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這個是非圈裡,流傳的也儘是愛恨情仇的傳說,有愛就有恨,有情就有仇。董小姐在前文中講了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與張艾嘉的一段「情」,順便提到了羅大佑與劉文正的合作,今天再來談談羅大佑和劉文正的一段「仇」。

劉文正這個名字,如今的年輕人聽起來可能會覺得陌生,但他卻是書寫華語流行音樂史避不開的一位重要人物,只不過他在最為鼎盛的時期,選擇激流勇退隻身遠走他鄉,至今成了一個解不開的謎。

要說當年劉文正有多火,比起時下粉絲們對「小鮮肉」和「韓星」的瘋狂追逐,一點兒也不遜色。劉文正出道於上個世紀70年代,他乘著台灣樂壇上民歌運動的春風,掀起校園歌曲的熱潮,與天后鄧麗君比肩,在80年代成為樂壇公認的超級偶像巨星。

ADVERTISEMENT

流行歌壇上「男學劉文正,女唱鄧麗君」,肇始於兩人。劉文正俊朗的外形讓他成為當時少女心中標準的白馬王子,以致於高凌風自己打趣得說,當時人人都愛劉文正,他把自己比成了了「青蛙王子」。劉文正師從台灣音樂大家劉家昌,自己還一手提攜了巫啟賢、裘海正、方文琳、伊能靜等年輕歌手。

他的代表作《蘭花草》《鄉間的小路》《三月里的小雨》《外婆的澎湖灣》《小雨打在我身上》,清新灑脫陽光向上,真正意義上把校園歌曲引入主流流行音樂,並在華語樂壇上迅速形成席捲之勢。

ADVERTISEMENT

劉文正掀起的校園歌曲熱潮,橫掃港台、東南亞及世界各地的華人圈。在當時,用「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劉文正的歌聲」來形容他的影響力,一點兒都不為過。

他的歌聲,甚至衝破海峽兩岸的政治藩籬,在大陸禁唱鄧麗君「靡靡之音」的敏感時期,流入中國內地。劉文正引導的校園歌曲潮流,以賞心悅目積極向上的曲風,打開了國人沉寂已久的心扉,得到官方和歌迷的一致首肯。

不僅是他的歌曲,就連他的颱風、服裝和唱法都成了大陸第一代歌手們紛紛效仿的對象,引得年輕人們紛紛視能哼唱他的歌曲、模仿他的穿著髮型為流行時尚。在這個時期,劉文正引導了華語流行樂壇的走向,成為當之無愧的時代「弄潮兒」。

風雲際會間,劉文正與另外一位時代的巨子相遇了。

1977年,羅大佑這位日後聲震華語樂壇的一代教父,彼時還是一名在醫學院就讀的學生,副業是出於愛好搞搞音樂創作。劉文正已經聲名鵲起,除了出唱片之外,他還主持電視節目,參演愛情電影,尤其是同年發行專輯《小雨打在我身上》風靡一時,為他攫取到事業騰飛的第一桶金。

劉文正和張艾嘉這對當時的俊男靚女,搭檔出演台灣電影《閃亮的日子》,羅大佑經樂隊鼓手推薦,為這部電影創作《閃亮的日子》《歌》《浮萍》《飛翔》《神話》5首歌曲,由此與兩位主演結緣,這也是羅大佑邁入商業創作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劉文正以《閃亮的日子》之名,推出音樂專輯,其中收錄了羅大佑創作的4首作品。在台灣樂壇引起很大震動,劉氏唱腔在此期間正式成形,為他日後與鄧麗君並駕齊驅,成為台灣流行樂壇的兩大至尊唱將打下基礎。

ADVERTISEMENT

電影《閃亮的日子》上映之後,票房「撲街」,但是羅大佑的創作才能獲得業界認可。1979年,劉文正與林青霞主演電影《情奔》再度邀請羅大佑操刀配樂,創作了《情奔》《風兒輕輕吹》《旅程》和《九月風起時》4首歌曲。

劉文正把《情奔》和《風兒輕輕吹》唱成為了當年台灣樂壇的流行金曲,他認為《九月風起時》也是一首很好的作品,但是自己沒辦法把它發揮到淋漓盡致,出於對藝術的完美追求,此後他再也沒有唱過這首歌,直到後來他的弟子巫啟賢演唱,劉文正才表示滿意。

此後,劉文正簽約東尼唱片,成長為華語流行樂壇的偶像巨星。而羅大佑與滾石合作,推出自己的創作專輯,走上了殿堂級的音樂教父之路。兩位時代驕子經過短暫的甜蜜合作,漸行漸遠。

1981年,羅大佑幫張艾嘉操刀製作專輯《童年》,其中的《童年》《光陰的故事》,更是成為傳唱到每一個華人角落的經典,這張唱片在華語樂壇的地位和意義自不必待言。

隨後,劉文正翻唱《童年》,而且在流行程度上要遠遠超過首唱張艾嘉的版本。翻唱之前,劉文正並未徵得創作者羅大佑的同意,而只是單方面取得了張艾嘉所屬唱片公司滾石授權,但羅大佑與滾石只是合作關係,並沒有像其他藝人一樣簽約「賣身契」,他是獨立的個體。

劉文正的這一舉動,極大的冒犯了羅大佑。要知道《童年》這首歌,可是羅大佑嘔心瀝血、逐字逐句斟酌、創作了整整三年的心水之作。

羅大佑用白描的手法,刻畫出一代年輕人共同擁有過的珍貴記憶,在羅大佑的內心深處,他想藉《童年》表達一種時代割裂的痛楚,是帶有批判性的。這麼多年,原來我們一直都曲解了《童年》,也忽略了這首歌深層次的意義。

當然,這全要仰仗劉文正的翻唱,他把這首歌演繹的輕快自然,重現我們純真童年的同時,而掩蓋了羅大佑想要表達的本意,看到這裡,你說秉承著批判精神、脾氣火爆的教父,他能不生氣嗎?

羅大佑毫不客氣的把劉版《童年》斥為「盜版」,自此,兩位音樂巨子分道揚鑣。

80年代風起雲湧的台灣樂壇,羅大佑和劉文正無疑是兩顆最耀眼的巨星,他們一個用批判的理念和搖滾的態度進行革新,一個把校園歌曲引入正軌發揚光大,但是因為理念和追求的不同,兩人再也沒有攜手並肩的合作過。

1989年,羅大佑推出音樂專輯《閃亮的日子》,他把之前寫給張艾嘉、潘越雲、蘇芮、江淑娜、張學友、甄妮等人的歌曲,重新編曲之後自己演繹。70年代末寫給劉文正的《閃亮的日子》《歌》《神話》《旅程》《風兒輕輕吹》,他也收錄其中。

並且在這幾首歌的歌詞下面,加入了一段旁白式的文案

「那幾首歌曾經被那種精湛的演技與扮似真誠而會說話的大眼睛內所隱藏的污穢心靈的欺騙給沾染過。我小心的,耐心的擦拭它們。直至它們終於閃出那原有的金屬光澤。」

這段意味深長、意有所指的話,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自然而然的把影射內容和劉文正聯繫到了一起,羅劉矛盾再度浮出水面,成了華語樂壇的一段公案。

此時的劉文正已經退出歌壇,轉入幕後工作,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了,兩年之後,也就是1991年,劉文正結束所有在台灣的工作,移居美國,徹底的銷聲匿跡,彷彿人間蒸發。劉文正自始至終都沒有回應過這件事。

2002年,羅大佑做客北京某媒體,有好事的網友追問及此事,羅大佑首度開腔回應

網友: 《閃亮的日子》《歌》《神話》《旅程》《風兒輕輕吹》。在歌詞下面有這麼一段文案:「那幾首歌曾經被那種精湛的演技與扮似真誠而會說話的大眼睛內所隱藏的污穢心靈的欺騙給沾染過。我小心的,耐心的擦拭它們。直至它們終於閃出那原有的金屬光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羅大佑: 這些是送給唱片公司的,那時候台灣的版權不確定,是送給唱片公司的,是唱片公司欺壓作曲者。

網友: 13年前,你在唱片的文案中似乎影射了劉文正,13年後,你對他說聲抱歉嗎?

羅大佑: 應該沒有,劉文正是我的朋友.請問網友哪一張影射了劉文正。

時隔13年,教父早已不像之前那麼尖銳,他把那段話的內容歸咎到了唱片公司的身上,在那個年代,歌曲創作者沒有版權,而版權則全部在唱片公司手上,這也是當時的現狀。

隨後,羅大佑又在一篇題為《閃亮的日子》的創作背景文章中,舊事重提

包括《閃亮的日子》在內,我剛開始寫的五首歌都是免費的,給電影公司當主題曲,他們付了我一萬塊,但是唱片公司卻一毛也沒有給我,我也沒有力量跟他們要。

這樣的經驗讓我體認到,一個有制度的環境對音樂創作者是很重要的,創作者只有個人,他們的力量往往都是很小的。

羅大佑出於一位創作者對自己作品的珍視,他向來提倡做一個獨立的音樂人。從他前期創立的果實音樂,再到以獨立音樂人的身份與滾石唱片合作,再到後來跑去香港創立音樂工廠,都能看出他的態度,對「獨立」的認識,和對「作品」的珍視。

他對事不對人的秉性,也就體現在了與劉文正的矛盾中,劉文正未經他的授權翻唱《童年》,他就要站出來叱責之。

當年,唱片公司用了他的歌沒有給到一分錢,此後自己出唱片再收錄這些歌,當然要為曾經自己辛苦創作的作品鳴不平。只不過那時候唱他歌的那個人,恰好是劉文正罷了。董小姐相信,即便是換作其他人,未經授權唱了他的歌,以羅大佑炮火連天的性格,也不會善罷甘休。

時人僅用「追求音樂理念的不同」來搪塞,其實無益於揭開這兩位樂壇帶頭大哥的分歧,世間所有的事情都是表裡互相依存,羅劉矛盾,歌曲版權之爭在「表」,而更深層次的「里」,才是矛盾根源。

羅大佑是重創作的華語教父,劉文正是偶像派的流行天王,殊途不同歸,這就是矛盾「里」的一面,也是兩人「追求音樂理念不同」的真正原因。羅大佑融合多母音樂風格,走的是帶有批判性的實戰路線,而劉文正颳起的的校園歌曲偶像風,正是他要「革命」的對象。

隨著時間的流逝,教父與天王的紛爭也早已泯滅。《閃亮的日子》里,他們都曾唱道「你我為了理想,歷盡了艱苦,我們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拋開爭論,站在公允的角度,羅大佑如是評價劉文正

他是一位天生的巨星型偶像,在此之前還沒有這樣的偶像。他對自己的魅力非常清楚,有強烈的自戀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當他覺得環境不好的時候,他寧願完全消失。

他真的完全消失了,這又成了另外一個謎。有關劉文正離世的消息不知道傳了多少遍,羅大佑也曾經通過媒體發布尋人啟事

「我覺得那些大家共同擁有的記憶是最重要的!假如有朋友碰到他,就請告訴他,羅大佑想他,請他回個電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