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裡的水果吃一個就住院?不要忽視這個“冰箱殺人菌”

原創 朱毅 2017-08-24 10:28

前兩天,一則新聞報道稱,浙江嘉興一位34歲的二胎准媽媽,在吃了從冰箱裡拿出來的一個水果後,感染了李斯特菌,不得不住院治療。

之前我寫了篇《准媽媽怎麼變成准糖媽媽》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准媽媽們可能會面臨妊娠糖尿病的風險。李斯特菌,這個可能很少有人聽過它大名的細菌,也是准媽媽們需要提防的風險之一。

那位嘉興的二胎媽媽是比較幸運的,經檢查,肚子里的小寶寶安然無恙。不過有位懷孕3個多月的准媽媽,就沒那麼幸運了,她在住院治療5天前,就出現了發熱、咳嗽等癥狀,體溫持續高燒在39度左右,住院後彩超顯示胚胎已經停止發育,血培養檢測顯示,罪魁禍首也是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全名是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泛。禽類、肉類、蛋類、海產品、乳製品以及蔬菜中都可能有它。作為一種食源性致病菌,它可以引起人、畜李斯特菌病,不僅僅是孕婦,嬰兒、老年人和免疫缺陷人群也是易感人群。鑒於它的危害比較大,上世紀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把它列為第四大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僅次於大腸埃希菌O157、沙門菌、志賀菌。

李斯特菌生命力很頑強,不僅耐酸耐鹼還能適應濃鹽水環境,無氧條件下,它的侵襲能力比正常情況下還要高出一百倍。這樣一來,我們平時吃起來感覺很放心的真空包裝食品,也變得不怎麼安全了。最可恨的是,它在4℃以下的低溫環境中,仍然可以逍遙自在,這讓我們夏天經常要用到的看起來很保險的冰箱,也變得不再那麼保險,因此它獲得一個“冰箱殺人菌”的江湖混名。有研究表明,李斯特菌在低溫條件下,還能增加對藥物的耐受性,看來它還真是越挫越勇。

李斯特菌並不產生內毒素,不過會產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質。它屬於細胞內寄生菌,體液的免疫對它引起的感染沒什麼保護作用,所以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群,就容易感染。李斯特菌還會玩“潛伏”,感染之後暫時不會表現出癥狀,所以就更容易被我們所忽視。它可以通過眼或皮膚破損處以及粘膜進入人體,孕婦如果感染它後,還能通過胎盤及產道感染胎兒或新生兒。感染上它之後,一般會在3~70天內表現出癥狀,可能會出類似流感的癥狀,嚴重的話,會有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甚至會引起敗血症、腦膜炎,孕婦可能會導致流產或胎兒死亡。

李斯特菌致病後治療並不複雜,多數抗菌藥物對它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不過它容易擊倒抵抗力低下的人,因此對它要防勝於治:

1、注意保持清潔經常洗手,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要注意清洗。

2、生熟食分開存放以及分開製作,避免交叉污染。

3、食物要熟透,肉禽蛋類及海產品,尤其需要注意。加熱最好保證溫度超過70℃,熟食再次食用,再次加熱也要徹底。盡量不要吃生食。

4、定期清洗冰箱,避免適應低溫的細菌滋生。

5、購買到的即食食品,檢查包裝是否破損,食物是否變質。

有資料顯示,蟑螂可以攜帶並傳播李斯特菌,可見“小強”並非浪得虛名,因此,對家裡的“小強”不要手下留情,另外,為了防範大規模的食品污染,農貿市場更需要對“小強”加大殲滅力度。

在國外,李斯特菌作惡的例子比比皆是,不過我們國家李斯特菌相關的報道比較少。這可能是因為健康人群對它有一定的抵抗力,醫院如果沒有檢測出,把當它作普通感冒之類的小病,隨意開點兒抗生素就把它對付了,這就導致報告數量不準且數據樣本會減少。另外,如果食物中污染的李斯特菌達不到感染量,達不到普通人群感染量,沒有引發食品安全事件,相關污染問題就不會浮現出來。再就是,如果監測系統及溯源機制不完善,可能李斯特菌引起的疫情,不會被發現。以上種種原因,可能給我們造成李斯特菌在中國危害並不大的假象,因此我們應該對它進行更全面的風險評估及系統性的監測,對它進行全面的防範和打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