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品,是指僅僅提供一些熱量,別無其它營養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過人體需要,變成多餘成分的食品。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垃圾食品的範圍有油炸類、醃製類、加工肉類、餅乾類、汽水可樂類、罐頭類、方便食品類、蜜餞類和冷凍甜品類食品。

專家指出,油炸、燒烤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質,醃製、膨化類食物中含有危害很大的化學成分,還有的食品中加入了過量的人工添加劑。垃圾食品給人體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它的誘惑也讓很多人難以抗拒。垃圾食品口感佳,能對人的味覺產生刺激。經常用食垃圾食品就是能使人們易患肥胖症、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齲齒、骨質疏鬆症、癌症的食品。所以,要儘量少吃,遠離垃圾食品。

從物質匱乏的過去,到商品泛濫成災的現在,物質曾經確實改善過我們的生活,然而現在,卻在慢慢侵蝕並摧毀著我們的生活。超市里看得眼花繚亂的食品,能夠滿足了人的視覺和味覺,但不會滿足人的健康的需要。

對於美食的追求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屬於一種本性。

現在的許多家長都會儘量滿足孩子對美食的慾望和要求。所以這個年代的大多孩子成了「吃飯的問題孩子」,每到吃飯時,大人拿著飯碗跟著跑、圍著轉的現象比比皆事。因為零食替代了主食,飲料替代了飲用水,快節奏替代了慢生活。一切能花錢買到的都可以省略,省了麻煩而忽略了健康。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更應該注重食品的安全性和營養價值,同時要兼顧到營養成分的全面性與均衡性。家裡廚房用時間精心烹煮的美食,才是最適合調理我們的五臟六腑,滋養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引領健康生活,從拒絕垃圾食品開始

兒子剛上小學那會,學生一放學,校門口旁的小吃攤圍滿了等候的學生。我接他放學時,他不說話把我直接拽到油炸燒烤攤前,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對他說:「媽媽沒帶錢」,他不信,讓我把包給他看,「你為什麼不帶錢」 ?「我是來接孩子放學回家的,又不是來買孩子的,幹嘛要帶錢呢。你想吃東西家裡有,家裡的比外面的衛生,有營養」。雖然覺得我說的有點道理,但他還是有點不高興,只好無奈地跟著我回家,接著幾天都以同樣的理由拒絕,兒子知道跟我提了也白提,以後放學再也不提買吃的事了。

有時朋友聚餐難免會買些飲品,總會有些剩餘帶回來,倒些澆花,只留一點兒給他,我朋友不解地說你有毛病吧,後來,不知她是受我的影響,還是自己思想的轉變,漸漸的她也步入這有毛病的一類。兒子對我也很不解,有一次我姐在我家,他悄悄對我姐說: 「二姨,告訴你個事,我媽這個人很自私,總是買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從不買我喜歡吃的,還說我挑食」。

有一天,兒子看似很認真地跟我說:「媽媽跟你說個事兒,其實偶爾食用垃圾食品可以緩解『憂鬱症』」 。「啊!還有這事?你說給我聽聽」 。「你想呀,一個人長期想吃某一些食物,又長期吃不到,就會老是想,容易想出『憂鬱症』來」。「哦,還有這種好處,那你就偶爾吃一下唄,既可治治你的『饞症』,又可緩解『憂鬱症』, 豈不是一箭雙鵰的好事」 。

我買了一張十大垃圾食品的畫報(圖文並茂),比較直觀,簡單易懂。貼在廚房的玻璃移門上,剛貼上去時,他睜著一雙烔烔有神的大銅眼目不轉晴地看,一會兒人就像被霜打過了的茄子,心情有些失落,嘴裡還不停地滴咕著,不惑的問:「為什麼我喜歡吃的都是垃圾食品,不喜歡吃的都是有營養的呢?」「因為垃圾食品口感都很好呀,又沒營養口感不好誰還買它吃呢?」每天放學回家都瞅瞅它,漸漸地認一些字,他看得更明白一些,對我說:「媽媽我以後再也不吃這些垃圾食品了,危害這麼大,吃它還不等於吸毒」。我暗自竊喜,「偶爾吃一下,要不又得憂鬱症咋辦?」

每次我們回老家,太太總捨不得這個重孫,老是咾叨著說我「虐待」他,這個也不讓吃,那個也不讓孩子吃。現在哪家孩子不是零食一大堆。總喜歡偷偷放一些零食塞到我們包里,要是被我們發現說不要還不行,又是一頓批評,作罷,只好帶著。其實孩子真的對這些食物已經近而遠之,失去了原有得興趣,那些帶來的食物就一直放著,直到過期再扔掉。有時也會把那些過期沒過期的零食等下次回家再帶回去,這樣的目的,就是讓她們知道孩子真的不喜歡以後也不要買這些給孩子。

遠離垃圾食品,讓孩子愛上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