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孩子先改變家長》

趙教授:您好!

我家的孩子1 歲3個月了。寶寶有個毛病,就是脾氣急躁,怎樣叫她平靜下來?

解答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的“脾氣”,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性格”。用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話說,性格是神經類型特徵和環境影響的“合金”。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脾氣是由兩元素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經類型),二是後天環境的影響。由此,人的性格便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徵:前者決定性格是相對穩定的,而後者則決定性格也是可以改變的。

剛出生的孩子之間性格差異也是存在的,但差異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聲很小,而且有時有會兒;有的則哭聲很大,哭起來沒完沒了。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性格差異會逐步增大。

脾氣急躁,就是遇到不稱心的事馬上激動不安、生氣、發怒,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利。應該糾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在不同生活環境的影響和家長的誘導下,能夠發生很大的變化,逐漸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類型。家長要樹立信心。

我向來主張“孩子生病,家長吃藥。”要改變孩子,先改變家長:

一是家長要加強自身修煉,強化自我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長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左右。因為家長管教孩子急躁時的態度會暗示、感染、影響孩子。

二是家長要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孩子的急躁還要堅持循循善誘,態度要溫和,不要太強勢、太衝動。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簡單、粗暴、武斷,企圖以家長的強勢迫使孩子就範會適得其反。

三是家長的心態要放平和,不操之過急、急於求成,解決孩子脾氣急躁的問題,不要指望一次根除,萬事大吉,要允許有反覆。

四是遇到孩子情緒高度激動時,家長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暫時的讓步、妥協,有利於破解“頂牛”勢態,緩解緊張局勢。因為高度激動時刻,孩子是什麼話也聽不進去的,待以後另尋機管教。

五是家長要努力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孩子喜歡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暫時緩解孩子的情緒。

六是如果孩子不聽勸導、總是暴躁的話,家人可以延緩表態,“利用時間的幫助”,等孩子情緒自行平靜下來再表態、處理。

七是如果採取種種方法安撫都不成,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家裡人誰也不搭理他,讓孩子感悟到他的暴躁使家長忍無可忍,從而迫使其反省和調整自己的情緒。斷絕與孩子的交流、溝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實這就是一種“無言”的懲罰。

八是孩子脾氣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長的影響而形成的性格。家長要切實加強性格方面的自身修養,學會自主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用溫和性格感染、影響孩子,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