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規模的美國參訪團由國策顧問何美玥率領,6月14即將成行,將近130人的陣仗,81家企業參加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Select USA投資高峰會」,要透過投資、採購、技術合作三方向升級與美國的友好夥伴關係。
川普上台喊出「美國製造」、「美國優先」的口號,提出優惠的減稅條件吸引製造業迴流美國,過去全球化的布局,很多企業到海外布局,現在包括蘋果、英特爾、亞馬遜等也都紛紛響應這樣的政策,要加碼投資美國。這幾年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包括美、中、德、日等都努力地提升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因為製造業聘用的員工帶給周邊產業物流、資訊教育、訓練等是服務業所帶來增加就業機會的幾倍。台灣這幾年民間投資佔GDP的比重一直下滑,根據主計處公布的資料今年仍是5年來的最低,政府不斷地呼籲宣導投資台灣,投資的量能就是嚴重的衰退,
但是現在政府要帶動去投資美國。
長期來的5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土地、缺人才,一直都是大型企業投資的障礙,再加上環評頻頻卡關,最近大企業紛紛出走,尤其赴美投資好像變成一股熱潮,來看看這幾家企業:義聯鋼鐵創辦人林義守因為環評沒有通過,即將到美國投資鋼鐵廠500億元。台塑集團總裁今年初也宣布環評因素,要加速在美國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投資,總計將近5000億台幣。鴻海和夏普在川普的政策吸引之下,即將投資2163億在美國共同建立8K生態圈。中油董事長陳金德近日受訪表示,中油打算赴美投資頁岩器,在美國設立石化廠金額大約3000億台幣。根據行政院經貿辦公室統計,台商近期對美的投資上兆,至於台積電傳出將要投資5000億到美國設3奈米廠的事情還在評估中。
美國優先的政策下聚焦的是以一切的考量以美國利益為主,德國總理梅克爾幾天前公開表示,川普不再是德國和歐洲可以仰賴的國家,歐洲必須獨立自強,因為川普上台對貿易、環保、北約未來等議題都與歐洲國家背道而馳。如今中華民國政府所做的顯然與歐洲國家大相逕庭,我們正在由政府主導大力的投資美國,更多的倚賴美國,我們要加強對美國國防產業的合作,當然這一切都意味著我們要砸更多的錢來維持這樣的升級版夥伴關係。
我們當然也在吸引外資來台投資,但是連本地的人都不願投資台灣,外資會來嗎?2025年台灣要實踐非核家園的理想,但是台電新增的機組跟不上舊的除役機組,連經濟部長都不能保證將來不缺電,投資環境沒有改善,甚至還有潛伏的缺電危機,更別提台灣這些年社會反商的氛圍了。工商協進會的理事長林伯峰說:「我想不會是一個企業過去,會是整個產業鏈慢慢轉移過去。」這一席話讓人腳底發麻,再看看大企業絡繹於途的出走,如今是由政府帶動企業去投資美國,台灣不會被掏空嗎?
雖然低調不言,但鴻海集團正在遠離台灣。
鴻海集團旗下鴻騰精密上周在香港掛牌上市,首日就股價強漲,吸金百億,鴻海喜孜孜。鴻騰原先曾考慮在台灣上市,最後還是捨台灣、就海外。
其實,不僅鴻騰選擇海外上市,鴻海近年的上市布局逐漸有離開台灣的趨勢,包括已掛牌、申請中及規畫中,選擇地點有香港、大陸、日本、美國,反倒是原先規畫在台上市的子公司無預警宣布暫停計畫。
鴻海集團主要生產基地在大陸,旗下鵬鼎已規畫在深圳上市,集團新的大型投資計畫全部在海外,對台灣的投資環境及政府的「冷冰冰」已無話可說,郭台銘甚至說「沒事盡量不回台灣」。未來鴻海集團旗下的諸多小金雞母是否就此「捨台就陸」,值得注意。
其實,不僅是鴻海而已,聯發科旗下金雞母匯頂科技,去年在上海掛牌,這些企業把旗下有潛力的公司送到海外掛牌,顯然是對台灣的環境絕望,用腳投下不信任票。除了海外市場流動性大、本益比高、能見度強外,這些以大陸為生產基地、市場也多在大陸的公司,在台掛牌還要面臨官方更嚴的限制也是重要因素。
全球化的今日,其實要確認一家企業的「血統」,並不容易,但從產業界與市場的觀點看,公司在哪裡掛牌就是哪國公司。鴻海即使號稱全球擁有超過百萬的員工,其實大部分在大陸,但只要鴻海在台股掛牌,就是一家台灣企業。最怕的是「連根拔起」,下市改到他國掛牌。
國內龍頭企業紛紛把養大的小金雞母送到海外掛牌,對台灣而言是一個警訊,政府注意到了嗎?有對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