乃至於後續的政策執行,都有不少值得深究之處。

首先,前瞻建設計畫究竟要達成什麼政策目標?

按民進黨政府官方說法,建設沒有顏色、進步也不分藍綠,政府規劃「前瞻基礎建設」的推動,是為了加速國家基礎建設的投資與更新,以因應新階段國家發展需要與整體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相關規劃都是當前國家發展上的急需,地方建設的必要。

不過,仍有不少人視之為政策綁樁,反對在國家財政狀況江河日下的此刻,大量舉債進行缺乏前瞻性的前瞻計畫,也有許多評論者擔憂,這樣大規模的土木建設,會不會成為「錢坑法案」?這些軌道建設會不會在將來成為移動式蚊子館?以後會不會債留子孫?

然而,對執政持續低迷的小英政府來說,「前瞻建設」就是挽救其執政聲望的靈丹妙藥,外界所有的叮嚀與提醒,都成了阻礙國家進步,都成了為反對而反對,不禁要問,這樣的政策目標,究竟是為了一黨之私?還是整體國家發展?

其次,在野黨究竟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一如先前的年金法案,此次前瞻計畫,身為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表現可以用先硬後軟、虎頭蛇尾形容,原先高調宣示反對前瞻計畫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其實只堅持了2天,最後在民進黨釋出所謂的善意之後,國民黨團竟然也同意4年4200億元的折衷方案。

民主國家常有「忠誠反對黨」的說法,意指反對黨應秉持國家利益,只要是符合國計民生的法案,就算是執政黨提出的,在野黨也應該支持,但萬一是有害國家整體利益的,在野黨則應全力加以反對才是。

依此標準,如果前瞻計畫存在根本性的政策缺失,就算是預算減半,也不會因此提升正當性,國民黨竟然同意民進黨政府「朝三暮四」的喊價,著實讓人不可思議。

最後,本案的對話過程符合小英政府倡議的審議是民主嗎?

民進黨在野時,大力抨擊國民黨政府藐視民意,也再三宣示執政以後必定虛心傾聽民意,小英總統甚至鼓勵人民可以向政府拍桌表達不同意見,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面對所費不貲的前瞻計畫,民進黨採取的又是什麼態度呢?

試想,如果今天主客易位,在野的民進黨會同意倉促通過前瞻條例嗎?民進黨立委會同意一份與前朝幾乎雷同的評估報告嗎?如果現在是國民黨執政,民進黨立院黨團會採取什麼激烈手段進行議事杯葛?如果強行通過的是國民黨政府,在野的民進黨又會替國民黨政府戴上什麼帽子呢?

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政治究竟怎麼了?藍綠口口聲聲稱一切都是為了人民,但以前瞻計畫來看,人民好像才是唯一的輸家。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