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標一天12個擁抱

家庭治療師弗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說:「我們一天需要4個擁抱讓關係不死,8個擁抱以維持關係,12個擁抱讓關係成長。」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擁抱你的孩子幾分鐘。每天晚上最後一件事,也是擁抱你的孩子幾分鐘。

2、玩耍

歡笑刺激你和孩子體內的內啡肽與催產素分泌,強化你們的連結。把歡笑變成一個每日習慣,讓你們有機會把焦慮、不快都笑掉,讓你們更願意與彼此互動。遊戲也讓孩子更願意合作。與其說「現在快來吃早餐!」不如說「小猴子,吃早餐了!你看你的麥片上,有香蕉和蟲蟲!」

3、與孩子互動時關掉電子產品

真的。孩子一輩子都會記得自己有多重要,因為爸爸媽媽關掉電腦或手機專心聽自己說話。就算只是關掉車裡的音響,也釋出強而有力的「我願意溝通」的訊息。在車上因為沒有眼神交流,溝通更沒有壓力。

4、在轉變前先溝通

孩子對於轉變經常難以適應,不論是轉學或搬家。看著他的眼睛,喊他的名字,跟他談談,讓他有力量應付轉變。

5、安排一對一時間

每天一定要盡其所能地安排與每一個孩子單獨相處15分鐘。在這段時間,輪流做點你想做、孩子想做的事。當輪到孩子決定做什麼的日子,你只要專心愛他,讓他主導就好。輪到你決定做什麼的日子,輕鬆地隨便聊聊。

6、歡迎情緒

是的,情緒對我們來說很「不便」。但你的孩子需要機會表達他們的情緒,否則情緒就會主導他們的行為。另外,讓孩子表達情緒也給你機會去療癒他,讓你們更親近。所以拿出你的同情心,不要讓憤怒控制你。

7、聆聽並強調

連結從聆聽開始。不要插嘴,但可以適時地回應:「哇!⋯⋯原來如此⋯⋯真的嗎?⋯⋯那你感覺怎麼樣?⋯⋯再多跟我說一點⋯⋯」養成從孩子的觀點看事情的習慣,可以讓你更尊重他,並找到兩人之間的共同點。

8、慢下來,品味這一刻

不要一整天按照行程表趕著孩子完成進度,只在睡前與他相處幾分鐘。一天中所有互動的時間都是你與孩子聯繫的機會。慢下來,品味這一刻:打果汁的時候,在把水果放進果汁機之前先讓孩子聞聞它。幫孩子洗手時,在流動的水裡握住他的手。

9、睡前擁抱與談心

讓你的孩子提早一點上床,在睡前你可以抱抱他,在床上跟他聊聊天。這些有你陪伴的、令他感到安心的時刻,讓你的孩子有力量面對他目前所需要面對的一切。

10、該出現的時候就出現

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是「業餘家長」。但是,你的孩子到成年之前,只有900個星期會跟你一同渡過。如果你只有週末跟孩子在一起,等於你們一輩子只會在一起900天。當你在跟孩子互動時,要100%專注在孩子身上。不但人要在那裡,心也要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