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1944年生於廣東,是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影帝,獲獎角色正是影片最佳拍檔裡深入人心的角色,光頭神探。麥嘉是香港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編劇及製片人,上世紀七十年代,麥嘉先後與人合夥成立多家電影公司,直到八十年代初開創港片新時代的新藝城。

有評論這麼說:如果六十年代是邵氏的時代,七十年代是嘉禾的時代,那麼八十年代就是新藝城的時代。新藝城公司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非常賣座的吳宇森執導的滑稽時代,之後麥嘉與許冠傑主演的最佳拍檔更是橫掃香港影壇,續集不斷。新藝城的經典影片還有英雄本色、監獄風雲、難兄難弟、搭錯車、開心鬼、八星報喜、何必有我、阿郎的故事等。在電影這個行業,無論是從事的是哪種角色,麥嘉都可謂成功的典範。光頭麥嘉並不是從小就光頭。青年時代的他,也曾長發披肩,鬍鬚滿面,一副嬉皮士派頭。他也不是從小就立志搞電影,他的專業本是電子工程,只是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日日鑽去唐人街看港片,總覺得那些電影人拍出來的東西不盡如人意,心想還不如我自己去拍!當了幾年電話公司工程師之後,麥嘉重回大學轉修電影專業,參與了幾部美國電影的製作,然後揣著一千美元,回到香港勇闖影壇去也!

那是1973年,麥嘉二十九歲。那時候的香港影壇全然是邵氏與嘉禾的天下,李小龍剛剛去世,功夫片方興未艾,粵語電影全面復興。麥嘉先後與吳耀漢、黎應就、洪金寶、劉家榮、石天、黃百鳴等幾批志同道合的年輕影人成立了先鋒電影公司、嘉寶電影公司、奮鬥電影公司等,出品了一些創意獨特的低成本電影,成績尚算不錯。1980年,奮鬥電影公司得到金公主院線老闆雷覺坤的賞識,加盟金公主並改名為「新藝城電影公司」,麥嘉、石天和黃百鳴三個老闆帶著兩個夥計住進了面積不到一千呎的新辦公室。當時連他們自己也不曾想過,就在這間辦公室裡,新藝城開創了香港電影的嶄新時代。

新藝城成立後的第一部作品是由吳宇森導演的《滑稽時代》,賣座奇佳,隨後吳宇森推薦好友徐克加盟新藝城,導演喜劇片《鬼馬智多星》,亦奪得同檔期賣座冠軍。此外施南生、曾志偉、泰迪羅賓等電影人也陸續在新藝城落戶,形成了著名的「新藝城七怪」創作小組。這七個人全都是有口皆碑的工作狂,其中麥嘉更有「亞洲鐵人」的綽號,經常一頭紮在被稱為「奮鬥房」的創作室裡,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這七位高人也個個思路開闊,敢想敢做,又能夠綜合集體智慧,認真分析觀眾需求,不斷挖掘嶄新創意,奇招猛招層出不窮。其中最為驚人的成就,恐怕要數1982年出品的《最佳拍檔》。

《最佳拍檔》的最初創意來自麥嘉,他曾經參與過《007》系列電影的拍攝,對間諜冒險故事情有獨鍾,打算拍成一部香港式的現代神探喜劇。起先確定的主演人選是麥嘉配周潤發,但是發哥因為檔期問題不能接拍,於是新藝城又找到了許冠傑。當時的許冠傑是香港藝壇如日中天的人物,不僅是粵語流行曲大師、橫掃樂壇的歌神;亦是許冠文喜劇電影中理所當然的主角,票房賣座力的保證。這一回新藝城下了血本,出到破記錄的200萬元片酬加賣埠花紅邀得許冠傑出馬,在坊間轟動一時!而許冠傑也不辱使命,表現超值,不僅出色演繹了角色,還為《最佳拍檔》系列創作了多首主題歌,幾乎曲曲流行,並連續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提名。

《最佳拍檔》公映之後,年度票房達到2600多萬,是香港首部衝破2000萬票房的電影。這個數字也意味著有300多萬人走進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佔當時香港人口近60%,如果以如今的票價折算,則有2億3千萬近乎天文數字的票房,雄踞香港開埠以來賣座電影之首。在這個相對票房榜上佔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就是隨後公映的《最佳拍檔》續集與再續集,若折算如今票價,票房也都超過2億。當然,用這種方式折算票房未見得合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最佳拍檔》系列電影在香港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佳拍檔》成功的原因很多:「新藝城七怪」創作小組的集體智慧、香港電影界前所未有的好萊塢大片式格局、不惜血本的資金投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幽默感、效果超群的特技製作、精彩絕倫的動作場面……還有幾位主演的精彩演繹。扮演光頭神探的麥嘉以精彩的表演,證明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電影製作人亦是一位優秀的喜劇演員,與洪金寶、張國榮、陳惠敏、林子祥同獲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當屆金像獎是首次實行提名選舉制度,評審過程大費周章,索性將影帝同時頒給了麥嘉和洪金寶,成為金像獎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雙胞影帝。

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以麥嘉為首的新藝城不斷推陳出新,出品的許多電影都獲得了巨大成功:《難兄難弟》、《搭錯車》、《開心鬼》、《聖誕快樂》、《八星報喜》、《何必有我》、《阿郎的故事》……當然還有經典名作《英雄本色》和《龍虎風雲》、《監獄風雲》、《聖戰風雲》的系列。有評論說:如果說六十年代是邵氏的時代,七十年代是嘉禾的時代,那麼八十年代就是新藝城的時代。而麥嘉本人不僅對新藝城的崛起厥功至偉,也影響了許多年輕電影人的事業軌跡。他是一個非常有親和力和魄力的老闆,積極鼓勵屬下「搞搞新意思」,吳宇森、曾志偉、林嶺東等名導演的成功,都與麥嘉的支持有關。

老祖宗告訴我們:「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進入九十年代之後,香港影業衰落,海外市場迅速萎縮,麥嘉、石天、黃百鳴等人的創作理念也發生分歧,各自分道揚鑣,新藝城於1991年宣告關閉。當時香港房地產事業興旺,麥嘉退出演藝圈專心炒樓,大賺了一筆,隨後,篤信算命、風水的他在算命師的指引下進軍股市,卻又賠得底兒掉,一夜之間幾千萬港幣全部泡湯,麥嘉鬱悶得幾乎想自殺。隨後的幾年裡,麥嘉又陸續投資娛樂城等事業,忽賺忽賠,卻也使他漸漸看開:「演藝人員投資其它行業,百分之百會失敗,這是性格問題,誰耐煩每天守在那裡一毛兩毛地算?」

近些年來,麥嘉也曾回到演藝圈玩玩票,演出了《大贏家》等電影和《濟公傳奇》等電視劇,並在電視台和黃霑、羅家英主持訪談節目《三個光頭佬》。其實「三個光頭佬」的創意是因為黃霑已經患上癌症,化療造成脫髮,為避免外界猜疑而為之,但是這三個深受觀眾愛戴的喜劇人物聯合出場,已經形成收視保證,其中麥嘉的光頭更是已成典故,意義非比尋常。直到現在,光頭神探仍然不斷出現在香港的漫畫裡、電影裡、社會口語裡,麥嘉的成就與輝煌,也在香港電影史上和觀眾們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喜劇演員光頭佬麥嘉相信很多網友都非常熟悉,麥嘉的搞笑演出當年逗樂多少觀眾,不過,近年來網上頻頻傳出麥嘉已經去世的消息,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究竟是什麼回事?

麥嘉(Karl Maka),原名麥嘉尚,香港藝人,香港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編劇、製片人。麥嘉1944年《2月29日生於中國廣東省台山,他擅長拍攝喜劇,其光頭形象深入民心。

1982年《,麥嘉主演了《最佳拍檔》一片,獲得了成功,與洪金寶同時獲得了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成為金像獎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雙胞影帝。麥嘉在香港演藝界有「光頭佬」、「光頭神探」之稱。

九十年《代之後,香港影業衰落,海外市場迅速萎縮,新藝城於1991年《宣告關閉。當時香港房地產事業興旺,麥嘉退出演藝圈專心炒樓,隨後進軍股市,但遭到巨大損失。

股票過後,麥嘉又陸續投資娛樂城等事業,而沒獲得突出成績。麥嘉也曾回到演藝圈,如演出了《大贏家》等電影和《濟公傳奇》等電視劇,並在電視台和黃霑、羅家英主持訪談節目《三個光頭佬》。現在,麥嘉不怎麼出來了,回歸正常生活了,加上逐漸接近高齡,因此網上有不少網友以為麥嘉已經去世了。

作品年表:  

大贏家(2000)

情聖(1991

豪門夜宴(1991

瘦虎肥龍(1990)

新最佳拍檔(1989)

今夜不設防(1989)

八星報喜(1988)

最佳拍檔之千里救差婆 (1986)

最佳福星(1986)

橫財三千萬 (1985

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1984)

聖誕快樂(1984)

最佳拍檔之大顯神通(1983)

我愛夜來香(1983)

最佳拍檔(1982)

難兄難弟(1982

鬼馬智多星(1981)

歡樂神仙窩(1981)

不準掉頭 (1981)

身不由己(1980)

狗急跳牆(1980)

鹹魚翻生(1980)

瘋狂大老千(1980)

滑稽時代(1980)

雜家小子(1979)

新貼錯門神(1979

無名小卒(1979)

搏命單刀奪鳴槍(1979)

鬼馬功夫(1978

哈囉,夜歸人(1978

老虎田雞(1978)

功夫小子(1977)

鐵拳(1976)

一枝光棍走天涯 (1976)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