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孩子體會和創造幸福的能力。”
玩撲克牌,讓孩子習慣有贏就有輸
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吃過晚飯後,總是爸爸陪她玩,我來做家務。上小學後,因為有了學習任務,就不能像以前那樣,一吃完飯就開始玩了。不過剛上小學那段時間,作業並不是很多,女兒很快就可以做完。所以,我們就和她商量好,每天晚上寫完作業,都有一段“遊戲時間”,時長根據她完成作業的情況調整,可以是一小時也可以是半個小時。
所謂遊戲,就是在女兒寫完作業以後,爸爸、媽媽陪孩子玩的互動遊戲。女兒上小學期間,我們一直保持著這個協定,遊戲時間長的話,女兒最喜歡到樓下的健身場地去盪鞦韆;時間短的話,我們就在家下五子棋、跳棋或者玩撲克牌。
我和先生更喜歡跟女兒玩撲克牌,女兒最喜歡“爭上游”或者“鬥地主”,因為打牌時可以三個人一起參與,而且三個人有輸有贏,輸贏也不固定在某個人身上。贏了,我們會表現得非常高興;輸了,我們也會表現得很懊惱,並說“再來,下次我一定會贏”。跟女兒一起玩牌,我們很少讓著她,不會故意讓她贏牌,目的就是要培養女兒“輸得起”的品質。
一次,一個小朋友來我家玩,我就和兩個孩子一起玩牌,而那個小朋友每次輸牌的時候就非常不高興,要是連輸兩次還會哭鼻子。看到這種情形,女兒很不解,因為在她看來,輸贏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後來了解到,那個小朋友在自己家打撲克的時候,大人為了讓孩子高興,總是故意輸牌,所以每次都是小朋友獲勝。父母出於愛,讓孩子只去體會贏的樂趣,殊不知,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時就會表現得很脆弱了。
“失敗乃成功之母”,“輸得起”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在遊戲中輸得起的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較量中也會輸得起。孩子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不可能每次都考出好成績,如果輸得起,那麼就不會看重一次的得失,考好了會高興,考不好會重整旗鼓努力準備下一次考試。孩子在將來的生活和事業中也會時時遇到較量,只有懷著“輸得起”的心態,才能平和看待每件事,盡力而為,努力實現自己的那份精彩。
別小看玩撲克牌,它還可以鍛煉孩子解決衝突以及與人協作的能力。先生在玩牌的時候時常“耍賴”,女兒會據理力爭,最終使問題解決。“鬥地主”的時候,每一輪牌局都會有兩個人成為朋友,那麼如何觀察誰是你的“敵人”,誰是你的“朋友”?或者如何跟你的“朋友”聯手對付“敵人”?這一切,看似是輕鬆的遊戲,其實鍛煉的都是孩子的能力。
每天有“遊戲時間”
讓孩子的“作業時間”效率更高
此外,“遊戲時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使女兒在寫作業時非常專注,速度也很快,因為她知道作業寫完後有好事情在等著她。
這兩年接觸了一些小學生的家長,他們訴苦說孩子寫作業很磨蹭,明明很快就能寫完的作業,孩子總是要寫到將近11點。仔細分析才發現,許多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寫作業很快,有些家長就覺得孩子沒有“吃飽”,於是在孩子寫完作業後,再給孩子佈置一些額外的作業。
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給他佈置的是分外的作業,從心裡就不願意做,但是迫於家長的威嚴,又不得不做,於是便用磨蹭來對付家長。孩子會想:既然很快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寫完了,還會有新的作業,不如寫慢點,把時間拉長,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會再給我佈置新的作業了。許多孩子寫作業磨蹭都源於此。
磨蹭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後患無窮。當孩子升入初中和高中後,作業量會大大增加,此時就算不給他們佈置額外的作業,孩子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課內作業。磨蹭使孩子的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孩子會更加抵觸寫作業。相比較,承諾在作業完成後給孩子一些“甜頭”,孩子的學習勁頭就會加大,也更容易盡快寫完作業。
忙碌的小學6年
我們選擇把“家庭日”堅持到底
此外,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陪他玩耍,父母只能同時扮演家長和同伴的角色。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有一點我和先生的意見非常一致,即一定要讓女兒快樂地成長。尤其在小學階段,我們極少在周末給女兒報課外班,目的就是讓女兒在上了五天的學之後儘情地放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因此,女兒一般在周六上午把作業做完,下午去上舞蹈課,週日基本都是自由時間。為了讓女兒玩得盡興,我們把周日規定為我家的“家庭日”,也就是說,這一天無論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動。為此,我和先生都在上班時間盡量把工作做完,爭取不在周末加班。
女兒上小學期間,我們住得離頤和園很近,騎車只要十多分鐘就可以到達,而且冬日是旅遊淡季,門票比較便宜。那時我們一家喜歡在冬日的午後一起去爬萬壽山,選一個“庭院”,我和先生坐在院子裡的台階上,看女兒把院子中央的方磚當作“房子”跳來跳去;或者一家三口趴在“院牆上”,看那煙波浩渺的昆明湖。那時候,昆明湖的風、萬壽山的石頭、西堤的柳樹、佛香閣的雪都是我們所熟悉的風景。女兒在那裡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
女兒小學六年,我們“家庭日”活動的足跡很多:家門口的圓明園、四季風光皆迷人的植物園、科技館的穹幕電影院、動物園的猴山旁、自然博物館的展窗外、高高聳立的鳳凰嶺上……無不留下了我們的身影。和女兒在一起的日子,我們不僅收穫了快樂,而且親子關係非常融洽。我和先生也適時地把我們的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女兒的內心,讓女兒懂得了很多書本中沒有的知識。
女兒每個週末的輕鬆,讓不少小朋友非常羨慕。那時候我家離學校近,放學後總會有小朋友和女兒一起回家玩兒。有一次,我在廚房裡做飯,就聽到跟女兒告別的兩個小朋友說:“她真幸福!”“是啊!我好羨慕她呀!”我知道他們所羨慕的“幸福”,正是周末不用去上各種課外補習班,而可以跟著爸爸媽媽到處玩兒。
在“家庭日”,我們也經常讓女兒約上她的好朋友一起出去玩。但可惜的是,許多小朋友週末壓根兒就沒有放鬆的時間,總是被家長逼著趕場子,兩天都被排得滿滿的。有些孩子最後熬不住,就出現了各種問題。
一次在外地講課,聽說一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逼著學習各種特長,而且表現得特別優秀,然而到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孩子患上了心肌炎,醫生告知:這孩子就是累的,孩子這一生都不能太勞心勞力了。
不是看孩子有沒有空
是看家長有沒有心
小學生的功課未必重,但周一到週五的時間都被“圈”在學校裡,孩子會覺得很受約束。法定的兩天週末,本應該是還給孩子自由的休息時間,家長根本就沒有權力剝奪。作為成人的家長在工作五天後都特別想放鬆一下,何況那麼小的孩子呢?而且,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耍可以讓孩子盡情張揚個性,性格變得陽光開朗。
多年的經歷讓我發現: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沒有時間玩,而是家長並不願意在周末和孩子一起活動,因為這需要家長付出一定的時間與精力,但既然我們為人父母,就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養育孩子好比種莊稼,在特定的生長階段要給予特定的養分,才能保證孩子健康地成長。一些機會錯失之後就永遠無法彌補了,因為孩子成長的每個敏感期稍縱即逝。我和先生很慶幸,抓住了孩子上小學的寶貴時間,陪孩子快樂地度過了小學六年。
您有沒有一項堅持多年的家庭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