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反反覆復,一文教你輕鬆搞定

中國醫學博士聯絡站 2017-08-04 22:43

口腔潰瘍(又稱複發性阿弗他潰瘍、複發性口瘡)就是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的代表,發病率居口腔黏膜病之首。而且疾病具有周期性、複發性、自限性的特徵,好發年齡為10-30歲,女性較多。

分型

1

輕型口瘡

該型約佔80%,最多見。潰瘍較小,數目不多,1~5個,孤立散在,直徑為2~4mm,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好發於唇、頰等處非角化區粘膜。

具有紅、黃、凹、痛的臨床特徵,即病損表面覆蓋黃色假膜,周圍充血紅暈帶、中央凹陷、疼痛明顯。

潰瘍的發作周期長短不一,可分為發作期(前驅期-潰瘍期)、癒合期、間歇期。

前驅期黏膜局部不適、觸痛或灼痛。約24小時後出現白色或紅色丘疹狀小點,2~3天後上皮破損,進入潰瘍期,再經4~5天後紅暈消失,潰瘍癒合,不留瘢痕。發作期持續7~14天,可不治而愈。

間歇期因人而異。一般初發間歇期較長,以後逐漸縮短。

2

重型口瘡

潰瘍大而深,多單個發生,直徑可達10~30mm,深及粘膜下層直至肌層,似“彈坑”狀。好發於頰、咽喉、軟硬齶交界處等口腔後部粘膜。

周邊紅腫隆起,基底較硬,但邊緣整齊清晰,表面有灰黃色假膜或灰白色壞死組織。

初始好發於口角,其後有向口腔後部移行趨勢,如咽旁、軟齶、齶垂等,可影響說話和吞咽。常伴低熱乏力等全身不適癥狀和病損局部區域的淋巴結腫痛。

發作期可長達月余甚至數月,有自限性。疼痛較重,愈後可留瘢痕,甚至造成舌尖、齶垂缺損或畸形。

3

皰疹樣口瘡

潰瘍小而多,可達數十個,直徑小於2mm,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以舌腹、口底多見。

鄰近潰瘍可融合成片,黏膜發紅充血,疼痛較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頭痛、低熱、全身不適等癥狀。有自限性,愈後不留瘢痕。

重型口瘡和皰疹樣口瘡占複發性口瘡的20%。

治療

以消除病因、增強體質、對症治療為主。

輕症:如潰瘍複發次數少、疼痛可耐受,不治療或以局部藥物治療為主。

中度的潰瘍:優先選擇局部治療,可以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止痛劑、抗炎製劑。

重型的潰瘍:可以糖皮質激素局部黏膜下注射。

頑固病例:可全身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

免疫功能低下:可選用免疫增強劑。

需要注意的是,經久不愈,大而深的舌頭潰瘍,有可能是一種癌前病損,極易癌變,應建議患者轉上級醫院做活檢明確診斷。

1

局部治療

主要目的是消炎、止痛、防止繼發感染、促進潰瘍癒合,是改善潰瘍癥狀的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藥物有:

消炎類藥物

1、膜劑:如口腔潰瘍膜,用時先將潰瘍處擦乾。

2、軟膏或凝膠:如0.1%曲安松龍軟膏。

3、含漱劑:0.25%金黴素溶液、0.02%氯已定(洗必泰)溶液、0.1%高錳酸鉀溶液、0.02%呋喃西林溶液等。

4、含片:如溶菌酶含片、杜米芬含片、復方西地碘片(華素片)。

止痛類藥物

適用於疼痛難忍嚴重影響進食和生活質量的情況。如利多卡因凝膠、噴劑。

局部封閉

適用於經久不愈或疼痛明顯的腺周口瘡。如用曲安奈德混懸液加入等量的2%利多卡因注射於潰瘍下部組織內,每1~2周封閉1次。

中成藥

如冰硼散、西瓜霜、口腔潰瘍散、青黛散、養陰生肌散等。

2

全身治療

目的在於對因治療,減少複發,爭取緩解。

腎上腺皮質激素

如口服潑尼松(強的松)、地塞米松片。

免疫增強劑

適用於細胞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者,如轉移因子。

其他治療藥物

維生素:如潰瘍發作時給予口服維生素C、複合維生素B。

微量元素:如血清鋅含量降低可給予1%硫酸鋅糖漿、硫酸鋅片。

中成藥

如黃連上清片、牛黃解毒丸、口炎清顆粒、腫痛安膠囊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