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1個教師節,該不該給老師「送禮」是個問題,也是個看似簡單,實則說不清道不明的複雜問題。也就是說,這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難以強求劃一的問題。

送禮,原本是一種情感表達。在親朋好友之間,禮物就像一個盛裝情感的器皿,表達的是一種親情和友情。如果沒有這個容器,這情感就無法傳遞、感受和保存。正是由於禮物的這種表意功能,它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重要的不是容器本身,而是容器中的內容。因此,人們常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最新網路調查顯示,六成家長曾給老師送禮,從賀卡、鮮花送到出國遊代金券、名牌手袋,甚至赤裸裸的大紅包,無不費盡心思……尤其是幼兒園和小學,是送禮現象最嚴重的階段,孩子越小,家長越捨得送禮。

「其實現在家長送禮並不是感謝老師,而是源自對老師的不信任。一手遞紅包,一手錄像,或者送完禮物扭頭就罵娘。這哪裡是感激,純粹是侮辱我們。如果您對老師這麼不信任,乾脆把孩子自己帶回家教育好了。如果我們真這麼無德,就算送了大禮,孩子交到我們手裡,您放心嗎?」

原本師生間的這種情感表達,卻變成了家長與老師之間。當然,正如請醫生看病不送點紅包不塌實一樣,一些家長給老師送禮,也是為了藉此機會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也拜託老師多加管教。從這個角度看也不為過。問題是,現在給老師送禮進入了怪圈。

很多年以來,在小編的印象中,送禮給老師是很抽象的概念,如今不光是孩子也是許多家長不可迴避的現實選擇。今天,小編換個角度來和大家談談教師,談談父母,談談教育,談談浮躁的社會背後折射的現狀。

一位從教20年的老師給父母的20個忠告

王老師從鄉村民辦教師開始,一步一步一個腳印,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小學教到初中,從教師到官員,20多年來,在其教育教學實踐和心理輔導諮詢的過程中,最大的人生體悟是: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成功的家庭,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肯定有一個不成功的家庭或不理性的父母。為此,王老師總結提出以下20個忠告供年輕父母或即將成為父母的年輕人借鑑。

1、上帝是公平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對孩子小時候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學,孩子大的時候你付出的就會越小,你將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一條真理。對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學的計劃、正確的指導、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習慣、處事方式、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都將帶有你們的影子,因為孩子小時候學習的重要方式是無意識或有意識的模仿。

3、父母不要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否則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毀掉你的事業。不要為了自己的休息娛樂而忽視與孩子的交流,否則孩子長大後你將無快樂可言,你將擁有更多的愁苦、惱怒和無奈。

4、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孩子年幼無知,動手打父母、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時,我們千萬不要高興,更不能認為孩子長本事了,這時要嚴肅地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要尊敬老人。否則,孩子會認為打人是贏得家長高興的方式,是自己獲得價值感的途徑,這樣是非觀念就混亂了,長大後他就很可能動手打你了。諸如此類,我們都應引起高度重視。

5、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過時,更不能無緣無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傾瀉到孩子身上。否則你的暴力傾向會在孩子身上發揚光大。(注意:必要的懲戒是必須的。有些出了很大問題的孩子,家長還在強調「我從小就沒動過他一指頭」,顯然是犯了縱容的錯誤。)

6、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不要隨意挫傷孩子的人格和尊嚴。孩子越小,你的話越有可信度,他們會自覺不自覺的把你的話奉為圭臬。否則你的孩子將失去自信和活力,將會失去應對未來挫折的勇氣,失去許多成功的機會,甚至產生心理障礙。

7、千萬不要過分一味遷就孩子,溺愛孩子。不要認為孩子小時候我對他好,他長大後就會對我好,這是極大的錯誤。因為你過分溺愛孩子,孩子會形成這樣的觀念: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將缺乏感恩之心。長大後,你一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開始了。

8、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坐得住的習慣。不要帶著孩子不停地亂串,否則孩子上學後將面臨困難。因為學習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時段。第一,3歲以前,這是孩子語言、思維、行為方式、是非觀念形成的關鍵期。第二,小學一、二年級,這是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和自我意識養成的關鍵期。第三,青春期。這個時段,孩子的變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導不好,很容易在這一時段變得讓你手足無措,他(她)可能會做出很多傻事,甚至變壞。

10、年輕夫妻不要動不動吵架,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則,家庭這個安全的港灣將使孩子產生不安全感,而這會使孩子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到外面尋找安全感,很容易產生加入不良小團體、早戀等問題。

11、從小要培養孩子的性別角色觀念。小女孩就要穿小女孩的衣服,就要有女孩子的特點,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樣子。否則,將導致你的孩子女孩男性化或男孩女性化,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12、永遠不要把孩子看的一無是處。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個閃光點也許就是他將來成功的密鑰。否則,你有可能抹殺孩子的潛能,甚至成為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禍首。(也永遠不要把孩子看的一無錯處,理性地看自己的孩子,對父母而言最重要。有些家長愛孩子到了「錯誤也是美麗的」,有的小孩子在大罵家長時,有些家長竟然表現出欣然接受,這明顯是溺愛了。)

13、永遠不要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孩子優劣的唯一標準。孩子的做人品質、應對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水準,是獲得成功幸福的更重要的條件。(能全面評價孩子的家長就是教育理念先進的家長,然而由於家長的學識、境況等方面的不同,能有此觀念的極少。)

14、永遠不要把孩子當孩子。善於和孩子平等交流,善於傾聽孩子的意見和觀點,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才能與你消除隔閡,遇到困難才會願意與你協商,親子關係才會和諧。(在這裡,我要說:永遠不要把孩子當大人。「不把孩子當孩子」,強調的是和諧關係的營造;「不把孩子當大人」,是提醒家長不要以大人的思維方式、處事哲學、行為準則來與孩子交流。)

15、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適當把握零花錢數量,過分放鬆會引發孩子亂花錢、假大方、紈絝闊綽等一系列問題;把握過緊會讓孩子對金錢斤斤計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際交往和創造財富的能力。

16、培養孩子勞而有獲的觀念。這樣會提高孩子的進取心、樹立正確的財富觀。

17、不要把老師當外人。對孩子而言,老師和家長一樣都是教育者,兩者形成合力,對孩子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尤其是孩子犯錯誤時。

18、不要把孩子的怪異當做個性來培養。適應社會是孩子成長、發展以及未來生活幸福、事業成功的前提。

19、不要把你們的壓力和想法隨意轉嫁到孩子身上。你們有你們的歷史,孩子有孩子的未來;你們有你們的情況,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最好的做法是,給孩子宏觀指導,在與孩子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讓孩子自己做主吧。

20、不要談「孩子早戀」就色變。這個事情家長有時很難控制,一旦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不要緊張,也不要責備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然後給孩子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婚戀方面的知識諮詢。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他們會為了所謂的「愛情」做出任何事情,因為這個時期孩子並不成熟,衝動和偏激是他們的典型特點。

為什麼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呢?

媽媽的高度是孩子的起點,爸爸的高度是孩子的方向。用理性的母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提高自身的素質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正確引導是媽媽的第一要責。

「三歲看老」、「兒童時期是決定一個人將來命運的時期」、「一個人性格形成的根基在兒童時期」,而「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為孩子選擇、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至關重要。

因為孩子是從身邊的環境開始學習的。他學習的對象不只是父母,還有其它許多方面的內容。孟母三遷,是為孩子找一個好的環境。

孩子會默認生活中存在的是合理的。如果他經常看到父母吵架,他會認為吵架是正常的。如果他經常看到身邊的人抽菸酗酒,他會認為抽菸酗酒的衝動是正常的。如果他經常看到偷盜搶劫,他也會認為偷盜搶劫是正常的……

一個孩子在充滿批評的環境中成長,他就會吹毛求疵,指責他人。

一個孩子在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他就會長成自信的人。

一個孩子在充滿友善的環境中成長,他就會熱愛人生。

一個孩子在充滿公正誠實的環境中成長,他就會充滿正義,明白真理。

每一個孩子首先要學會做人,他才可能去做事、學習、與人交流。

把自己孩子的一切交給老師,是家長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老師再好再負責任,他也不可能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老師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

老師不能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長久的幸福感。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是一句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請做個稱職的父母,從提高自身素質做起,要知道你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身教更甚於言教,而且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你們也能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這就是科學育兒理念的精髓——育兒即育己。

做人的教育,實際上是培養孩子為人的正確態度和品格。如果父母沒有對孩子的為人態度和品格進行教育,孩子無疑會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這些習慣將直接影響孩子與人交往。

【文末,小編請教了科學育兒傳播第一人胡海默老師,請他具體談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特別是如何看待教師節送禮對孩子的成長與教育。老胡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是說了兩個小故事,讓我們自己去領悟。】

兒兩歲。某日,頭撞桌角,長一包,大哭。

一分鐘餘,我走向桌子,大聲問:

"桌子呀,是誰把你撞疼了?哭得這麼傷心?」

兒止哭,淚眼看我。我撫桌,沖兒問:

"誰呀?誰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還不快向桌子鞠個躬,說對不起!"

兒含淚,鞠躬,說:"對不起"。

自此,兒學會了責任和擔當!

兒三歲。無故大哭,我問:

"咋了,哪不舒服?"

"沒有不舒服。"

"那為什麼哭!"

"就是要哭!"明顯撒嬌。

「好吧,你要哭我們都沒意見,可是你在這兒哭不合適,會打擾我們說話的,爸爸給你找個地方,你一個人好好哭,哭夠了再叫我們。」

說完將兒關進了洗手間:"哭完了敲門。"

2分鐘,兒拍門:「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來吧。"

至今,兒18歲,仍未學會操縱和遷怒!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