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公園也共融了 兒童遊戲場推樹蛙主題樂園

兒童遊戲場就是要有特色、共融!位於信義區信義路5段的象山公園新近完成更新工程,且一併改造兒童遊戲場,以樹蛙三態變化為主題,設計好玩的遊具,不但擁有自己的特色,也融合了公園原有的樹蛙生態,讓孩子們在遊戲的同時也能珍惜環境,學習與自然共處。


原名中強公園的象山公園由於興闢完成已近30年,公園內的設施隨著時代更迭,已無法滿足各使用族群的基本需求,透過這次公園更新,重新審視公園在地區的定位,以及水圳歷史意涵的保留、設施的適用性、永續性,在與環境共生之前提下,提供更完善的公共空間服務品質,其中兒童遊戲場更以樹蛙與人為共同主題,回溯自然與都市之間的關係。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表示,兒童遊戲場對於兒童發展的重要性,近年來廣泛被討論及注意。臺北市政府在這股新思維的推動下,積極與民間團體合作及溝通,藉由多方的討論,逐步落實對兒童遊戲權的尊重及提升民眾參與的機會。在象山公園整建更新的設計過程中,聯盟的夥伴即提出是否可以樹蛙的三態變化,做為兒童遊戲場的設計主題,經過反覆多次的討論與修正,於實質改造工程中,發展出形塑多元、具主題特色,且能供所有兒童一同玩樂、遊戲、發展能力的共融遊戲場域。


公園處表示,共融的精神即是滿足不同年齡、能力的人使用,年長者、成人、兒童都可共同參與,身障的孩童也能跟一般的小孩一起遊玩。繼大佳河濱公園、士林四號廣場、碧湖公園、榮星公園、中研公園之後,位於信義區的象山公園亦加入共融式兒童遊戲場的行列。

公園處園藝科楊國瑜科長表示,象山公園廣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兒童遊戲場,呼應當地特有的台北樹蛙資源,整體空間以「樹蛙歷險記」為設計概念,透過平面與中央地景丘的營造,象徵樹蛙於水中、陸地、樹上的三態生活。地景丘同時結合了攀岩、爬繩、滑梯、孔洞、階梯等多樣設施,讓孩童們自由的發揮,創造屬於自己的玩法。另外亦有攀爬網組,包含吊橋踏板、蜘蛛網狀及X形網組合,供大孩子們運用肌肉伸展體驗。

楊科長進一步說明,遊戲場中有3種款式的鞦韆,可供6歲以上孩童使用的一般鞦韆、6歲以下幼童為主的包覆式鞦韆,以及國內首座雙人鞦韆,可供2名孩童或家長與孩子共乘使用,使家長與孩童享受親密互動。同時,屬於無障礙式的搖滾盤,設置於遊戲丘下方,孩子們或躺或坐,甚至站立其上,體驗搖晃或擺動的驚喜感。

象山公園兒童遊戲場引導孩子們透過遊玩,培養創造和建構的能力,滿足創造性、社交性、挑戰性等。近日在社群媒體及使用者的口耳相傳下,至象山公園體驗遊戲區的大小朋友很多,尤其假日期間更是人潮洶湧;溫馨提醒家長們,在孩子們排隊等待使用設施時,要互相等待與耐心分享,避免因催促與急躁損及遊戲的美好,呼籲大家在遊戲的同時,也能愛護遊戲設施,讓好的遊具能提供更久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