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週末下雨,無法外出,我索性做好了閉門讀書的打算,於是我一口氣讀完了瓊瑤的自傳《我的故事》。
這本關於瓊瑤自己故事的小書,很早就出來了,今日才得以翻開,沒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反而因是二十六年後的重新修訂版,增加了新的文字,這讓我有些小小的興奮,可以多知道一點這位享譽華人世界的女作家的事蹟。
記得還在讀書的時候,在學生中間就流傳一句話:男金庸,女瓊瑤,不男不女讀三毛。這基本客觀地反映了那時期男女生在讀書興趣上的偏好。
看完瓊瑤大半生的故事,回憶起我的青春期,我竟然有段時間迷上過瓊瑤的小說。那時候,學校不能自由出入,只有周六下午放學以後才能出校門。我就利用每週六晚上週日一天的時間,把自己泡在學校旁邊一家新開的書店裡,隨便拿起一本瓊瑤的書,坐在地板上就能如痴如醉地讀上一天。
(新版《還珠格格》劇照)
所以,當我從一本書上讀到書的作者對瓊瑤的評價時,就記下了這本書。那位作者當然是位男性,準確的評價我記不得了,反正大概的意思是說,瓊瑤的所有小說加起來也沒有瓊瑤的自傳《我的故事》好看。雖然評價有失公允,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趕緊在網上找到這本書,毫不猶豫地收入囊中。
讀這本書時,我第一就想到了另一位女作家齊邦媛所寫的《巨流河》,她們身上有諸多的共同點,都通過個人的視角真實記述了不同年代下個體命運的浮沉和國家歷史的激盪變遷,且倆人都是在戰亂年代因各種原因遷台的女作家。所不同的是,齊邦媛更多的是通過個體命運去描述宏大的歷史環境,講述大的政治環境對於個體命運的擺弄。而瓊瑤則更個人更“自私”一些,她只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歷程,無關大歷史。從自己的出生到如今年至耄耋,通過不同的人生階段,向我們描述了一個“作家是怎樣煉成的”故事。
她的這種講述個人命運的視角毫無疑問地成為她後來寫作小說的視角。熟悉她作品的粉絲都知道,她的小說,大時代永遠只是一個背景,一個殼子,無論是清朝還是民國,她真正要講述的不是歷史,不是政治的鬥爭,社會的黑暗,而是鮮活地生活在歷史大環境下的個人的命運。這跟她女性的身份無關。
(1988年時的瓊瑤,知天命之年)
隨著作者所述故事的起落,命運的各種巧合和偶然,我總是不由自主地回憶起作者所寫過的小說中的一些情節,期望能夠找到一些作者生活經歷的素材來源。我想,在作者的生活趨於安定後的寫作生涯中,一定有許許多多從前的經歷在她的筆下經過重新的包裝,成為她某篇小說中的一個情節。就像她的第一部小說《窗外》,當然,這曾經給她帶來了許多生活上的煩惱。
對於寫作,那時候有許多對於瓊瑤的負面評價,覺得她只是寫一些情情愛愛的言情小說,誰都寫得出。我竟然也對此評價表示過認同。後來自己投身了寫作一行,才明白什麼是眼高手低。也才明白一個人生活的切身體驗是別人永遠無法替代和想像的,而這些都將成為一個人日後寫作的素材來源。
幾天前,我在微博上看到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的一篇微博:超越金庸?恕我直言,這樣的網路作家今天我還沒看見。金庸不是翹課關在宿舍裡日更一萬能練成的。你能寫出蕭峰的豪情,段譽的憨萌,令狐衝的苦逼,程靈素的深情,黃蓉的精靈,韋小寶的無賴?你寫得出凌波微步的瀟灑,六脈神劍的氣勢,天山折梅手的精妙?這些不是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的,需要文化,文化!這文化需要你出身海寧書香門第,經過現代大學教育,在中國最多難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從內地輾轉香港,見過人世的真相,體驗過最無望的愛情,經過記者寫作生涯的職業訓練。以上種種傳統與現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條件,再加上天生稟賦,在香港這個承古接今、貫通中西的大熔爐中反覆錘煉,方能練成絕世神功。
(2015年時的瓊瑤,已逾古稀之年)
我想,嚴教授所說的那些,瓊瑤大多也都經歷了,所以,才有《窗外》《幾度夕陽紅》《庭院深深》《煙雨濛濛》《一簾幽夢》《青青河邊草》《還珠格格》這些經典作品的問世。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開始決意投身寫作的瓊瑤並不順利,她並不是寫作上的天才,她曾經兩度考大學皆失利,更曾經三年裡兩次自殺,因為她過度的自卑和挫敗感。
與許多一開始投身文學的青年一樣,她曾經也面臨過寄出的稿子屢次被退回的命運。她為此曾經難過到極點,“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天分,能不能走這一條路?”她說,我寫了好多“第一章”,都沒有“第二章”,寫來寫去,真覺得自己無能極了,開始懷疑自己有沒有才氣。這讓我不由得想起自己投身寫作後的經歷。想不起我開了多少個故事的頭,卻最終都沒有寫下去,直到現在,也沒有寫過一個完整的長篇。一直還停留在自我懷疑之中。原來我並不孤獨,驚世才情如瓊瑤,也都曾有過對寫作能力自我懷疑的階段。
她說,我喜歡做一個“創造故事的人”,也喜歡“聽故事”“看故事”和“寫故事”,是的,故事伴我一生,“我活過了!”。所以她又說,其實,我這一生,在我的小說、我的歌中,都可以找到痕跡。而這些痕跡,我通過不斷地回憶、比對,也在不斷地印證瓊瑤女士的這句話。我相信,她命途多舛的早年經歷一定早已融進了她的腦海心底,在拿起筆伏案寫作的一瞬間,像火山般,噴湧而出,指使著她把那些經歷小心翼翼地烹飪成美味可口的文字和故事,讓更多的讀者因此沉迷其中,憧憬一段蕩氣迴腸的愛情。
與她小說中那些歷經磨難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一樣,現實中,瓊瑤的情感經歷也算是一波三折,在有過兩段並不算成功的戀情後,在不惑之年後,她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有情人”。對於愛情,她曾對另一半說:保護我,讓我遠離傷害。要不然就放掉我,讓我自生自滅。這多少反映了她的個性和對愛情的信念。她平靜輕柔多愁善感的外表下,安放著一顆火熱滾燙的心,一顆對於愛的不懈追求的心。
(書後彩蛋,最經典的《還珠格格》,下圖的那個小女孩為瓊瑤孫女)
於是,她說,我一生中,坎坷的歲月實在不少,痛楚的體驗也深,我能化險為夷,完全靠我自己的迷信,迷信人間有“愛”就是最大的原因。如今,反觀她的每一部文學作品,莫不是圍繞著這個“愛”字展開,又圍繞著“愛”字結束。而這中間,則是為了追求愛而付出的千險萬難,顛沛流離,生死離別。
她寫了無數讓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終於再次用濃濃的愛和飽滿的深情寫出了一個人一個家庭在社會動盪不安的年代下為了生存不斷奔走遷徙和流亡的故事,寫出了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寫出了幾段無疾而終的愛情,寫出了她對於家人,對於愛的追隨和滿心的柔情。對於個人命運的起伏,她說,我依舊認為,人來世間,是一趟苦難之旅,如何苦難中找尋安慰,是最大的學問。
既然是愛情,就必然會涉及婚姻。瓊瑤女士關於婚姻的一段話特別精彩,很值得當下的年輕人好好反思。她說,我並不像你們想像的那麼自在瀟灑,這麼多年來,我是條飄蕩的船,一直想找一個安全的港灣,好好地停泊下來。在基本上,我從沒有反對過婚姻,我認為人與人之間,即使談戀愛,也要負責任。不負責任的戀愛是逢場作戲,在生命裡留不下很深的痕跡,兩個人如果愛到想對彼此負責的時候,就該結婚了。儘管,婚姻很容易老化,很容易變調……但是,如果人連結婚的勇氣都沒有,就未免太可悲了。
這是對於愛情和婚姻很好的註解,也是一個真正進入到生活深處的人對於人生最深的感觸。想想當下的年輕一代對於愛情和婚姻的輕浮與不負責的態度,真想推薦他們多讀讀瓊瑤的作品。雖然這些作品可能還是會被定義為言情小說,電視劇被稱為瓊瑤劇。但瓊瑤女士關於愛情和婚姻的闡釋卻真實地來源於生活和她個人的情感經歷,非親歷不能有此感觸。
(瓊瑤與丈夫平鑫濤,他亦是瓊瑤的伯樂)
對於如今的成就,瓊瑤女士保持了相當的清醒,她說,很多人看到今日的我,總覺得我是一個被命運之神特別眷顧的女人,擁有很多別人求之不得的東西。可是,誰能真正知道,我對“成長”付出的代價呢?
讀了《我的故事》,你就會知道,她曾經差點被母親“處理”掉,後來又因為父母親的赴死一家幾口險些喪命,再後來就是兩次自殺,兩次車禍,第一本小說出版後與父母親的隔膜,一次失敗的愛情一次失敗的婚姻對她造成的沉重的打擊……
與她的那些被改編成眾多影視劇的小說作品比起來,這本《我的故事》是我讀過的瓊瑤寫過的最感人最真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