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前總是 拖拖拉拉,讓人受不了... 用這「 4招」解決他的 壞毛病吧!

(圖片來源:大公網)

現在很多學生的作業,小至小學的暑假作業,

大至大學的期末報告都是在最後一天才趕出來的,

孩子們總是沒辦法事先就先處理好,總是一直拖延嗎?

現在就來為你分析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其原因,

還有教你如何改善的對應方法。

繼續看下去...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

生理原因

不少家長想當然地以為,拖延症只是隸屬「壞習慣」範疇,

但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醫生說,在大腦功能分區中,

與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行有關的腦區,

是大腦前額葉皮層功能區。

當這部分區域功能受損或不活躍的時候,

大腦排除雜擾事物的能力就會降低,

注意力也會嚴重受到影響,做事效率會顯著降低。

如果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

注意力以及反應能力比同齡人遜色,

一個最直接的後果便是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彷彿「慢半拍」。

如果孩子在運動協調能力、

注意力和反應能力方面,

明顯比同齡人遜色,

那麼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參加諸如

跳繩、打球、下圍棋或者游泳等運動,

刺激孩子神經末梢和協調功能的發育。

對於這樣的孩子,

父母不應該給孩子下達過多的學習任務,

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

同時可在睡前對孩子進行全身按摩。

(圖片來源:kat868)

心理原因

總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樂。

分析指出,凡事拖延的孩子,

往往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強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些父母總是不斷地在

「督促」和「強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標,

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

只能將拖拉作為無意識隱性對抗語言,

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我鬥不過你,但是可以拖」

,並由此強化了自己的拖拉行為。

想讓孩子不把「拖拉」當武器,

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責任心。

孩子的自我意識,

在於尊重孩子和給孩子選擇權。

孩子的責任感,表現在他能主動、

有效地完成與他有關的事情。

這種責任感的培養,

不應該到了​​小學階段寫作業的時候才開始強調,

而是應該從孩子更小的時候開始。責任感的培養,

並不是不斷地給孩子下達指令或者提要求,

首先是要在跟他們有關係的事情上

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並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

對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確的行為態度應該是

「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選擇,

但每一種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必須自己承擔」。

如果在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你一直喋喋不休,

孩子往往會把「拖延做事」

作為手中的武器來與你進行軟對抗。

反過來,如果你從一年級的時候開始,

便把寫作業的事情交給孩子,

孩子慢慢地便學會自己去掌控時間。

(圖片來源:verywell)

行為原因

有的時候,孩子拖拉只是單純行為層面的。

但是,在拖拉的行為背後,

其客觀的原因往往缺乏時間觀念,

缺少計劃性和做事沒有條理,

又或者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注意力沒法集中。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他就意識不到用兩小時的時間

做完原本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作業,

是一種不當行為或者會帶來某種損失。

當孩子沒有計劃性或者做事沒條理,

不能很好把握事情的重點和節奏,

那麼勢必效率會大大降低。

此外,如果孩子寫作業時,環境吵雜,

總是面對這樣那樣的誘惑,

自然難以專注於完成作業這個既定目標。

面對孩子的拖拉行為,

父母一定要明確一定的界限,讓孩子意識到,

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一旦孩子出現越界行為,必須要給予合理的懲戒,

以提高孩子的行為自律性。

以培養「準時」為例,可以給孩子一個現實的時間限制,

把守時的任務交給他們自己:「離上學還有 10分鐘」,

「準備好書包,5分鐘後出門」等等。

這種簡短陳述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

我們希望,也認為他們會準時。

始終用這種正面的預期方式,

才可望當孩子覺得倉促時,他們會自己抓緊時間。

如果孩子寫作業磨蹭,那麼不斷地嚷嚷是不可取的,

正確的做法是自己不急,讓孩子急。

如果孩子沒有完成作業,老師肯定會問他原因。

當孩子得到教育後,就會認識到磨蹭帶來的害處,

第二天就會加快速度。

(圖片來源:justdosbloggers)

拯救拖拉孩子實戰小技巧

1、任務重組

有了拖延症的孩子,

很難短時間內通過自我束縛來改變拖拉的行為,

作為父母可以通過心理學層面的

「任務重組」策略來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症。

比如說,盡量縮小設定任務與完成任務之間的時間距離。

以寫作業為例,過去如果你規定孩子 2小時完成作業,

他總是完不成。那麼,從現在開始,

你可以讓他半小時做 4道題或者 5道題,

目標明確的短期項目,

往往比長期的開放型任務更容易被及時完成。

2、增加計時性活動

有的時候,孩子拖拉原本只是因為學習壓力大

或者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

但如果這種拖拉變成習慣,便會蔓延到所有的事情之上。

因此,想要讓孩子拖拉的事情變得有效率,

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

比如說,讓孩子在半小時內做一個綠豆冰棍。

在孩子做冰棍之前,先規劃一下流程,

並預估一下每一個流程需要多少時間,

以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此外,還可以增加一些速度性遊戲,

讓孩子意識到:原來我竟然可以這麼快!

3、改變評價角度

不要總是埋怨孩子,你老是這麼「拖拉」。

在提醒孩子時,少說「你很慢」,

而是有意識地強調「你可以快起來」。

為了加強孩子對「快」的認知,

閒暇時可以多和孩子玩計時性競賽遊戲,

比如說比賽看誰穿衣快、比賽誰出門快等,

同時不妨多讓孩子贏。「你比我更快」的結果,

作為一種非常有激勵意義的評價,

對於孩子改變拖延症而言往往比

上百句「孩子,你太慢了」要管用。

4、給時間設定明確界限

當孩子有了既定任務,

父母只需要給他一個到什麼時間完成什麼任務的節點表,

然後提前 5分鐘提醒他進入「執行」狀態,

並且在時間節點到來前提醒他一次,

讓他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節奏。

其實,無論孩子還是大人,

沒有誰會喜歡自己的行為突然被強行製止。

所以,你可以考慮利用一個鬧鐘

或是計時器什麼的來幫助你。

如果孩子年齡較小,

盡量避免說「待會兒」、「很快」這些字眼,

而應該明確為「10分鐘」後或者「5分鐘」後等,

一方面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清晰認知,

另一方面也等於給了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期。

面對總是拖延的小孩,

先要判斷它是屬於哪一種,

心理還是生理上的拖延行為,

再依各種情況給於不同的對應措施。

(文章來源:女人樂生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