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繁榮認為,既然看好學前教育市場,看準未來的發展重點,就應加速打開市場。(熊俊華攝)

教育是立國之本,它也可以是一門收入豐厚的事業。俗語說「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學前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基礎教育,近年來新加坡教育市場在幼教領域的發展日益欣欣向榮,三位「百年基業」女強人中,胡錦珠及許潓珍早在21年前就先搶商機,而宋繁榮則是後起直追。

環球教育集團教學與時並進

新加坡家長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幾乎所有孩童在上小一之前,至少已在幼教中心「遊學」一年。

最新數據顯示,以一歲半至六歲為對象的託兒中心,數目從2012年的1016所增至今年第三季的1329所,其中許多託兒中心也另提供托嬰服務,學前教育工作者計有1萬6000名。

這期間,全天制的學童人數則從6萬5830名增至9萬6590名,每月的平均學費也從850元增至1010元左右。專收兩個月至一歲半嬰孩的托嬰中心約有480所,以四歲至六歲孩童為主的幼兒園(又稱幼稚園)近500所。以數目而言,盛港共有多達90所託兒中心,裕廊西及兀蘭各以82所名列第二和三。

幼教市場潛能無可限量

開設有22所託兒中心及20所學生託管中心的環球教育集團(Global-EduHub),以瑪博瑞(Mulberry)為品牌,學生達4500名,教職員超過400名。集團創辦人許潓珍說,以往幼兒園是由教育部負責,託兒所則由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負責。現在幼兒培育署的成立,七歲以下的幼兒教育政策都是由其直接管理,這有效地整合和規劃了新加坡整體幼兒教育的發展和管理。政府監管有方、給予支持,經營者能用心辦學、教材不斷創新,幼教市場的潛能是無可限量;在良性競爭下,業者多可市場發展的成果。

許潓珍是在1995年入行,第一所託兒中心設在烏節路一帶的舊式洋房,初期收生75名,幾年後再租下旁邊的另一棟洋房,學童人數也告翻倍。

有四個孩子的許潓珍說:「當時我28歲,也有了寶寶,深為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取得平衡所困擾,百思之下決定自己花錢開辦一所小規模的託兒中心,這樣不但能親身看顧自己的寶寶,也可以此開創個人的事業,不失兩全其美的辦法,於是我湊足了數十萬元跨進幼教市場,也踏上了創業的不歸路。」

2013年至2015年是環球教育集團的業務起飛期,平均一年開三所中心,並把業務擴展到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及中國青島。在裕廊的中心,學生人數達330名,最新開辦的中心則在經禧聯絡所里,市場定位屬於中高端,中心主任林毅賢具有13年教學經驗。

許潓珍指出,要留住有經驗、有愛心的教學人員並不容易,幸好三成教職員在集團籌辦中心的初期即已加入,服務了長達20年左右。此外,教材和方法也得與時並進,進而配合家長的需求。

今年,中心率先引進了美國的性格培育教學法(habits of mind),把七歲以上的兒童為對象的教學課程加以改良,如今也適用在一歲半至六歲的新加坡學童。

面對租金和租期壓力

租金和租期是幼教業者時時要面對的壓力。目前,私人企業給幼教中心的租期通常是5(年)+3(+5),建屋發展局的租期是3+3,其他政府機構是3+3+3。

許潓珍感嘆地說:「適合開設幼教中心的地方原本就不多,租期過短常使業者無法投入巨資和擬定長期計劃。開設新的中心,單是裝修和添購設備,往往就要花上三幾十萬元,三幾年後如無法續租,投入的款項就化為烏有,每年得報銷的折舊率不能不說不高啊。」

福祿貝爾採用併購商業模式

在充滿發展潛能的學前教育的幼教市場,去年成立的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bel)控股無疑是另一支崛起的生力軍,創辦人宋繁榮以「併購」的商業模式,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在新加坡全島開辦12所幼兒園,學童人數600名、員工約120名,並計劃在明年將幼兒園的數目增加到15至20所,在中國另開設20至50所幼兒園,兩三年後在新加坡交易所凱利板掛牌上市。

第一年開辦12所幼兒園

德國人福祿貝爾是學前教育的鼻祖,他在1837年創建了世界第一所幼兒教育機構,幾年後這所教育機構正式命名為kindergarden(幼兒園)。去年,宋繁榮以45萬元買下位於凱秀(Cashew)的第一所幼兒園,幼兒園的設備和五六十名學生就轉移到福祿貝爾控股名下後,四處尋找地點佳、設備好而有盈利潛能的幼兒園,短短一年裡就擁有了12所。

宋繁榮強調的就是「速度」,她說:「既然我們看好學前教育市場,看準未來的發展重點,就應加速打開市場。我們認為開辦一所全新的幼兒園費事、費力,往往要花上三幾年的時間,而併購現有的幼兒園卻只需六七個月時間,而且比較容易評估優劣、對症下藥,進而打造智慧、智能的幼兒園,通過網際網路課程共享跨國資源,讓孩子們能夠在不斷的玩習中逐步了解世界、感受快樂,以及學習知識,慢慢培養感恩意識。」

2000年,出生安徽的宋繁榮在貴州希望小學當過一個時期的義工,讓她深深了解幼教的重要性和市場潛能。現任中新國際文化交流協會主席的宋繁榮別出心裁打造的福祿貝爾和商業模式,總部選設在新加坡,願景是發展成為跨國的優質學前教育機構,讓孩子成為未來幸福的創造者。

放眼中國巨大幼教市場

在新加坡幼教市場,福祿貝爾的定位是中高端,而在中國的市場定位則是高端。新加坡的每個月學費是新幣1000元至1300元,中國的學費從貴州的人民幣3000元至上海的2萬元不等,長期目標是以新加坡的優質教育品牌進軍中國的巨大幼教市場。

宋繁榮分析其中的主因說:「一、中國全面對二胎政策的開放,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可達600萬,未來兩三年將進入高峰的剛性需求,不受經濟環境、科技發展影響;二、中國家長十分重視教育,不能讓家中的寶寶輸在起跑線;三、中國幼教市場對中英雙語的推崇,新加坡的幼教無疑是個閃亮的品牌。」

伊頓打響國際幼教業品牌

新加坡目前的學前教育及幼教市場可說是「百花齊放」,伊頓國際教育集團(Eton Hou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roup )主席胡錦珠無心插柳柳成蔭,默默耕耘了21載,終於身處花紅柳綠的勝景。

胡錦珠當了八年會計師,過了12年的「廚房生涯」後,43歲時投資60萬元開設幼稚園。

在倫敦陪夫教女期間,胡錦珠曾在女兒的幼稚園當義工,她發現歐洲的教學方式果然不一樣,讓孩子在輕鬆、玩耍中學習。歸國後,女兒一直吵著她要找一所和英國一樣的學校,當時新加坡哪有這樣學校,她百思之下認為不如自己試試開一所類似英國的學前學校,通過充滿樂趣的教育方式,讓更多孩子高高興興地去上學。

1995年,伊頓在加東的普洛力路(Broadrick)開設了第一所幼兒園,率先引進「在玩樂中學習」的教育理念。

胡錦珠第一年虧整百萬元

投身幼教事業,胡錦珠雖是充滿興趣和期望,幼稚園開業的第一年卻虧了整百萬元,這對胡錦珠無疑是個重挫。對初入商場的人來說,一出場即告面對虧損,想堅持下去就要有勇氣、膽量,更需要頂住別人的諷刺和社會的各種壓力,但是如能勇敢拋開這些,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就會像鳳凰那樣在烈火中獲得重生、新生。

胡錦珠熬過了兩年,第三年開始轉虧為盈,業務逐步穩健成長。跨進21世紀,伊頓的發展更是屢創高峰。

今日,伊頓集團在海內外12個國家/地區有超過120所學校,1萬5000多名學生來自61個不同國籍,教職員不下1500名,規模之大、素質之佳在國際幼教業打響了獨特的品牌。

在新加坡,伊頓集團設有12所幼兒學校:10所伊橋 (E-Bridge Pre-School)學校,以及日本幼兒學校(EIS International)和漢頓 (Hampton Pre-School)各兩所 ,學生人數總計5000名。

高質量服務收費大眾化

近年來,政府推出不少優惠政策以增加幼兒園學額,伊頓也被評定為 「主要業者」(AOP)之一,設立了伊橋幼兒學校(E-Bridge),為新加坡人提供高質量並且收費大眾化的學前教育服務。今年,集團旗下的伊僑建於榜鵝新鎮、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尺的大型幼兒園落成,可收生500名。每月學費720元。

談到未來的幼教市場前景,胡錦珠信心滿滿地說:「多年來,新加坡政府多方鼓勵國民多生育,去年就有不少SG50寶寶。海內外的華人非常重視教育,省吃、省用、省穿,都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兒園。在中國,『二胎政策』的積極推行,也為集團帶來了許許多多的發展商機。簡言之,我們以20年建立的卓越和創新的企業文化,追求高品質的信念已根深蒂固,因此伊頓幼兒園往往是許多家長的首選。教育是百年事業,我們做教育則應以孩子為先,把教育質量放在首位。」

除了「雙語雙文化」,提供雙語學習環境,伊頓集團的「探索·思考·學習」教學理念和課程,可讓孩子們在歡樂中學習,享受每天的學習。

胡錦珠認為,當孩子感興趣時,學習就會變得有趣和有效。有時知識並不一定是最重要,因為它可能會被遺忘或者是以後用不著,最重要的是培養快樂、積極、自信,以及具有探索精神。伊頓注重「學」,傳統教育是「教」,教師可根據孩子的興趣靈活安排課程,讓孩子有個美好的童年。

幼教市場面對三大挑戰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發展局限和面對的挑戰,幼教事業也不例外。胡錦珠例舉下列三大挑戰:

一、師資短缺。從事幼教業非常辛苦,待遇也不算高,所以市場普遍出現師資短缺,尤其是華文教師。雖然政府也鼓勵很多人加入教育行業,但是因為這個行業壓力很大,人員流動性也很頻繁,要留住優秀人才不易。

二、高開銷、高成本。高額的開銷和成本的增加限制了業務的發展,這主要是在人事成本以及租金兩方面,其中租金可占總開銷的二成半,員工薪酬另約佔六成,而這兩大開銷面對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

三、缺少適合的長期辦學場地。目前,要找到適合而簽下長期租約的校址非常不易。經營教育行業,必須保證教學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要對每一個家庭負責。如果學校的租賃期更長些,且租金穩定,有利於校方制定更長遠的規劃,也能夠讓孩子和家長們覺得安心。

挑戰其實包含著許多難處、苦處,有20年實際經驗的胡錦珠感受良多。

「教育服務行業所面對的都是人——孩子、家長和老師。人是最複雜的,我們時時都得處理很多人的問題,即使是18個月大的孩子,既難預測,也最有潛力。幼兒需要更多情緒上的關注,過早的讓孩子接受『填鴨』式的教育,聽寫、默寫、背誦都會適得其反,造成負面的影響。孩子需要一個安全有保障、充滿愛心關懷的環境,才能更好地成長並發揮他們的長處。

「但是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偏注重學術性的發展。讓兩歲大的孩子聽寫背書,這顯然是不適當的。作為教師,要在孩子和家長中間調和,起到平衡的作用。以孩子為中心,注重他們學習的過程,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積極的社交能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做個自信的世界公民。」

她也強調:「辦教育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利潤,不過有利潤才能推廣教育事業。教育塑造未來,只要我們提供優質的教育,口碑相傳,利益自然會來,水到渠成。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我們投資教育培養人才,相信一百年後的今天社會會更加繁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