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浪費 275萬公噸食物,
光全台量販店和超市一年就丟掉近 40億元的食物。
幸好,已有不少業者加入讓NG食材重生的行列。
而你我也可以盡一己之力,該怎麼做?
一起看下去吧!
繼續看下去...
文╱謝明彧
「你會浪費食物嗎?」
「才不會呢!我便當都有吃光光。」
「吃不完的剩菜,我家都會重新做成別的料理。」
談到食物浪費,很多人都會覺得與自己無關,
能吃的東西,而且還是花錢買的,
沒道理要白白丟棄!
但其實,
台灣是全亞洲浪費食物排名
最前面的國家。
根據主婦聯盟的統計,
台灣人每年每人平均浪費掉
100公斤蔬菜與 80公斤穀物米飯。
很多浪費,其實都在消費者不知不覺中發生。
量販、超市一年丟棄 40億元剩食
你或許有這種經驗:
到大賣場買菜,
當然要挑挑揀揀出最漂亮的蔬果;
到便利商店買三明治,
一定要挖藏在最裡層、生產日期最新的;
到自助餐店夾菜,當然要拿剛上桌最溫熱的……,
你有想過,那些不夠漂亮、快到期的、
放較久的蔬果或食物,到最後都到哪裡去了?
答案是,全都被丟棄了。
可以說,每個人,每天的選擇,
都讓自己成為台灣食物浪費的 無心元凶。
「花一樣的錢,
為什麼我不能挑最新鮮最好看的?」
當然,選擇最好商品,是每個人的天性;
但那些不受青睞的食物,
難道就註定該成為廚餘和垃圾嗎?
根據統計,台灣賣場被丟棄食物的最大宗,
是蔬菜、水果、肉類或海鮮這些生鮮食材。
而被丟棄的理由,多半是快過期、
外包裝破損與賣相不佳,
高麗菜外層邊緣枯萎、香蕉長出黑斑、
蘋果表面被碰傷,
都會被工作人員挑選下架丟棄。
根據主婦聯盟 2016年中發佈的報告,
全台量販店每年約棄置台幣 30.8億元的剩餘食物,
超市則為 7.3億元,
光這兩大通路體系,
一年就丟掉將近 40億元的食物,
這還不包括餐廳、家庭丟棄的部分。
而根據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的報告,
台灣一年浪費 275萬公噸的食物,
足以讓全台 26萬中低收入或低收入戶,
溫飽 20年。
賣場從源頭推動宣導捐贈剩食
「那樣,把這些即將被丟棄食物都蒐集起來,
捐贈給社福團體,不就可以惜食,
又幫助窮人了嗎?」
或許你也這樣想,
但台灣所有大賣場中推動「食物不浪費」
最積極的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柏毅表示:
「台灣的食物捐贈,不患寡,但患不均。」
吳柏毅舉例,
每年中元普渡後,
每間食物銀行收到的捐贈常都大爆滿,
甚至多到無處可放,
但一兩週後,捐贈量陡降,
收到的量根本無法足夠分配給所有窮困家庭,
「波動太大,甚至會讓原本好心的捐贈,
變相成為另一種食物浪費。」
而生鮮食材,
由於政府食品安全法規的限制,
加上台灣沒有相關的捐贈者保護法
(例如善意捐贈者免責條款),
為了避免收贈者吃壞肚子,或引發爭議,
賣場通路更是想要捐也不敢捐,
寧可拋棄食物來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台灣家樂福秉持「總要有人先做」,
從最初店內即期商品特價出清的「惜福專區」,
2014年推動店內食物募捐,
與各地食物銀行合作,
2016年更跨入生鮮食材捐贈,
教導社福單位低溫物流與管理,
讓生鮮剩食還有再次被利用的機會。
另外,台中七喜廚房創辦人楊七喜
更是有鑑於食物浪費嚴重,
以個人之力結合志工,
募集市場醜蔬果做成料理,
免費提供大眾自由用餐,
而今年四月開始營運的「七喜餐廳」,
更創台灣續食餐廳商業化經營的先例。
除了賣場從源頭推動食物不浪費,
另一方面,家庭採買回家後,
其實也有許多浪費存在。
你或許也曾經為了週末款待朋友,
買了食材回家,用剩的部分,
就放著放著放到壞了;
或是買了大份量的食材,
吃不完放太久,只好丟棄;
甚至是冰箱堆積太多,食物彼此掩蓋,
最後遺忘在深處放到過期。
做好冰箱收納 食材先進先出
長期專注聰明採買與冰箱收納的
食材保存研究家楊賢英指出,
要避免這種「大份量、吃不完」或是
「堆太多、放到壞」的食物浪費,
其實只要做好冰箱空間管理,就能一勞永逸。
她指出,要避免食物浪費,有大量重點:
「切分小份」與「一眼可見」。
大份量食材買回家,清洗整理時,
就預先思考一週菜單,然後切分成小份量,
例如一條魚切三段、一塊肉切五份,
分別裝袋或裝盒保存,
「當你每次都能輕鬆取一次料理的量,
就不怕用不完。」
而冰箱收納時,更要活用「豎立排列法」,
避免前後或上下層堆積,
讓每次開冰箱,
對於裡面有什麼都能一眼看清,楊賢英說,
只要善用可視化,就能避免食物擺到過期,
甚至因為不知道庫存有什麼,
因此重複採買的弊病了。
支持投入食物再利用的賣場,
做好居家冰箱自我管理,
「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所有人改變習慣,
但只要惜食、續食的觀念能進入腦中,
台灣的食物浪費就會慢慢減少,」
吳柏毅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