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的基礎上,因負重或脊椎活動,使椎間盤受到急性或慢性損傷,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壓迫神經根、血管等周圍組織,從而引起以腰腿痛為主要症狀的病症。本病在臨床中較為多見,其發病率約為門診腰腿痛患者的15%,多為20~50歲的青壯年男性。

1.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典型的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為特點。屬中醫「痹痛」的範疇。發病部位以腰4、腰5椎之間最多,腰5、骶1椎之間次之,腰3、腰4椎間少見,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與外傷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的主要原因。「萬年 1826」從腎虛立論,認為是與腎氣不足及腰膝不堅有關,在腎虛的基礎上發病。平時要堅持體育鍛鍊,注意保護腰部,可預防或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

2.發病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連接上、下椎面之間的軟骨板,中央的膠質樣髓核和圍繞周邊的纖維環構成的椎體之間的壓力緩衝墊,其具有一定的彈性,可緩衝震盪,並有利於關節活動。人是直立行走的,腰椎間盤既承受著人體靜態下的壓力,又承受著由於生活、勞動時的各種姿勢變化所造成的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腰椎經常受到的擠壓、扭轉等應力的作用和輕微損傷的積累,腰椎間盤的纖維環和髓核便會逐漸發生退行性改變,其水分減少、彈性減退、脆性增加,一旦有外傷、勞累、要不受涼等,便容易造成纖維環破裂和椎間盤髓核突出。人的年齡在30歲以上,椎間盤即開始發生退行性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也逐漸增多。所以脊椎的退行性變化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的內在因素,而外傷、勞累及腰部受涼為本病發生的外在原因。

3.「萬年1826」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主要與腎虛有關。「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痛」,由於腎精虧損,不能濡養經脈,容易感受風寒濕邪,致使經脈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出現腰痛、腰酸等症狀。另外,跌仆閃挫,可值致脈絡損傷,氣滯血瘀,會使絡脈阻塞不通,也會發生腰部不適、疼痛等。腎虛者不但易為風寒濕邪所侵襲,也易出現腰部慢性損傷及閃挫傷,所以腎虛乃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的關鍵所在。

4.臨床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常常是因為患者突然扭腰、抬舉或搬動重物,或長時間彎腰後猛然伸直而引起。在彎腰洗臉、咳嗽或打噴嚏時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也不少見。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經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輕者腰痛可以忍受,重者臥床不起,翻身困難,有時甚至只能捲曲身軀側臥或跪伏在床上,異常痛苦。腿痛的程度有輕有重,輕者只有輕微麻木感,重者就會有一陣陣「過電樣」劇烈疼痛,有時還會肌肉的強烈收縮、劇痛,站立、彎腰、走路、咳嗽、打噴嚏或用力大小便等動作都可使疼痛加重,下蹲或平躺著把腿彎起來使神經放鬆,疼痛就可以減輕。腿痛的範圍隨椎間盤突出症所壓迫的部位不同而表現各異。一般疼痛向一側的下肢後側或外側放射,有的放射到足根或足跖部,有時可伴有小腿外側、足背、足跟或拇趾麻木感。

5.診斷依據

(1)多發於青壯年男性,常有腰部急、慢性損傷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反覆發生腰、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比較劇烈,咳嗽及彎腰時症狀加重,臥床休息可減輕。

(3)腰部僵硬,生理弧度減小或消失,脊柱側彎,腰部活動受限。

(4)查體可發現脊柱側彎,多數凸向病側,少數凸向建側,腰4椎、腰5椎和骶1椎 突旁可有壓痛,並向下肢放射。仰臥時抬高患側下肢,挺腹或屈頸,府臥時下肢後伸均可引起疼痛。直腿抬高試驗及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下肢腱反射異常,皮膚感覺異常,肌力減弱。

(5)早期X線腰椎正、側位片常顯示脊柱側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患病時間較長者可出現椎間隙變窄和相鄰椎體邊緣骨贅增生。CT及磁共振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6)應注意與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腰椎結核、腰椎椎管狹窄症、增生性脊柱炎等疾病相鑑別。

6.常見的中醫症型 腰椎間盤突出症狀依其臨床特點的不同可分為虛症和實症。實症多見於急性期,通常分為淤血型、寒濕型及濕熱型;虛症多見於慢性期,以肝腎虧虛型最為多見。

(1)淤血型;腰部僵硬,腰痛如刺,痛有定處,痛連下肢,府仰轉側受限,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少,脈弦緊或濡緩。

(2)寒濕型:腰部冷痛重著,痛連下肢,轉側不利,靜臥疼痛不減,受寒及陰雨天疼痛加重,腰肢發涼,舍質談,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緊。

(3).濕熱型:腰部疼痛伴有熱感,疼痛不適可連及下肢,遇熱天或雨天加重,活動後疼痛減輕,納差口苦,小便黃赤,舍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

(4).肝腎虧虛型:腰部酸沉疼痛,下肢酸軟無力,勞累後更甚,休息後減輕,伴有頭暈耳鳴、失眠多夢、遺精等,舍質紅,舌苔薄少,脈弦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