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交代後事支持安樂死,兒子幫助母親迎接死亡是不孝嗎?
79歲的知名作家瓊瑤,12日在個人臉書發表“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表示因近期讀到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後感觸良多,對於自己的“身後事”,開始不一樣想法,決定發文“交代”,並表明支持“安樂死”、“不搶救”,表示曾說過:“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寫這封信時也是抱著正面思考來寫,希望下一代莫陷“生死”迷思而被綑綁。
32個回答
雨落潤無聲03-13 22:39
1759贊
踩
近日,著名作家瓊瑤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則長文,近似交代自己的身後事宜,令眾多網友唏噓不已。
瓊瑤在文中反覆叮囑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在自己即將離開人間的彌留之際,不管是被疾病折磨還是壽終正寢,都隨順自然地造化,不進行任何人工救助,離開之後也不舉辦任何儀式,甚至也不發訃聞,葬禮以火化為主,花葬為輔,並希望兒子和兒媳能夠看淡生死,平靜面對生死之事,不要被悲傷羈絆,徒增煩惱。瓊瑤在交代完這件人間大事後,又宣布重操舊業——欲開始安心創作新的小說,並想與學美術的孫女合作,將貓貓狗狗的故事融入故事裡,以饗讀者。
瓊瑤的這篇長文雖然有點遺書的味道,但通篇讀下來卻沒有一點點悲哀和傷感,反倒洋溢著一種看淡生死的豁達與超脫。令讀者和觀眾也獲益匪淺,感悟良多。瓊瑤雖然不是一個宗教信仰者,但其對死亡的淡然和臨終可能出現的對各種病痛折辱的應對之策,其實是很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和借鑒的。反觀我們當下社會上很多邁入暮年身患各種疾患的老人被送進醫院後備受現代科學技術殘忍折磨的慘狀,實在是不忍卒睹,當醫生宣布聽天由命的時候,作為兒女的子子孫孫卻只能眼睜睜地望著被疾病折磨得死去活來的親人們,徒然驀立一旁,束手無策,竟無語凝噎。這樣的場景,與地獄中的酷刑無有差別。怎麼樣才能減少在人力無法回天之時被疾病纏身的親人們的苦痛?目前有三種方法。第一,仍是利用科技,注射安樂死;第二,利用宗教,念誦經文或祈禱文;第三,聽天由命,按部就班。毫無疑問,第三種方法用得最多,因為不知所措,所以只能隨波。第一種爭議性很大,因為受到倫理道德法律的約束,一不小心就會觸犯法律並背上殺人的惡名,如果不是勇氣非凡之人,是斷然不敢運用此法的。而第二種方法也有條件限制,那就是你必須先要有宗教信仰,而且還要說服大家一起相信宗教精神力量的不可思議,不管是佛教還是天主教,親人間得同心協力,虔誠地念誦經文,讓臨終者得以聽得真切,如此,才方能獲益。如果中間有人不信或反對,效果是會大受影響的。但依靠宗教來減輕臨終者病痛的例子卻在國外十分稀鬆平常,著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虔誠的天主教聖女特蕾莎修女就曾以無上的慈悲和微笑給無以計數的臨終病痛者帶去了不可思議的臨終關懷,據悉,有人曾親眼目睹過特蕾莎修女給一眾絕症患者帶去的撫慰是那樣的不可思議,她僅僅握住那些罹患巨大痛苦的病人的手,慈悲地凝視著他們的眼睛,彷彿聖母瑪利亞一樣蒞臨人間,散發出無盡的神性的光輝,那些前一刻還死去活來的患者在剎那間便安靜了下來,睡著了或者飛向天國。而瓊瑤在文章中所選擇的應對之策,其實是介於醫學和宗教之間,既不舉行任何宗教儀式,也可以在無盡痛苦臨身之時減輕病痛(注射安樂死,筆者註:猜的)。不管未來怎樣,至少瓊瑤阿姨現在身體安好,精神也不錯,長命百歲應該沒有問題的!以後的事以後再說,目前,大家最想看到的還是瓊瑤阿姨的電視劇啊!我要看-瓊-瑤-劇!讓我們一起期待瓊瑤阿姨的新作早日問世!
祝她老人家身體健康!
江南獨伊10857226303-24 16:35
373贊
踩
本人認為瓊瑤交代後事支持安樂死,兒子幫助母親迎接死亡是對老人家最大的孝順。正如作家所述生為偶然,死為必然。同樣的生百樣的死,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被各種病痛活活折磨而死。我的姑爹因患喉癌,在醫院用去了家中所有積蓄,最後病情還是沒見好轉,他自己拔掉了輸液針頭,強行讓姑姑送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劇烈的疼痛讓他痛不欲生,幾次尋短見均被家人發現沒有死成功,他躺在床上呻呤,身體反覆撞擊著牆壁,豆大的汗珠掛滿了臉夾,面部被扭曲得讓人慘不目睹,家人看見他痛苦的表情,心如刀割。此時的親人是多麼希望他早日結束這種痛苦,但哀莫能助。面對這樣無生還希望受病疼折磨的死去活來的親人,我想不會有那位親人希望延長他生命,讓他痛苦下去。國家如果能夠實行安樂死的法律,讓重病人減少生命的痛苦,讓生命活得有質量,讓重病人有尊言死去,我想無能病人和家人都不可能反對!作家的這一遺願如果家人能幫助實行,那將是對人類痛苦死亡作出一個完美結束的典範。是對中國人死亡決定作出了巨大貢獻。永遠是我們每個活著的人學習效仿的榜樣。她兒子應受到世人尊重和愛戴。瓊瑤作家身前身後將永遠銘記世人心中,永垂青史!
小菌動漫05-13 10:36
147贊
踩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說人有兩種愛,一種是我把我喜歡的給你,另一種是我把你喜歡的給你。母親想要安樂死,兒子幫母親,我覺得不是不孝。
看過一個漫畫,女兒天天虐待父親,父親最後在給女兒當人肉座椅時倒下。我們覺得女兒殘忍,可當我們了解了真相後,不禁淚流。
父親有受虐症,早在娶母親時就每天受母親虐待,因為父親以受虐為樂,女兒知道後覺得如果父親這樣很快樂,那我便在他最後的時間成全他。就這樣的一個故事,我想瓊瑤兒子沒錯沒有不孝。
他們都是把父母喜歡的給他,即使有些事在我們眼中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只要父母快樂就行。
紋紋說事03-13 23:49
433贊
踩
如果是父母自願的,幫父母完成願望就是最大的孝。
我很欣賞瓊瑤支持安樂死這種想法,我想我老了也一定要這樣,並且希望能把骨灰撒入海里或者河裡。
與其在病榻上纏綿,失能失智地活著,自己痛苦,也讓家人痛苦,還不如體面地離去。生老病死,誰都逃不掉,既然已經來日可數,何必苟活。
“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是的,像瓊瑤這樣,從年輕時到現在,愛過、痛過,用一支筆把無數讀者和觀眾帶進她的夢裡,她的作品成就了兩代最紅的明星,真是活得像火花一樣燦爛。如今,她能正視死亡,這個一直被我們避諱的話題,這種理智和勇氣都讓我欣賞。
根據數據顯示,台灣失能者平均卧床時間,長達七年,歐陸國家則只有2周至一個月。
其實那卧床的幾年已經沒有任何的生命質量了,作為兒女來講,確實捨不得,就像我當年面對父親的最後兩年,無論如何也不想失去父親,雖然他清醒的時候告訴我:他這樣活著還不如一條狗,狗還能看家。
所以,既然死亡是必然的,歐洲一些國家就採取緩和治療的方法,來提高死亡質量,“就是當一個人身患絕症,任何治療都無法阻止這一過程時,便採取緩和療法來減緩病痛癥狀,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讓生命的最後一程走得完滿有尊嚴”。
我想:能夠坦然面對死亡的勇氣可能是來源於沒有遺憾地活過。所以,活著時就認真地活著、瀟洒地活著,像夏季的花朵那般絢爛奪目,努力去盛開,最美的,我已儘力去爭取經歷過了,那便沒有遺憾了,才不枉了這一生。就像泰戈爾的詩里寫得那樣: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影展05-07 14:39
425贊
踩
多謝邀請,這明顯是傻逼行為!
瓊瑤,所謂的明星,所謂的時代巨人,編劇,等,被捧為讀書人,白領,高級知識份子,居然有這種想法,居然還要推動,我只想說,真無恥,真垃圾,真不要臉!
厚顏無恥說是看到很難受!
我親自見到過一個病人快死的時候的痛苦,但是不管多麼的痛苦,我們都不應該放棄,因為只要有一口氣,很可能出現奇蹟!一旦放棄了,那就永遠不會有機會了!
這就好比,我們遇到困難,在困難,在難,再難,我們都應該堅持住,停住,而不是放棄,一旦你放棄了,失去了生命,任何困難和死亡來對比,都微不足道!
生病固然可怕,但是我們要堅持,要堅持治療,痛苦肯定是有的,但是一旦跨過去這個坎,很可能再次康復,但是一旦放棄,生命都沒有了,何來什麼希望?
瓊瑤作為一個著名的作家,編劇,居然支持安樂死,我想說的是,真是無恥至極!
如果那天,躺在病床上的是你,你會支持安樂死嗎?我相信,十個人十個人都不願意,因為當你離開了,你永遠都不會回來!
多謝邀請!
韓松落 作家 娛評人03-16 22:46
420贊
踩
我個人完全贊同她的想法。
我認為,面對死亡,我們不用那麼虛偽。很多人,在絕症終末期、痛苦萬分的情況下,仍然要求治療,一方面是出於對生命的眷戀,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一點虛榮和試探,他們是想用家人對自己的付出,來測試自己的重要程度,尤其是一些長期患病卧床的病人,對這點更為看重。而家人也想通過這種方式,來竭力證明自己的愛,尤其是子女,更想用病床前的盡心儘力,來證明自己的孝順。
而不論父母,還是子女,還想通過這場艱苦的戰役,向旁人證明家人之間的關係的確親密,的確難以割捨,子女的確很孝順。事實上,自己愛不愛家人,家人愛不愛自己,這麼幾十年下來,都沒搞清楚嗎?一定要用生死來測試嗎?面對死亡,我們真的不用這麼虛偽。
其次,我認為,生存的質量,遠遠高於生存的長度。絕症終末期的治療,既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還耗費醫療資源。在這種痛苦中活著,既影響自己對人生的感受,磨損那些愉快的記憶,也影響自己留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與其這樣痛苦地生活,不如有尊嚴地結束。
我們不能在絕症到來時,才去追求生存質量,我們應當把生存的質量、生命的質量,當做每天每刻的追求,用一切辦法,用藝術創造、財富創造,把自己的生命延長成三倍。這樣,才不會在最後留下遺憾。
當然,這件事,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別人。所以,我最後的建議非常簡單:
1、 如果一個病,在公立醫院的短期治療費用超過一百萬,這個病就不值得治療了,不是因為錢的問題(北上廣隨便一套房子一千萬),而是因為,需要百萬以上治療費用的病,痛苦指數已經相當高了,生存質量已經非常差了。
2、 趁自己清醒、健康的時候,就要為遇到重病後的事宜做好準備。比如治療方案的確定、財產分割,以及身後事的安排。我常去的一個醫療論壇,有個了不起的醫生,是這麼說明移植手術的治療時機的,他說,有長期慢性病並且需要做移植手術的病人,一定要“趁自己還能開車去醫院的時候把手術做掉”。這個標準,也適合當做安排重病和身後事的標準。
3、 活著的時候,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
瓊瑤的要求,已經接近“安樂死”了,嚴格說來,屬於“消極安樂死”,就是在病痛無法治癒又無法忍受的情況下,停止治療,自然地接受死亡,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積極安樂死”,就是使用藥物主動結束生命。
瓊瑤之所以能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因為台灣地區將於2019年1月6日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人可以決定自己是否要結束生命,而不是把這項權利交給醫生和家人。
當然,在更多的地方,“安樂死”或者類似的方式,還在巨大的爭議之中,人們主要擔心,“安樂死”會被壞人利用,變成謀殺的手段,當然,還有宗教、倫理、道德、文化上的反對理由。
在“前十網”(微信公號:Top10list)的一篇文章里,提出了“安樂死應該被禁止的十個理由”,這十個理由,基本囊括了以上各個方面:
10.安樂死就是謀殺
9.安樂死賦予醫生太多的殺人主動權
8.安樂死會破壞病患對醫療事業的信任
7.安樂死會侵蝕醫學研究
6. 安樂死合法化表示生命沒有存在意義
5.安樂死合法化會改變公眾良知
4.安樂死合法化會害死越來越多的生命
3.安樂死鼓勵了心理脆弱的人輕易結束生命
2.要求安樂死並不代表病人想要結束生命,他們只是困在一張自欺欺人的網中。
1.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來減輕生命之苦。
但是我想,人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包括吃飯,都有不妥之處,都有值得反對的理由,我們應該做的,是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一口氣把它全部否決掉。這種否決,未免太懶了。
當然,生死這麼大的事,審慎一點是應該的。在這點上,我特別同意《奇葩說》第三季里“我們該不該鼓勵絕症病人撐下去”那個話題的有關討論,在那期討論的結尾,羅振宇說了這麼一段話:
當至親面臨死亡,沒有人站在陰陽界的那一邊,我們都站在死神對面。在勸與不勸之間,我們需要找到一個點,叫中庸。就像是開車,往左開與往右開都沒有錯,我們只是要找到一個點,達到中庸。所以聽完這場辯論,看完這篇文章,你如何對待病床上的媽媽或是逝去的外婆都是你的個人意志。我們只是需要站在死神對面,在陰陽界的這邊做好自己。
胖圓102932623107-08 15:33
42贊
踩
“他已經準備好離開了”
“現在你可以哭了”
看到BBC拍的一個紀錄片,一個老人身患漸凍症,最後選擇安樂而死。
至終,老人十分安然,平靜。
安樂死在希臘語的翻譯下是幸福的死去。我不知道要有多大的勇氣和決心才能把死亡和幸福划上等號。
有人說,如果活著那麼痛苦,死亡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有人說,既然已無力回天,能夠安然的死去,也算是生前最後一份體面了叭。
老人說,是的,我已經確定了。這是我所求的。
可是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你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怕活著么?活著是所有的希望,活著萬一有奇蹟呢?活著……
但其實我們怕的從來都不是活著,我們怕的只是不體面地活著,當一個癌症晚期的人,頭髮因化療掉光,面黃肌瘦,所有人都知曉死期將至還要假惺惺安慰他你會好起來的,真的會嗎?當一個漸凍症老人,肌肉開始萎縮無力,吞咽呼吸都變得困難,他不會自己刷牙,穿衣服,你告訴他,你要堅強要活下去,那所有的痛苦呢?會消失嗎?
當他們每一天都活在自卑的陰影之中,在受盡世間疾苦後,選擇安樂死,這是他們留給自己的體面。
我們努力的學習,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做所有事情,不都是為了體面么,如果我的人生接下來的所有都將在不體面中度過,我為什麼不能提前結束他呢?
是的,也許在死亡面前生的渴望會十分強烈,我會不惜一切代價想要活下去,但我最終想要的是體面的活著。
安樂死,是我留給自己最後的體面。這,是我所求的。
處男撩科技05-08 15:12
147贊
踩
我尊重瓊瑤這個觀點,但是這個事情在感情上真的做不到理解。
兒子幫助母親迎接死亡當然不是不孝,畢竟是母親的遺願。這個角度看當然不是不孝,但是現實中又有哪一個做子女的能做到呢?與其問這個兒子幫助母親迎接死亡是不是不孝,不如問一下,從孝道這個角度看,母親的話是要聽的,而且老人暮年時期得的老人病有些老人本身可能也會排斥,比如失智之類的,不但折磨家人自己過著也不舒服,這樣的話有一部分老人可能就會選擇安樂死。但是從人的情感角度來說,做子女的哪一個能眼睜睜的看著親人去世?哪個不想要搶救一下?瓊瑤可以成全自己的風花雪月,但是除了風花雪月以外,人還是要過日子要生活的人啊。不管瓊瑤的兒子怎麼選擇我都理解,我不理解的是瓊瑤為什麼不考慮一下兒女感情上能不能接受的了。
劉金子05-25 18:58
97贊
踩
其兒子幫助母親“安樂死”是最大的孝。理由一,聽母親的話是誰也不能改變的。因兒子的生命是母親給的。理由二,兒子是為母親解除痛苦,是愛母親。
病人有權結束自己的生命。體現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