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們聊到了熱邪深入肌肉深層,尚未達脅下,也未至髒腑,這樣一種狀態。
這是介於太陽證和少陽證之間的一種狀態。
此時,外邪未去,仍需發汗解表,熱邪留於肌肉深層,不斷灼燒津液,在肌肉津液匱乏早期,最先出現的信號就是“項背強”,因為人體頸部肌肉較為薄弱。
若治療不當,肌肉津液匱乏的狀況得不到改善,隨之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四肢肌肉痙攣,難以屈伸,甚至抽搐,漢代經方家將此稱之為“痙”。
熱邪留於肌肉深層,導致項背強直
《金匱要略》即雲:“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明確指出了,津液流失是導致“痙”的主要病因。
所以說,本質上“痙”就是指肌肉津液匱乏的狀態,不僅太陽證會導致這種狀態,陽明證也會導致這種狀態,所以我們臨床上面臨的“痙”病,呈現著錯綜復雜的狀態,可能邪在太陽;也可能太陽未解,陽明熱盛;也有可能陽明熱盛成實。
讓我們一層層地推進,熟悉對“痙”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案,這樣實際臨床時,才會得心應手。
1、太陽病:剛痙
在太陽病早期,邪氣入侵皮部和肌部淺層,身體實者,皮腠緊閉,肌肉郁熱亢盛,造成肌肉深層津液逐漸匱乏,最先出現的就是"項背強幾幾“,所謂“幾幾”,指從頸項至背部拘急之狀,此時當用“葛根湯”。
葛根
若病情進一步發展,肌肉津液進一步匱乏,則會出現“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 ,所謂“口噤不得語”即牙關緊閉不能說話,此為剛痙。
因為患者依然無汗,此時仍可用葛根湯,以麻黃、桂枝發汗解表,重用葛根以補肌肉津液之不足,芍藥、甘草解除痙攣,大棗,生薑呵護脾胃。
其用藥的原則就是解表、退熱、存津液。
2、太陽病:柔痙
太陽病:柔痙,由太陽表虛證發展而來。太陽表虛證,患者身體較弱,皮膚腠理疏鬆,風邪直中肌部,引起正邪斗爭,生成內熱。內熱灼燒津液,會引起津液對筋、肉的供給減少,出現“項背強幾幾”,同時由於太陽表虛證的發熱是一種消耗性發熱,會導致衛氣的減少,身體常常會感覺“惡風”,有一種“涼嗖嗖”的感覺。
此時,患者身體較虛,不可大發汗,所以從葛根湯中去掉了麻黃,此為桂枝加葛根湯。
若病情進一步發展,津液進一步匱乏,亦會導致身體大面積肌肉出現“僵硬”狀態,出現“身體強”,我們要反復玩味《金匱要略》中的條文: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
——金匱要略 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你看,從“項背強幾幾”到“身體強幾幾然”,津液匱乏的深度、廣度擴大化了,從局限於頸項部擴展到了全身肌肉。
此時,用桂枝加葛根湯已然力所不及,當用瓜蔞桂枝湯(桂枝湯+瓜蔞根)方:
瓜蔞根二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去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粥發之。
——金匱要略 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瓜蔞根
瓜蔞根甘、微苦、寒,其作用有三:
1、生津清熱,生津力強,清熱力弱;
2、滋潤肺胃,增加胃津;
3、有寬胸散結之力,能使得胃津→心下→胸膈→肌部的出入更加順暢,也就是能使得心下、胸膈的氣機升降、出入機能恢復,胃氣與肌部順利銜接。
此方中桂枝湯著力於祛風解肌,瓜蔞根著力於潤燥生津、緩急解痙,恢復心下、胸膈的氣機升降、出入機能。
既然有肌肉津液不足,由於肌肉深層的內熱,依然可以加葛根,以解肌退熱,生津止渴。
以上,是太陽證中容易出現“痙病”的兩種常見類型,實際上,熱邪由太陽傳入陽明,胃中之火,熊熊燃燒,胃中津液乾枯,體表津液亦乏,同樣容易出現“痙病”,只是事情變得復雜起來。