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一種非常適合脾胃氣虛、心悸不眠、虛熱汗多的補益參,過去大家不知道它的作用,沒人把它當成寶,葉子連鵝都不吃。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它的價值,其實最寶貴的部分是它的根,還是現代人病後體虛補益葯膳的常用中藥,而且性平,適合不同體質的人。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太子參”。以前人們不了解“太子參”的功效,一直把它當成普通的雜草。
不過現在大家漸漸了解到“太子參”的價值了,也越來越多的人將其作為補品而不僅僅是野菜了。
太子參藥用價值
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屬補氣葯中的清補之品。
冬天我們吃起火鍋來容易暴食暴飲、肺燥上火,因此吃點太子參潤潤身子,去去火氣很有必要。
此外,冬天是進補的最好季節,然而大人補了,小孩卻不能跟著隨便大補,太子參藥性十分平穩,用太子參給則大人孩子老人都能補,非常實用。
太子參的功效:
1.補虛葯,補氣葯。
2.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怔忡,水腫,消渴,精神疲乏。
3.用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食少體倦,口渴舌干;肺虛燥咳,咽干痰粘;氣陰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參食譜
太子參蜜棗煲豬瘦肉
材料:太子參40克、蜜棗3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
1.太子參浸泡、蜜棗去核、豬瘦肉洗凈。
2.把材料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1個半小時,加少許食鹽。小兒、大人可一起用,分量夠3~4人食用。
這個湯吃起來清香甘潤,養肺益胃,滋陰益氣。
太子參棗湯
材料:麥冬15g,太子參15g
做法:剁碎一塊瘦肉,再加一顆蜜棗一起煲湯。其中,麥冬清熱,太子參補氣但不燥,很適合冬天給孩子飲用下火,每周1~2次,不會寒涼。
很多人說太子參有泥味,孩子會不喜歡,如果提前浸泡一下,把泡藥材的水倒掉,加蜜棗一起炖煮,口感就會比較好了。
太子參茶
有時候吃多了,可以製備幫助消化強胃口的山楂、桔梗、太子參茶。(以上材料各5克,兩碗水小火煮成一碗就可以)
太子參藥性平和,對小兒體虛多汗、消瘦無力較為適合。對消化功能差、食欲不振的人來說,太子參炖瘦肉是一款很不錯的湯水。
百合竹蓀太子參湯
材料:太子參5克,百合10克,竹蓀10克
做法:
煮水喝。可以清潤肺燥,益肺生津,強壯肺部。適用於咳喘氣短,口乾渴飲,燥氣咽乾等情況。
這裡取太子參的養陰生津,益氣健肺功效。此外,百合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竹蓀益氣補腦,寧神健體,補氣養陰,清熱利濕。
太子參雞內金健胃湯
取太子參、淮山藥、生山楂、炒麥芽、陳皮、雞內金適量煮水喝,氣味酸甜,健胃消食。
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積,不思飲食,消化不良,肚脹等癥狀。每天喝兩次,連喝三天。
提醒:
太子參雖補力平和,但終為味甘之品,所以凡病有實邪者忌用,故邪實之證慎用。高血壓及腎炎、胃炎患者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