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房睡你準備好了嗎?
分房睡是每個家庭都必需經歷的過程,只不過有的來的早,有的來的晚。
之前看到過一個孩子分房的案例,讓我印象深刻:
父母為了跟3歲的孩子分房睡,狠心地將孩子關在房門外,任由孩子哭鬧。
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發現孩子滿面淚痕地抱著小被子和小枕頭睡在父母的房門外。
這一幕實在令人揪心,房也許是分了,感情彷彿也一下子切斷了。孩子在這一夜中,承受了多少恐懼和心理傷害也難以估量。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已經滿五週歲的ALEX同學也要面臨分房睡的問題。
我不想讓他用那種撕心裂肺的方式分房,小小年紀就要體驗「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助。
我試圖尋找到一種,讓孩子的身體和心靈不受傷,或少受傷的分房方式。
專家對分房睡的建議
對於分房睡,專家們首先給出了大量的建議。
美國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認為,孩子到3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睡一整夜,所以提倡父母不要剝奪孩子尋求自我安慰的能力。
正面管教體系給出的分房睡建議是,出生之後就讓孩子獨立睡小床,不過可以跟父母同一房間。
這樣,孩子一出生就能明確自己獨自睡覺的地方,即便是孩子在半夜睡來,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安撫自己,再度入睡。
而父母也可以擁有高質量的睡眠,來確保第二天可以精力充沛地照顧孩子。
這樣做為將來的分房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分開就不會太痛苦。
中國兒童性心理發展與性教育專家胡萍老師所撰寫的《善解童貞1》一書中,提出:
孩子在一歲半左右就開始發展自己獨立自主的意識,這是兒童在心理上離開父母,尋求獨立的內在需求,成年人需要做的就是順著這個發展規律,給孩子提供獨立性發展的具體條件。
兩歲後孩子可以嘗試與父母分房間睡覺,如果父母有顧慮,在孩子4歲之前要分房間睡覺,孩子越大,分房睡越困難。
而北師大教授、兒童教育專家錢志亮則認為,順產的孩子,可以在幼兒園中班時開始討論分房睡,等到上小學之前分乾淨就可以。
而剖腹產的孩子,因為在出生時要人為地將孩子迅速地剝離媽媽子宮,否則孩子可能就會將羊水吸入肺中,造成生命危險,所以這種快速的剝離過程,給孩子造成了過度驚嚇。
這種驚嚇使得孩子腎上腺素的分泌,達到心臟病人發病的30倍,並且這種驚嚇將持續生命的第一週期。
所以剖腹產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總愛趴著睡,裹被子,夜裡哭鬧,還喜歡靠著媽媽,抓著媽媽的手,這都屬於剖腹產驚嚇綜合症。
錢志亮教授建議分房睡的時間是,剖腹產的女孩7週歲,男孩8週歲才開始討論分房,10週歲分乾淨。
並且,錢志亮教授特別強調,要跟媽媽一個床一個被窩。否則,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比較差。
安全感差的人,長大了會拒絕跟別人深層次的溝通,任何人都難以走進他的內心。
孩子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分房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爸爸媽媽自己已經先凌亂了。
「每個專家說的看起來都好有道理,那孩子到底什麼時候分房睡,才好呢?」
關於專家們的不同建議,我是這樣理解的:
國內外專家提出的建議,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或研究得出的結論,有道理,但也不絕對。
因為彼此生活場景和觀察對象的不同,得出不同的結論也很正常。
特別是正面管教體繫起源發展的環境跟我們國內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專家們建議的時間,並不代表著,你一定要跟孩子分房睡的時間。
每個家庭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與孩子分房。
我自己的主張是,孩子在4-5歲開始可以嘗試分房睡,最晚在小學之前完成和父母分房睡比較好。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有完備的獨立自主意識,也需要自我的空間,即便他們有情緒,不願意分,也能很好地溝通,理解你說話的意思。
這時候分房,孩子的痛苦感也會最小。
ALEX同學是剖腹產的男孩,正如錢志亮教授說的,他也有愛趴睡,裹被子,夜裡哭鬧,愛抓著大人等剖腹產驚嚇綜合症。
現在他正處於分房睡的過渡期。
他有自己的房間,我們房間裡的小床也沒撤掉,所以他可以選擇睡覺的地點,但不管在哪裡睡,都要一個人睡。
他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需要一個人睡,但同時又很擔心,怕妖怪會從黑暗中衝出來抓他。
《你睡不著嗎?》的繪本故事書他也反覆地讀了無數遍。
也像書裡的那隻小小熊一樣,明明已經把燈王拿出來,照亮了整個房間,卻還是睡不著,想有人陪著他。
每天,我會給他準備床頭燈,玩具,還給他講故事。
但他還是會說,「媽媽你陪我到我睡著的時候再走。」
可第二天早上,他多半還是會在半夜找不到我們的時候,爬到我們房間的小床上來。
因為看到我們,他才會更加安心。
分房睡需要一個過程
跟孩子分房睡,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過程,你能為孩子多考慮一點,孩子就會少痛苦一點。
如果你真的已經確定好要跟孩子分房睡了,那麼建議你也要做好以下的準備:
1、孩子必須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比如,自己夜裡起來上廁所的能力。
有的孩子會因為害怕,不敢半夜起來上廁所,所以引發尿床。
還有的孩子,因為洗手間離房間太遠,或者自己還不會穿脫褲子,所以半夜起來很不方便,而選擇憋小便。
父母在跟孩子分房睡之前,一定要考慮到這些細節。
2、準備水杯、紙巾等必備用品
孩子半夜可能會流鼻血、流鼻涕、吐痰等等,在床頭擺放紙巾能讓孩子及時處理這些睡覺時的突發情況。
另外放一隻杯子在床頭,能讓孩子在半夜口乾醒來時,方便地喝到水。
杯子一定要有能密封的蓋子,最好是保溫的,否則被打翻在床上就不好了。
3、保護孩子的安全感
特別在剛開始分房睡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安全感。
現在ALEX同學自己睡覺的時候,我會把房門開著,告訴他,我就在隔壁房間,如果害怕可以來找我。
孩子只有經歷了「分房間獨立睡覺後,這個世界依然是安全的,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沒有改變」這個過程,才能建立起分房間睡覺的安全感。
4、尊重孩子怕黑怕鬼的感覺
孩子獨自睡在黑漆漆的房間,面對著他們自己一無所知的黑夜,怕黑怕鬼是非常正常的。
不要因此嘲笑他們,更不要說「男孩子,怎麼還怕這個,要勇敢」之類的話。
這樣會加深他們對黑夜的恐懼,並且認為自己害怕的感覺不正常。
像ALEX同學怕黑怕鬼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將害怕的鬼或者幽靈畫出來,然後與孩子一起找出這個幽默的弱點,用「武器」將這個幽靈消滅。
將無形的恐懼,變成有形的遊戲,也是消除孩子恐懼的有效方法。
5、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的房間、床,以及他的每一件私人物品,都是孩子小小的「統治」管轄範圍。
通過這些具體的事物,讓孩子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沒有分房睡的孩子,可以提前為他們佈置獨立的床和獨立的房間,這能讓幼小的孩子認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有獨立的「位置」,是兒童自我界限成長的根基。
並在這樣的自我認知中,逐漸獲得歸屬感和安全感。
如果已經跟孩子分房,那進出房間就要徵得孩子同意,並希望他能邀請自己去他房間作客。
6、父母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孩子不願意跟父母分房,是出於他們對父母的依戀。
但除了孩子的戀父戀母情結之外,其實遲遲與孩子不能分房,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父母也會有戀子情結。
比如,ALEX同學第一天分房睡的時候,我一直熬到一點多,不敢睡,動不動就想去看看他,擔心他如果突然醒來,看不到我們怎麼辦。
在一些跟孩子分房睡的案例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父母要上班,孩子年幼時就在祖父母身邊長大,等到上了幼兒園才接回到身邊。
這個時候,父母會對孩子和自己產生一種補償心理,覺得陪孩子睡覺,能彌補對孩子陪伴的缺失。
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就是永遠。
還有一些媽媽,因為跟丈夫的關係不太好,便讓孩子成了為老公的替代品。
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孩子的安全感是在醒著的時候建立的,不是睡著了之後建立的,無論父母與孩子睡在一起多長時間,都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所以,想要和孩子或配偶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靠陪孩子睡覺來實現的。
而是不斷地讓孩子感覺到你們的信任、尊重、支持、要做到這一切需要更多的學習和成長。
跟孩子分房,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把孩子關在門外幾個晚上就能萬事大吉。
分房睡的過程也許會漫長一些,但爸媽如果能不怕麻煩,保持耐心和理解,總有一天孩子會度過這個階段,且避免了因分房睡帶來的種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