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人數正逐年增多。隨著病程的延長可引起器官和系統的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導致功能缺陷或衰竭,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質量。其中日常飲食的控制是糖尿病防治的基礎,但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控制中存在不少誤區,今天雲師傅帶大家一起認識幾種常見的糖尿病飲食誤區。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慢性全身性代謝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胰島素分泌缺乏或由於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島素相對不足,從而導致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糖、蛋白質、脂肪等代謝紊亂的一種綜合疾病。

糖尿病的飲食誤區

不少糖尿病患者存在著飲食誤區,從而導致在糖尿病病情控制過程中效果不如人意。據《全科護理》、《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和《中國醫藥指南》的相關報導,糖尿病飲食誤區主要有以下幾種:

1、粗糧不需要限制

有些患者認為粗糧中的膳食纖維對控制血糖有利,因此每天只吃粗糧或吃很多粗糧,其實這種認識有誤。粗糧也是糧食,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與細糧差別不大,如果不加以限制,同樣會導致總熱量的攝入超標,對血糖控制不利。並且吃過多的粗糧,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並影響微量營養素的吸收,長此下去還會造成營養不良。

因此,《中國醫藥指南》建議糖尿病患者應講究粗細搭配,在總熱量範圍內計算好主食量,粗糧占主食總量的1/3左右。

2、堅決拒吃水果

許多糖尿病患者認為水果含糖量高,食用後影響血糖的穩定性,會加重病情,其實這種想法過於片面。水果中富含很多微量元素,對提高體內胰島素活性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同時,水果中的果膠能降低人體吸收葡萄糖速率並減少對脂肪的吸收。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食用水果需選擇合適的時機並進行控量。

《實用醫藥臨床雜誌》的研究報導,餐後2小時血糖低於8.9mmoL/ L的患者,每日可以攝入一些含糖量低於10%的水果,如西瓜、草莓、菠蘿等,一天的食用量控制在100g以內。吃水果最好是在兩餐之間為宜,並適當減少正餐的量。

3、少吃、不吃主食或多吃副食

不少患者認為,主食越少吃越好,但若因主食攝入不足導致總熱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便會導致體內脂肪、蛋白質過量分解、身體消瘦、營養不良,甚至產生飢餓性酮症。而作為副食的肉、蛋、魚雖然含糖量不高,但卻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轉變成葡萄糖,此過程在糖尿病病人體內尤為活躍,因此多食也會升高血糖,只是比主食遲緩的多。另外,過多的蛋白質攝入會加重腎臟負擔,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

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主要是指控制攝入食物所產生的總熱量與含熱量較高的脂肪。在總熱量範圍內適當控制,不必過分限制主食量。

4、限制飲水

由於許多糖尿病患者存在多尿的症狀,因此有部分人認為糖尿病的多尿症是由於喝水過多引起的,只要少喝水就可以控制多尿症狀,於是盲目地控制飲水量,即使口渴也不願喝水或儘量少喝水,但限制飲水是不妥的。口渴是因為高血糖引起的血液高滲,滲透性利尿,葡萄糖從尿中排出時帶走了大量水分所致,限制飲水會加重體內環境的紊亂,使血糖濃度更高,以致發生脫水。

糖尿病患者應及時補水,根據《渴感減退糖尿病患者的飲水指導治療》報導,對於無口渴多飲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多存在渴感減退的現象,會導致患者平日飲水不足,對於渴感減退的患者需根據尿量進行飲水指導。

5、多吃豆製品

豆製品中蛋白質豐富,而且不含糖,向來被認為是糖尿病患者比較合適的食品,但糖尿病病人吃豆製品並非多多益善。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特別是合併糖尿病腎病的老年人,腎臟的排泄生理功能往往下降,若過多地進食品豆製品,體內的植物性蛋白質增多,必定會使氮質類廢物產生增多而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受損,嚴重者就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發生。合併有蛋白尿的患者,應儘量少吃豆製品,蛋白類食品可以瘦肉、魚、奶為主,這樣有利於保護腎臟。因此,應根據個人身體情況來進食豆製品,注意適量,不宜多吃。

以上是幾種常見的糖尿病患者飲食誤區,老朋友們應正確認識飲食控制,調節自己的飲食習慣,從而輔助藥物治療更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進一步發展。

三七對糖尿病病足的作用與原理

糖尿病足是由於周圍神經病變、外周血管病變,再加上足部受力、外傷、感染等因素導致的嚴重下肢病變,是糖尿病最為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嚴重的會導致患者截肢、殘疾甚至死亡。糖尿病足大多是由於局部血管病變造成缺血,組織失去活力,又因神經病變造成感覺缺失,使患者不能及時察覺摩擦及創傷,最終造成足部潰瘍、壞疽及感染而成。

《海南醫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三七總皂苷有明顯的擴血管與暢通下肢動脈,改善患者微循環的作用,並且能使潰瘍組織的血供增加,恢復潰瘍周圍組織毛細血管功能,降低血液粘度,為潰瘍的修復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輔助治療中有良好的療效。

溫馨提示

據《吉林醫學》報導,運動是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糖尿病患者應選擇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運動頻率應每周在3~5次,每次運動時間不少於20~30分鐘,一般不超過1小時,運動前適當飲水,運動前後監測血糖,血糖高於15mmoI/L、有急性併發症及心、腎、眼部併發症時不宜運動,在胰島素高峰期不能運動,運動時佩帶胸卡(姓名、糖尿病、電話等)或結伴而行,要隨身攜帶糖果或餅乾,如出現呼吸費力、頭暈、出虛汗、面色蒼白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停止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