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答一些問題,發現婆媳關係的竟是轉發和收藏最多的,包括跟身邊朋友聊天時,婆媳關係始終是居高不下的話題

結婚後,尤其是有了孩子,需要婆婆帶孩子,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對婆媳相處的問題。我們也是公婆幫忙帶孩子,跟婆婆一起生活了兩年多的時間,真的感覺:婆媳關係,婆、媳、老公三者的作用缺一不可,而感恩,該是最好的良方。

婆婆是個很要強的人,用老公和公公的話說,婆婆有些強勢,但是她對我很好。尤其是剛生完寶寶在醫院的那些日子,晚上婆婆一個人在醫院盯著,寶貝總哭鬧,婆婆幾乎整晚不能睡,特別辛苦。坐月子期間,她也是盡心盡力,不管做什麼都是以我和寶寶為重,讓我特別感動。婆婆說過一句話:「我就想不明白,那些不把媳婦當閨女看待的人,她們能有什麼好處呢?」 這話我估計會記一輩子,儘管讀來有些繞,但婆婆確實對我跟親閨女似的,甚至比親閨女好,因為她很少嘮叨我,親閨女還經常被她嫌棄和嘮叨呢。婆婆說過,她在坐月子的時候受罪了,落下病根,她希望我能做好月子,不要留下遺憾。因此,我非常感恩有這麼一個好婆婆,月子裡跟婆婆說,像她這樣的婆婆世界上也沒幾個,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婆婆。

ADVERTISEMENT

孝順==聽話?

很多婆媳關係出現問題,是因為老公經常庇護父母,即使明明知道是父母錯了,也不敢去說。很多人認為「聽話==孝順」。那什麼是孝順?

小孝孝其身,大孝孝其心,至孝孝其志。

至孝孝其志,這個很難做到。小孝指讓父母衣食無憂,大孝就是讓父母心情舒暢、開心。很多時候我們會怕父母傷心,所以聽話、順從父母,但試想一下:

父母什麼時候最開心,他們最想看到的是什麼?——應該是子女過的好。

但如果明明知道父母不對,還一味的聽話不敢反對他們,導致心裡不情願,尤其是媳婦這邊心裡有怨氣,從而對公婆有意見,時間長了會好麼?——會讓關係真的融洽還是會讓矛盾升級?

聽話的結果是當下父母放心了,因為你聽話了,但這個聽話卻為以後埋下了一顆炸彈,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如此,父母還會開心麼?那這是孝,還是不孝?

所以問題不是要不要聽話,而是如何在不該聽話的時候,也讓父母高興。

其實父母希望子女聽話無非兩個原因:

1.希望子女健康幸福。父母通過自己的經驗判斷事情是否可靠,子女聽話了,他們才能保證你是安全的,心裡才踏實。

2.通過孩子聽話,獲得內心的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覺。

對於第1個,如果確定是父母錯了,可以耐心跟他們講,或者找來書、視頻或者通過其他父母信任的親朋好友,來說服父母,這期間一定要注意心平氣和,不能帶著情緒,不去抱怨。對於第2個,可以通過多關心父母,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尊重來彌補內心的缺失,了解父母喜歡的東西,然後投其所好,讓父母感受到你的用心。當然,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我跟婆婆沒有發生過口角,老公起到很大作用,因為他對待我們是公平的,誰錯了就是錯了,不會讓我感覺嫁到他們家裡受了委屈,另外,他也儘量給我足夠的關心,讓我知道他是愛我的,這樣,我的內心就是溫暖的,自然不會有怨言,而只會更好的待他,更好的待公婆。

ADVERTISEMENT

控制自己的情緒,並時不時給家人一些小驚喜讓他們開心

有了好的婆婆,好的老公,媳婦自然願意付出,但其實對於長期相處而言,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婆婆待我很好,但性格使然,她有時候有些強勢的行為也會讓我不舒服,加上我們有各自的生活習慣,所以矛盾也是有的。但每次有不同意見,情緒上來的時候,先不讓自己說話,因為帶著情緒肯定會說錯話。我一般是等自己冷靜的時候,儘量語氣平和、用提意見的方式,把自己觀點說出來,或者當自己不知道怎麼說時,就跟老公商量,看什麼方式能讓公婆更能接受。當然肯定也有控制不好,或者誤會的時候,但每次都儘量讓自己不帶情緒的表達,就不會讓事情太遭。

事情過後,就想想他們的付出,想到他們的不容易,那些矛盾也無足輕重了,過不了多久,也會淡化在感恩里。而且,我們也不能保證自己到了那個年紀能做到他們那樣,想像一下,當我在五六十歲的時候,終於退休了,還要幫孩子照顧小孩,擔著那麼大的責任,我心裡也是很有壓力的。可想而知,我們的父母做出了多大的犧牲。

作為子女,除了給父母買吃的、衣服等生活用品,用我們的特長,時不時的給父母來一些小驚喜,也肯定會讓他們特別開心。喜歡搗鼓一些小創意,曬一下給婆婆做的獎狀

婆婆說過: 每個當父母的,孩子對你一分好,恨不得十分的還回去。

所以經常肯定他們的付出,讓他們知道你都看在眼裡,他們會有種被尊重的感覺,心裡也能感到很溫暖,能夠化解生活里很多矛盾。

一家人在一起,矛盾不可避免,感恩該是最好的良方。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