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的股骨頭壞死患者都知道,早期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時期,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或者是護理不當,導致病情進展錯失保髖治療的時機,如果股骨頭出現塌陷,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嚴重者可致殘,建議如果出現塌陷就需要儘早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評估。

股骨頭為什麼發生塌陷?

股骨頭是主要承受壓力的部位,站立相時股骨頭有兩個負重高峰,即足跟著地時,約為身體質量的4倍。和足尖離地時,可達身體質量的7倍。步行速度越快髖關節受力越大,當跑步或者跳躍時,股骨頭所受載荷約為身體質量的10倍。股骨頭壞死的病理變化比較複雜,早期的缺血性壞死和後期的休復,但兩者不是截然分開的。但在病情演變過程中易出現股骨頭塌陷、變形,引起疼痛、功能障礙從而影響生活質量,甚至致殘。

正常的骨組織及骨結構使股骨頭有足夠的生理強度以承載髖關節較大的應力,當股骨頭壞死時,由於壞死骨和新生骨的強度不同於正常骨以及股骨頭骨量的減少,骨結構的破壞,引起股骨頭機械強度低,當髖關節承重時,可引起股骨頭骨小梁微骨折,當多出微骨折超出骨修復能力時,導致股骨頭塌陷變形,常發生在壞死骨與正常骨交界處。如果不科學合理的治療,塌陷率越高。

而股骨頭壞死一旦發生塌陷,就已經說明患者的病情已經發展到了三期或者是三期以上。如塌陷部位得不到及時的控制,不斷地發展下去,患者容易造成殘疾甚至癱瘓。從正常情況來說,判斷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是否出現塌陷可以通過臨床癥狀和醫學影像檢查來確定。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最不願意看到就是股骨頭壞死出現塌陷的癥狀,所以,很多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是否發展到塌陷這一步非常關注。

了解塌陷出現的癥狀,預測塌陷的出現

出現塌陷的臨床癥狀多表現為:疼痛加劇,行走時有摩擦音,髖關節功能受限嚴重,跛行由間歇性轉為持續性。缺血性股骨頭壞死出現塌陷後,通過醫學影像檢查可以看到股骨頭塌陷的很明顯表現,股骨頭變寬,但臼頭包容尚好,關節間隙變窄,後期關節間隙消失,髖臼指數增大,出現股骨頭圓周中心與髖臼圓周中心不一致現象。

預測塌陷的出現,應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例如嚴格避免負重,必要時採取適當的保髖手術方案等措施,以防止塌陷進一步發展。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做出最好的治療判斷。

(1)從時間上分析,多數股骨頭壞死發生後的平均3個月至10個月之間為塌陷發生高峰期。

(2)早期核磁共振:對那些在X線上顯示不出的壞死灶,可通過磁共振檢查發現壞死灶界限,即T1加權象上的低密度帶,並在其冠狀面上觀測出股骨頭邊緣的狀況,針對已經塌陷的患者,還需要進行CT檢查,確定塌陷範圍,再針對性制定手術治療方案。

(3)觀察和測量股骨頭高度的變化,能預知當股骨頭高度逐漸下降者為有塌陷發生的可能。

(4)從壞死的X線類型分析,把股骨頭壞死時正位片上壞死骨塊在股骨頭內所處的位置和面積進行預測很有用處。如果要全面估計,應加拍側位片,以了解壞死灶的面積,壞死面積愈大,塌陷機會愈多。

股骨頭壞死治療時繼續塌陷怎麼辦?

許多股骨頭壞死病友在治療時股骨頭繼續出現了塌陷的狀況,讓他們感到非常的恐慌,不知道該怎麼辦,更不知道還能不能治療,這種狀況,給患者的心理造陰影,加速了疾病的惡化。

其實股骨頭塌陷是股骨頭壞死的病理過程是一種常見表現,我們大家不必太恐慌,目前醫療可以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術後患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