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金

紫南宮『福德金』-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

在紫南宮發展的過程中,求取「福德金」的意義,從光復初期來看,人民生活困苦,百業待舉之際,紫南宮以急難救助及扶助居民的精神,在救急以及協助居民創業的意義上,開放社寮地區居民,向土地公求取「福德金」,其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居民生活上的經濟週轉,以及社區子弟在創業上的經濟協助,因此,在民國五十年代到民國六十六年期間,只開放社區居民在農曆的正月十五日及十六日求取,在金額上也少作限制,於田野調查的訪調中了解,當時求取的最高金額曾達肆仟元。(約當時本地二個多月的工資)。 

民國六十六年以後到民國七十一年底重建完成期間,由於社區子弟因求取福德金,在外地創業並有所成就,吸引了外地朋友向紫南宮土地公求取福德金的熱潮,且信眾逐年增加,在此之前,外地信眾,皆必須經由社寮裡裡民作為擔保,方可向土地公求取「福德金」。民國七十二年,成立了第一屆『紫南宮管理委員會』,當時委員會有感廟方經費不足,無法應付眾多求「福德金」的信眾。因而決定,自民國七十二年起規定求取「福德金」的金額為每人兩佰元為上限,並聘請專職人員服務,開放常年求取「福德金」的民俗文化活動,因為求取福德金信眾,都能獲得土地公的庇佑,而事事順利,有求必應,信眾答謝土地公的回饋金額,甚至有達一次還金20萬元的紀錄。因此信眾每年都在穩定中增加,廟方資金也就更加充裕。

民國七十六年,第二屆紫南宮管理委員會,便決定從民國七十六年起將求取「福德金」的金額,提高到每人「陸佰元」的限額,以符合「六六大順」之意。此一決定延續到今天,為紫南宮求取「福德金」的民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演變成求取「福德金」許願的多元信仰,大家以求取「福德金」,向土地公許下心中願望,經過擲筊得到土地公的許諾後,便可以向紫南宮服務台「求金處」領取「福德金」作為母金,金額從陸佰元到壹佰元,信眾會在一年內回紫南宮「還金」謝願,因為求取「福德金」的信眾,得到土地公的神佑如願者眾多,所以每年求福德金的信眾人數皆在百分之四十的比例上增加,以一傳十,以十傳百,民國八十七年更突破歷年信眾的增加比例,達百分之一百以上,人數達十二萬多人,八十八年適逢九二一地震浩劫,紫南宮商圈人潮頓失,不過非常慶幸的經過二個多月,紫南宮商圈就已漸漸恢復舊日人潮,是為紫南宮土地公庇佑之神蹟。經過三年多來,紫南宮及社區與政府單位各方熱心人士的協助與關心,社寮地區在重建中展現活力。 民國九十二年四月初逢『SARS』疫情中,造成全台恐慌與不安,紫南宮商圈人潮急速下降,尤其遊覽車旅遊人潮下降最為嚴重,有幸控制得宜,五月初個人轎車的人潮己漸恢復,六月的遊覽車人潮也恢復有八成左右,是為又一次不幸中之大幸,其間紫南宮管理委員會用心經營管理,尤其是在『求金、還金』及財務收支管理上的改善;是為紫南宮朝向永續發展上奠下良好的基礎。

福德金『求金』的時間,紫南宮為讓全國信眾,都能「有求必應」,於每天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週日延長到六點)辦理求金及領取手續,且全年無休(除了除夕日休假外)讓信眾「求金」。福德金『求金』的方式,通常信眾會親自到紫南宮,向土地公焚香祈福,之後,「取筊」向土地公行禮並告之姓名、住處以及許下心中祈求的願望,然後「擲筊」。於第一次擲筊獲得「聖筊」者,可求金陸佰元。若第一次未獲「聖筊」,可再次向土地公行禮並告知姓名、住處以及許下心中祈求的願望,再次「擲筊」,如獲「聖筊」者,可求金伍佰元。如此依次許願擲筊獲「聖筊」者,可求金肆佰元、參佰元、貳佰元、壹佰元。若六次皆未獲土地公「聖筊」者,則請下次再來祈福許願求金。

福德金『求金』領取手續,請求金如願者,到紫南宮服務台,填寫個人資料及填寫求金金額,並請出示個人身份證或足以代表身份的證件(1、正本身份證2、正本駕照3、IC健保卡(有照片者)4、無證照者可以同時求金後馬上還金)。 福德金『還金』方式,信眾於「求金」後,通常最慢會在一年內「還金」。「求金」的信眾,近年來心願百樣,無奇不有,有求事業發達,工作順利者,有求就學如意者,有請土地公找金子,找車子,有求保家庭平安者等等,通常土地公都會「有求必應」,信眾也會於「還金」時增添香油錢,作為「還願」。「還金」後有些信眾,也會馬上再向土地公再次「求金」,做為永保平安,並成為紫南宮土地公最忠實的信士。

還金的時間,於求金的時間相同,還金的方式,則請攜帶身份證件或求金的紅包袋,裝上還金的金額,由服務小姐交付收據,完成求金及還金的手續。 從早期福德金的急難救助與協助居民創業的精神,演變至今全國信士心靈的信仰及社區造產的營造,創造了居民的就業機會,讓社寮地區永續發展出現曙光,未來如何善用資源,造福地方,將是福德金精神的發揮所在。

圖 文源 / 紫南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